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水法規體系建設

一、水法規體系

水法規體系是指由調整水事活動中社會經濟關系的各項法律、法規和規章構成的有機整體。它包括廣義水法的全部內容、規章和其他涉水規范性文件。目前我國有較為完整的水法規體系,包括水利法律、法規、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如《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簡稱《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簡稱《水土保持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簡稱《河道管理條例》)和《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條例》等。除《水法》這一基本法外,水法規體系還包括了防汛抗洪法、水域和水工程保護辦法和條例、水資源管理辦法和條例、水土保持法和水利經濟等方面的法律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

水法規體系是水利法制體系建設(水行政立法、水行政執法與水行政司法和水行政保障)的主要內容,是國家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依法治國的依據。

二、水利法制建設歷程

我國水法產生的歷史雖然很長,但真正實施依法治水、管水、保護水,則是近幾十年的事。經過近40年的發展,特別是《水法規體系總體規劃(2013)》頒布實施以來,水利立法緊緊圍繞水利中心工作,以水利改革發展立法需求最為迫切的領域為重點,統籌推進水法規體系建設,修訂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簡稱《水污染防治法》),頒布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文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抗旱條例》和《太湖流域管理條例》等行政法規以及《取水許可管理辦法》等部門規章;到目前已頒布實施以水管理為主要內容的法律4件,行政法規20余件,部門規章50余件,地方性法規和地方政府規章700余件,內容涵蓋了水利工作的各個方面,我國的水行政執法體系已初步建立,各項涉水管理有法可依。

作為國家法制建設重要組成部分的水利法制建設大致經歷了起步、快速發展和逐步完善三個階段。

1.起步階段(1978—1987年)

為加強水行政管理,水利部開始組織起草水法,并開展了水土保持、水源保護等方面的立法工作。至20世紀80年代中期,《水土保持工作條例》《水利工程水費核訂、計收和管理辦法》等法規相繼頒布實施,同時陸續出臺了《河道堤防工程管理通則》《水閘工程管理通則》等規章,在相關領域內初步實現了有法可依。

2.快速發展階段(1988—2001年)

1988年是水利法制建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以《水法》頒布為標志,水利法制建設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按照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國家的目標,全面加強水利立法。《水土保持法》《防洪法》《河道管理條例》《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補償和移民安置條例》《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條例》《取水許可制度實施辦法》等一批法律、法規和規章陸續頒布施行。地方性水法規建設也取得全面進展,各地頒布的地方性水法規、政府規章和省級規范性文件達700余件,水法規體系初步形成。

3.逐步完善階段(2002年至今)

2002年8月29日,水法經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修訂通過,自2002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水法》的頒布實施,有力推動了《水法》配套制度建設,水法規建設快速推進,《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汛條例》(簡稱《防汛條例》)(修訂)、《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征收管理條例》、《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補償和移民安置條例》(修訂)、《黃河水量調度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文條例》等行政法規和《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辦法》等20余件部門規章先后頒布施行。各地結合實際也制定了一批有地方特色的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水利法制建設逐步完善。

三、水法規體系建設展望

為推進依法治國,黨的十八大對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更加注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推進依法行政,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提出了明確要求。

近年來,隨著水資源供需條件發生變化、涉水利益格局發生調整、水利發展方式發生轉變,水利社會管理的難度和挑戰不斷加大,在不同地區、不同群體水事活動中的利益沖突逐漸升溫,水事糾紛和矛盾呈現高發態勢。水利社會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水利工作的各個方面,涵蓋管理領域的眾多環節,直接面對行政管理相對人,與水事活動主體和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必須強調依法管理和法治保障,自覺把水利工作和涉水活動納入法制化軌道,不斷完善水資源管理、河道管理、水土保持等水利社會管理方面的法規制度,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水事權益,努力維護和諧安定有序的社會環境。

為適應水利事業的發展,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水法規體系建設的主要任務包括五個方面:一是適應深入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要求,完善水資源配置、節約、保護和管理的法律法規,重點做好節約用水、地下水管理、水資源論證、水功能區管理、水能資源管理、用水總量控制、跨流域調水、取水權轉讓等方面的制度建設;二是適應大力推進民生水利的要求,完善防汛抗旱、農田水利、農村水電、水土保持的法律法規,重點做好洪水影響評價、農田水利、農村水電、飲用水安全保障、蓄滯洪區管理、水利工程移民安置等方面的制度建設;三是適應加強和創新水利社會管理的要求,完善河湖管理、水利工程管理的法律法規,重點做好河道管理、河道采砂管理、湖泊管理、水庫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建設;四是適應強化流域管理的要求,完善流域規劃、水量調度、水資源保護的法律法規,重點做好長江、黃河流域的綜合立法和珠江水量調度、長江流域水資源管理與保護、河口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建設;五是適應深化水利改革的要求,研究論證水務管理、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水生態補償、水生態修復等方面的法律法規。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台区| 仁怀市| 紫金县| 河西区| 新余市| 马山县| 蓬莱市| 定远县| 日照市| 温宿县| 织金县| 嘉荫县| 米易县| 富川| 北票市| 黄梅县| 綦江县| 雷山县| 华坪县| 临安市| 潼南县| 平利县| 大埔区| 昌江| 耒阳市| 涟源市| 湘阴县| 慈利县| 分宜县| 东至县| 东丽区| 天峨县| 阜新市| 沙湾县| 容城县| 衡山县| 勐海县| 融水| 桦川县| 诏安县| 梁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