- 水泵及水泵站(第五版)
- 馮衛民主編
- 8142字
- 2021-10-23 02:06:33
1.2 葉片泵的主要部件與典型結構
1.2.1 離心泵的主要部件
離心泵 (圖1.1)的主要部件包括葉輪、泵軸、軸承、吸入室、壓水室、口環和軸封等?,F將它們的典型構造和主要作用分述如下。
1.2.1.1 葉輪
葉輪又稱工作輪或轉輪。它的作用是通過其葉片的高速旋轉運動對液體做功,將原動機機械能傳遞給工作液體。葉輪是離心泵的核心部件,通常由蓋板、葉片和輪轂等組成。
按其結構形式,葉輪通??煞譃殚]式、半開式和開式3種形式,如圖1.11所示。
圖1.11 離心泵的葉輪形式
(a)閉式葉輪;(b)半開式葉輪;(c)開式葉輪
閉式葉輪由前、后蓋板 (輪盤)、葉片 (一般為6~12片)及輪轂組成。相鄰葉片和前后蓋板的內壁構成的一系列彎曲槽道,稱為葉槽。閉式葉輪一般用于輸送清水的離心泵,具有泄漏少、效率高等優點。開式葉輪是前后兩側都沒有蓋板的葉輪,通常用于抽送漿粒狀液體或污水,可避免葉輪在工作時的淤積和堵塞。半開式葉輪是只有后蓋板的葉輪,通常適宜輸送介于上述兩種液體介質的流體。
按照葉輪進水方式的不同,閉式葉輪又可分為單吸式和雙吸式兩種。如圖1.12所示為單吸式葉輪,只有單側前蓋板中間的一個進水口。
單吸式葉輪工作時,若前后兩側所受壓力不一致就會使葉輪受到軸向力的影響,以閉式葉輪為例,我們來分析該葉輪工作時軸向力的產生及影響。
圖1.12 單吸式葉輪
圖1.13 葉輪兩側壓力分布
葉輪工作時,盡管前后兩側承受的壓強相等,但由于前后蓋板的承壓面積不一樣,致使作用在后蓋板外側表面上的力Pback比前蓋板表面上的力Pfront大,由于該壓力差(Pback—Pfront)形成的作用力方向與泵軸平行,故稱為軸向力 (圖1.13)。由上述分析可知,軸向力由后蓋板指向前蓋板,其方向與葉輪入流方向相反,且軸向力的大小與葉輪的尺寸及水泵揚程的高低有關,泵尺寸愈大、揚程愈高,軸向力的值也愈大。顯然,由于軸向力的作用,勢必使葉輪和泵軸一起向進水側移動,導致葉輪與泵殼間的摩擦加劇,輕則泵的壽命縮短,重則使泵不能工作。因此,為了減輕軸向力的危害作用,單級單吸泵通常采用專門的措施以平衡該軸向力:①在對應葉輪入口部位的后蓋板上鉆若干個平衡孔,使葉輪后側的壓力水可經過這些小孔流向進水側,以減輕軸向力對葉輪正常工作的危害作用,但這種措施一般會使泄漏損失增加,導致泵效率下降2%~5%;②在葉輪后蓋板上,加設若干條徑向凸起的平衡肋筋,隨著葉輪高速旋轉的同時,這些徑向肋筋就迫使葉輪后側的液體隨之旋轉。由流體力學的動水壓強理論可知,隨著該處液體旋轉加快,該處壓力也將會顯著下降,從而達到減輕或平衡軸向力的目的。
對于多級單吸式泵,由于隨著葉輪級數的增加,軸向力也隨之增大,故多級泵通常設有專門的平衡軸向力的裝置,稱為平衡盤。
如圖1.14所示的雙吸式葉輪則在葉輪前、后蓋板中間各有一進水口。雙吸式葉輪由于前后形狀對稱,液體從葉輪兩側同時進入,因此該軸向力可自動平衡。
圖1.14 雙吸式葉輪
葉輪作為泵傳遞能量的主要部件,它的形狀、大小及制造工藝等都直接關系到泵的工作性能。
1.2.1.2 泵軸
泵軸的作用是支承和連接葉輪成為泵的轉動部分,并帶動葉輪旋轉。因此泵軸必須具有足夠的抗扭和抗彎強度,通常用優質碳素鋼制成。一般泵軸上裝有軸套,以避免泵軸的磨損與腐蝕,因為軸套磨損與腐蝕后更換的代價比更換泵軸要小得多。泵軸、葉輪和其他轉動部件 (合稱轉子)必須經過靜、動平衡試驗,以免運轉時機組振動過大。
泵軸和葉輪是用鍵來連接的,因此泵軸和葉輪上都設有鍵槽,鍵在葉輪轉動中僅起傳遞扭矩的作用。而葉輪的軸向位置是依靠相應的軸向臺階 (或軸套)來定位,由反旋螺母緊固。
1.2.1.3 軸承
軸承是泵的固定部分和轉動部分的連接部件。它的作用有支承轉動部件的重量,承受一定的軸向力和減小轉動部件工作時的轉動摩擦阻力,以提高傳遞能量的效率。
常用的軸承有滑動軸承和滾動軸承兩種結構?;瑒虞S承具有轉動摩擦力較大,但能承受較大徑向力的特點;滾動軸承具有轉動摩擦力較小,但不能承受較大徑向力。通常,我國制造的單級離心泵泵軸的直徑在60mm以下的均采用滾動軸承;泵軸的直徑在75mm以上的均采用滑動軸承。
圖1.15 錐形吸入室圖
1—吸入室;2—葉輪
1.2.1.4 吸入室
吸入室是泵殼體內腔低壓區部分,其主要作用是保證水流在葉輪進口前有較均勻的流態分布,以最小的水力損失引導液體平穩地流入葉輪。吸入室一般采用以下3種形式:①錐形吸入室,形似錐管 (錐角一般為7°~8°) (圖1.15),它具有結構簡單、流速分布均勻等優點,常被單級單吸式離心泵所采用;②半螺旋形吸入室,形為半螺旋狀(圖1.16),該吸入室的水力損失最小,室內流速分布也較均勻,但會在葉輪進口前引起水流的預旋,該種吸入室常為單級雙吸式離心泵所采用;③環形吸入室,其斷面形狀為環形 (圖1.17),其優點是結構簡單、軸向尺寸小,但水力損失較大,流速分布也不太均勻,一般為單吸分段式多級離心泵所采用。
圖1.16 半螺旋形吸入室
圖1.17 環形吸入室
圖1.18 壓水室
(a)導葉式壓水室;(b)螺旋形壓水室1—葉輪;2—導葉;3—蝸殼;4—出水管
1.2.1.5 壓水室
壓水室是泵殼體內腔高壓區部分,其主要作用是收集流出葉輪的水流,并將水流引入出水管。常見的壓水室有螺旋形和導葉式兩種,如圖1.18所示。螺旋形壓水室,又稱蝸殼,不僅起收集水流的作用,同時還具有將水流的大部分動能轉化成壓能,以降低液流在輸運過程中的能量損失的作用。它具有結構簡單、制造方便和效率高的特點,常為單級雙吸式離心泵和水平中開式多級離心泵所采用。導葉式壓水室具有與環形吸入室相同的特點,一般在分段多級泵采用。
吸入室、壓水室以及泵座一起組成泵殼,一般用鑄鐵制成。其結構型式可分為端蓋式、中開式和節段式3種。
通常,泵殼的進口和出口法蘭盤上設置有安裝用于監測泵工作時進、出口壓力的壓力表計螺孔接口。為便于泵啟動前充水 (或抽真空),泵殼頂部設有充水 (或排氣)螺孔接口。泵殼底部設置的放水螺孔接口可放空泵內的積水,以防止水泵在較長時間不使用時的銹蝕與寒冬季節的凍裂。
1.2.1.6 口環
口環在葉輪吸入口的外緣與泵殼內壁的接縫處存在著一個轉動交接縫隙,而縫隙兩側正是高低壓區,這個縫隙偏大,泵殼內的高壓水就會通過這個縫隙泄漏到葉輪進口處的低壓區,從而降低水泵流量及效率。但偏小時,葉輪轉動時就會和泵殼內壁發生摩擦,導致機械磨損加劇。通常在該間隙處鑲嵌上金屬環,該環既起到減少高壓水泄漏的作用,又起到可承受磨損的作用,故又稱為減漏環、承磨環??诃h與葉輪進口外緣的間隙一般在0.1~0.5mm之間。通??诃h的接縫面多做成折線形,目的是為了延長滲徑,增大泄漏阻力,減少泄漏量。口環的結構型式如圖1.19所示。
圖1.19 口環的結構型式
(a)單環型;(b)雙環型;(c)雙環迷宮型
1—泵殼;2—葉輪;3—鑲在葉輪上的口環;4—鑲在泵殼上的口環
1.2.1.7 軸封
軸封是用來密封泵軸穿過泵殼處的間隙,以阻止高壓液流在該間隙處的大量泄漏或防止空氣進入泵內。軸封有填料函與機械密封兩種型式。
(1)填料函由水封環、填料、底襯環和壓蓋等組成,其構造如圖1.20所示。
填料又稱盤根,一般它是用石棉、棉紗和合成樹脂 (如聚四氟乙烯樹脂)纖維等編織成方形或圓形,再按用途經石墨、潤滑脂等浸透后而成。若干根填料箍在泵軸或軸套上,放置在填料腔內。填料的中間部位裝有帶若干個小孔的水封環。水封環的作用是將泵內高壓水通過水封管進入水封環上的小孔,使高壓水滲入填料箍間進行水封,以加強填料間縫隙的密封作用。同時還可起到冷卻和潤滑泵軸的作用。因此安裝水泵時應使水封環的位置對準水封管。
圖1.20 填料函構造示意圖
1—底襯環;2—填料;3—水封管;4—水封環;
5—填料壓蓋;6—填料腔
底襯環和壓蓋通常用鑄鐵材料制成,它們套在位于填料腔兩端的泵軸上,用來壓緊填料。壓蓋端部設有松緊螺絲,可調節填料的壓緊程度。若填料壓得過緊,不但會使水封環的水無法滲漏到填料間,而且還會使填料與泵軸間的摩擦力增大,造成填料發熱、冒煙,嚴重時甚至燒毀,導致縮短填料使用壽命,同時,還會引起水泵軸功率的增加;若填料壓得過松,則會降低密封的效果,使漏水量或漏氣量增大,也會降低水泵運行的效率。一般以每分鐘從填料中滲出40~60滴水為適宜的填料壓緊程度。
圖1.21 單端面機械密封
1—靜環;2—動環;3—輔助
密封;4—彈簧及沖件
填料函具有結構簡單、價格低廉和拆裝方便等優點,故在供排水離心泵的軸封機構中普遍使用。但是由于填料本身易磨損變質,使用壽命短,且需要經常更換及密封性能較差等缺點,所以國內外已采用一些新的軸封方法,如機械密封等技術。
(2)機械密封又稱端面密封,其結構如圖1.21所示。它是在彈簧及沖件4和密封腔內液體壓力的共同作用下,靠靜環1和動環2在泵軸線垂直的端面上緊密貼合實現動密封,依靠輔助密封3分別進行動環與軸、靜環與泵殼體之間的靜密封。
與填料函相比,機械密封的結構要復雜些,但它具有泄漏量極少、使用壽命長、軸幾乎無磨損和功率損失小等優點,故機械密封現在已愈來愈多地被采用。
1.2.2 軸流泵的主要部件
軸流泵的主要部件包括葉輪、泵軸、軸承、吸入室、葉輪室、壓水室和填料函等。以下將分述它們的典型構造和作用。
1.2.2.1 葉輪
如圖1.22所示,軸流泵的葉輪均為開敞式葉輪,通常由葉片 (一般為2~6片)、輪轂等部分組成。中、小型軸流泵的導水錐是連接在輪轂的前端和葉輪一起轉動的。大型軸流泵的導水錐往往是和葉輪分離,作為固定部件被安裝輪轂的前端。軸流泵的葉片呈空間扭曲狀,是通過葉片轉動軸插入輪轂與其相連接的。根據葉片在輪轂上的定位方式可將軸流泵分為固定式、半調節式和全調節式3種。固定式葉輪的輪轂表面是圓柱形,可調節式葉輪的輪轂表面是球形。如圖1.22所示水泵廠家會根據葉片調節的需要把設計位置相對標記為葉片的0°安放角,在此葉片安放角下,水泵一般具有最高的效率。并在輪轂上逆時針率定標記正安放角刻度線,順時針率定標記負安放角刻度線。所謂半調節式必須停機拆卸葉片,重新調整好合適的葉片安放角后再把葉片和輪轂連接定位。全調節式則可以根據生產需求在軸流泵運行中調節葉片安放角。中、小型軸流泵通常為固定式和半調節式,葉片和輪轂之間是靠定位銷和葉片螺母相對固定的。大型全調節軸流泵的葉輪輪轂里面設置有曲柄連桿機構。
圖1.22 軸流泵葉輪
1—葉片;2—輪轂;3—導水錐;4—刻度線
1.2.2.2 泵軸
泵軸用來傳遞扭矩,一般由優質碳素鋼制成。中、小型軸流泵的泵軸多為實心的,而大型全調節式軸流泵的泵軸是空心的,以便于在空心軸內設置調角的壓力油管或機械操作桿等調角機構的設施。
1.2.2.3 軸承
軸流泵的軸承有推力軸承與導軸承兩種類型。
推力軸承承受立式泵機組轉動部件的重量以及軸向水推力,并維持轉動部件的軸向位置。中、小型立式軸流泵的推力軸承,可作為電動機的部件設在電動機機座內,也可作為水泵的部件設在水泵軸端傳動裝置內。大型立式軸流泵的推力軸承裝在立式同步電動機機座內,由推力頭、絕緣墊、推力瓦塊、鏡板和抗震螺栓組成。
導軸承僅承受徑向力,并起徑向定位作用。中、小型立式軸流泵通常采用橡膠導軸承 (圖1.23),有上、下導軸承之分。上導軸承設在泵軸穿過泵殼 (出水彎管)處,下導軸承設在導葉轂內。橡膠導軸承均以水作潤滑劑。值得注意的是:立式軸流泵的上導軸承一般位于進水池水面以上,因此上導軸承必須在泵啟動前至泵進入正常運行的這個時段內專門供水潤滑,否則極易因干摩擦而燒毀。大型立式軸流泵通常只設下導軸承,而上導軸承設在電動機機座內,且以油作為潤滑劑。
圖1.23 橡膠導軸承
1—橡膠;2—軸承外殼
1.2.2.4 吸入室
喇叭管是中小型立式軸流泵的吸入室,其作用是使水流以最小的水力阻力損失且均勻平順地流入葉輪。大型軸流泵不用喇叭管,而采用肘形、鐘形或簸箕形進水流道。
1.2.2.5 葉輪室
葉輪室為葉輪做功提供的空間,也被稱作葉輪的外殼,俗稱動葉外殼。葉片安放角固定的葉輪室內表面為圓柱面,葉片安放角可調的軸流泵其葉輪外殼的內表面為球面。
1.2.2.6 壓水室
軸流泵壓水室最常見的是導葉體 (圖1.24),由導葉、導葉轂和泵殼等組成。導葉體安裝在緊接葉輪出口的后方,呈圓錐形,其擴散角δ一般不大于8°~9°,內有5~12片導葉。導葉的進口方向與液體流出葉輪的方向一致,以減少液流的沖擊損失。導葉的主要作用是迫使葉輪中流出的水流由呈旋轉的螺旋運動改變為軸向的直線運動,并促使水流在圓錐形導葉體內隨著斷面的不斷擴大而逐漸降低流速,將部分動能轉換成為壓能,以減少水力損失。
圖1.24 軸流泵導葉體簡圖
(a)導葉體;(b)水在導葉體中的流向
1—導葉;2—泵殼;3—導葉轂;
4—葉輪;5—出水彎管
1.2.2.7 填料函
填料函安裝在軸流泵出水彎管的軸孔處,其構造與離心泵的填料函相類似,但不設水封環和水封管。泵啟動時,與上導軸承一樣,必須有專門的供水以潤滑填料,否則極易因干摩擦而增大啟動力矩和增加啟動功率、燒毀填料等現象。待泵啟動結束且進入正常運行后,方可由泵內的壓力水代替,以起到潤滑冷卻填料的作用。
1.2.3 機電排灌常用泵的典型結構
我國幅員遼闊,機電排灌工程的特點是排灌流量大、涉及范圍廣、用泵類型多、發展速度快。隨著國民經濟的綜合實力不斷增長,大量的機電排灌工程已經建成和正在建成,或運籌規劃中。從工程規模而言多屬于中、小型,但也不乏如 “南水北調”等超大型跨流域的調水工程。這些工程的核心設備就是水泵,而且幾乎都是葉片泵。因此,我們仍以葉片泵的三大泵類——離心泵、軸流泵及混流泵為核心,介紹機電排灌工程中常用葉片泵的典型結構。
1.2.3.1 離心泵的典型結構型式
離心泵從結構特點上,可按液體進入葉輪的方式分為單吸式和雙吸式離心泵,按葉輪的個數可分為單級和多級離心泵。
因此,常見的離心泵典型結構型式有單級單吸式、單級雙吸式和多級式3種。
(1)單級單吸離心泵。如圖1.1所示為單級單吸懸臂式離心泵。單級單吸泵的特點是流量較小,通常小于400m3/h;揚程較高,為20~125m。
(2)單級雙吸式離心泵。多數單級雙吸式離心泵均采用雙支承結構,即支承轉子的軸承位于葉輪兩側,且一般都靠近軸的兩端。如圖1.25所示的 “S”型泵即為雙支承結構的單級雙吸臥式離心泵。它的轉子為一單獨裝配部件。泵體轉動部分用位于泵體兩端的軸承體內的兩個軸承呈雙支承型式支承?!癝”型泵是側向吸入和壓出的,并采用水平中開式的泵殼,即泵殼沿通過軸心線的水平面 (中開面)剖分開。它的兩個半螺旋吸水室及螺旋形壓水室都是由泵蓋8和泵體9在中開面處對合而成的。泵的進口和出口均與泵體鑄為一體。用這種結構的優點是在檢修水泵時無需拆卸進水管和出水管,也不必移動電機,只要揭開泵蓋即可檢修零部件;再者由于工作葉輪兩側吸入形狀對稱,且同時雙向進水,有利于運行時軸向力的平衡。
雙吸泵的特點是流量較大,通常為160~18000m3/h,揚程較高,為12~125m。
(3)多級泵。多級泵是指泵軸上串裝兩個以上葉輪的泵,葉輪個數即為泵的級數,它的結構比單級泵復雜。如圖1.26所示為節段式多級泵,泵體分為吸入段、中段 (葉輪部分)和壓出段等。該泵在葉輪8、中段7及導葉9的兩端分別裝有吸入段5和壓出段12,然后用拉緊螺栓11將這些部件緊固成整體。泵運行時液體從第一級葉輪排出后經導葉進入第二級葉輪,再從第二級葉輪排出后經導葉進入第三級葉輪,依此類推,直至由壓出段出口流出。由于這種泵的單吸式葉輪只能依次按一個方向布置,因此葉輪級數愈多,壓力也愈高,產生的軸向推力也愈大,故多級泵在末級葉輪后面設有平衡盤14,以平衡軸向推力。
圖1.25 單級雙吸式離心泵 (“S”型)
1—葉輪;2—泵軸;3—軸承;4—吸入室;5—壓水室;
6—口環;7—填料函;8—泵蓋;9—泵體
圖1.26 臥式節段式離心泵 (D型)
1—聯軸器;2—泵軸;3—滾動軸承;4—填料壓蓋;5—吸入段;6—密封環;7—中段;8—葉輪;
9—導葉;10—密封環;11—拉緊螺栓;12—壓出段;13—襯環;14—平衡盤;15—泵蓋
如圖1.27所示為一提取深層地下水的深井多級泵,亦稱長軸井泵。
多級泵的特點是流量較小,一般為6~450m3/h,揚程則特別高,一般都在數十米至數百米范圍內,高壓多級泵甚至高達數千米。
圖1.27 深井多級泵
1.2.3.2 軸流泵的典型結構型式
軸流泵是一種低揚程、大流量的泵型,按其泵軸的工作位置可分為臥式、斜式和立式3種結構型式。
臥式軸流泵對泵房高度的要求較立式機組低,具有安裝方便,檢修容易,適宜在水源水位變幅不大的場合。
斜式軸流泵的特點是適宜于安置在斜坡上。根據這一特點,對于水源水位變化大的場合,可將整個水泵機組安置于沿斜坡鋪設的滑道上。
立式軸流泵 (圖1.2)的特點有:占地面積小;軸承磨損均勻;葉輪淹沒在水下,啟動前不需要充水;能按水位變化的情況可適當調整傳動軸的長度,從而可將電機安置在較高的位置上,既有利于通風散熱,又可免遭洪水淹浸等。因此我國生產的大多數軸流泵都采用立式結構。
軸流泵的流量范圍很大,為700~100000m3/h,揚程一般在15m以下。
1.2.3.3 混流泵的典型結構型式
混流泵的結構型式可分為蝸殼型 (圖1.28)和導葉型[圖1.2(b)]兩種。低比轉數的混流泵多為蝸殼型,且其結構與蝸殼型離心泵相似;高比轉數的混流泵多為導葉型,而且其結構與軸流泵相似。混流泵也有臥式與立式之分,按其葉片可否調節的狀況,也可分為固定式、半調節式和全調節式等型式。蝸殼式混流泵一般都采用單級單吸的懸臂結構。
圖1.28 蝸殼式混流泵 (HW型)
1—葉輪;2—泵軸;3—軸承;4—吸入室;5—壓水室;6—口環;7—軸封
混流泵是介于離心泵與軸流泵之間的一種葉片泵,其葉輪出流方向及泵的性能等也均有與此相應的特點,其結構型式同樣介于離心泵和軸流泵兩者之間,是一種中等揚程泵型。
1.2.3.4 潛水泵的典型結構型式
潛水泵是水泵和電動機同軸聯成一體并潛入水下工作的抽水裝置。根據葉輪型式的不同潛水泵有潛水離心泵、潛水軸流泵和潛水混流泵之分,如圖1.29和圖1.30所示。
圖1.29 潛水離心泵結構圖
1—口環;2—泵殼;3—葉輪;4—軸密封;5—油室;6—軸承;
7—監測裝置;8—泵/電機軸;9—冷卻;10—電動機
由于機電一體潛水工作,潛水泵具有以下主要特點:
(1)水泵葉輪和電動機轉子安裝在同一軸上,結構緊湊,重量輕。
(2)對水源水位變化的適應性強,尤其適用于從水位漲落大的水源取水的場合。
(3)安裝簡單、方便,省去了傳統水泵安裝過程中耗工、耗時、復雜的對中、找正的安裝工序。
圖1.30 潛水軸流泵和潛水混流泵結構圖
(a)潛水軸流泵;(b)潛水混流泵
1—葉輪;2—軸密封;3—油室;4—防轉裝置;5—軸承;6—泵/電動機軸;
7—電動機;8—冷卻;9—監測裝置
(4)新型潛水泵內裝有齊全的保護、監控裝置,對泵實施實時監控保護,可大大提高運行可靠性。
(5)無需龐大的地面建筑,泵站結構簡單,可大大減少工程土建投資。
1.2.3.5 貫流泵的典型結構型式
貫流泵是指水流沿泵軸通過泵內流道,沒有明顯轉彎的軸流泵和混流泵。其結構的主要特征是泵軸無需穿過泵殼。貫流泵沒有蝸殼,流道由圓錐形管組成。通常采用臥軸式布置,從流道進口到尾水管出口,水流沿軸向幾乎呈直線流動,避免了水流拐彎形成的流速分布不均導致的水流損失和流態變壞,水流平順,水力損失小,水力效率高。貫流泵主要有3種型式,即燈泡貫流式、軸伸貫流式和豎井貫流式,其中燈泡貫流式的流道水力損失最小。燈泡貫流泵葉輪可以是葉片固定式,也可以是葉片可調式。燈泡貫流泵有兩種結構形式:一是機電一體結構,如圖1.31所示的是電動機裝于葉輪后方的燈泡形泵體內,電動機與葉輪直聯;二是如圖1.32所示的機電分體結構,這種結構電動機安裝在泵體外,采用錐齒輪正交傳動機構與葉輪相連,因此,電動機可采用普通立式電機,泵內結構緊湊,密封和防滲漏問題易于解決,檢修方便,運行可靠。
貫流式水泵具有以下明顯特點:
(1)貫流式結構流道平直、水力損失小,因此水泵裝置效率較高 (2%~3%),工程年運行費少,特別是在低揚程情況下,其裝置效率明顯高于立式軸流泵。
圖1.31 燈泡貫流泵 (機電一體)結構圖
1—葉輪;2—軸密封;3—監測裝置;4—泵/電機軸;5—過水流道;
6—冷卻;7—電動機;8—軸承
圖1.32 燈泡貫流泵 (機電分體)結構圖
1—葉輪;2—軸密封;3—泵/齒輪軸;4—傳動機構;5—過水流道;6—軸承;7—中間軸;8—電動機
(2)貫流式水泵的汽蝕性能和運行穩定性也優于軸流式水泵,其汽蝕系數相對較小,機組可靠性高,運行故障率低,可用率高,檢修時間縮短,檢修周期延長。
(3)貫流機組設備運輸和安裝重量較輕,施工和設備安裝方便,可縮短建設工期,便于管理維護。
(4)貫流式水泵組結構緊湊,布置簡潔,泵站結構簡單,土建工程量較小,可節省土建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