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水北調工程建設新聞集(2017年卷)
- 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綜合司
- 1744字
- 2021-10-29 16:12:26
南水北調工程建設者代表回訪考察活動成功舉辦
9月11日至15日,國務院南水北調辦成功舉辦“南水北調一生情”南水北調工程建設者代表回訪考察活動。國務院南水北調辦黨組書記、主任鄂竟平15日出席考察座談會并講話。南水北調建設者代表、中央和地方媒體記者等50余人參加了活動。
活動期間,南水北調建設者代表、新聞媒體記者深入南水北調東、中線工程現場,先后考察了中線穿黃工程、南水北調生態廊道示范段,鄭州中原西路23號泵站、柿園水廠,濟南臥虎山水庫、文山泵站、玉清湖水庫、小清河樞紐工程,北京大寧調壓池、大寧調蓄水庫、郭公莊水廠、密云調蓄工程溪翁莊泵站、密云水庫、團城湖明渠、團城湖調節池工程,并與受水區北京、天津、山東省(直轄市)企業和居民進行了親切交流。
北京、天津、山東的受水企業和居民紛紛表示,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的建成通水,為受水城市提供了安全、可靠的優質水源,改善了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水準。
在考察座談會上,建設者代表暢談了切身感受,曾經投身建設南水北調工程的自豪感溢于言表,并對南水北調工程運行管理等提出了意見建議。
“以前在南水北調施工,歷盡了千難萬險。這次回訪,看到工程已經成為沿線大中城市人民群眾的生活依賴,當年的辛苦付出終于開花結果,心里非常自豪!”
全國勞動模范、河南省水利第一工程局項目經理陳建國表示。
鄂竟平在座談會上講話指出,為了一渠清水北送,數十萬建設者夏斗酷暑,冬戰嚴寒,夜以繼日,用汗水、淚水甚至血水鑄就了這一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工程通水后,東線工程已經完成四個調水年度的通水任務,中線工程連續兩年多不間斷地供水,經受住了各種工況的考驗,充分證明了工程質量是可靠的,運行是安全的,建設者隊伍是值得信任的。
鄂竟平指出,南水北調工程意義深遠,綜合效益遠超預期。工程建成通水后,已有近1億人喝上了長江水,改善了我國水資源配置格局,為受水區開辟了新的水源,提高了沿線城市的供水保證率,在保障居民生活和城市工業用水、修復和改善生態環境、應急抗旱排澇等方面,取得了實實在在的社會、經濟和生態等綜合效益,為保障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發揮了重大作用。按照規劃,南水北調是北京、天津等市的補充水源,現在卻成了主力水源,成為京津等華北地區賴以生存的新“母親河”。河南省37個市縣全部通水。河北省80個市縣用上南水北調水。東線一期工程已完成4個供水年度的調水任務。東、中線水質持續穩定達標,受水區水質改善明顯。北京、天津等受水區6省(直轄市)加快南水北調水與當地地下水水源的置換,補水區域地下水位均不同程度上升,地下水生態惡化狀況得到有效緩解。受水區生態環境開始大為改觀,河道重現生機。很多地區渠道兩側的綠化帶建設,已成為當地亮麗的風景線,南水北調工程的生態效益不斷顯現。他強調,南水北調工程是緩解我國北方水資源嚴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戰略性基礎設施,戰略地位越發突出。
鄂竟平表示,南水北調工程建設成就來之不易,幾十萬建設者是功臣。他提到4個“忘不了”。一是忘不了建設者鐫刻在砂石上的負責精神。二是忘不了建設者體現在言行里的務實精神。三是忘不了建設者細致到分毫中的求精精神。四是忘不了建設者貫穿到全過程的創新精神。
鄂竟平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批示精神,牢固樹立“四個意識”,管好用好工程,造福子孫后代。一是促進通水達效。嚴格遵守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先節水后調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環保后用水的原則,推動各地節約水資源,大力壓采地下水,充分使用南水北調水,推動南水北調工程效益最大化。二是提高管理水平。運管單位要進一步提升運行管理規范化、現代化水平,保障工程運行安全、高效。三是加強水質保護。在鞏固已有成果基礎上,科學謀劃,積極推進,協調地方完成好《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三五”規劃》的目標任務。四是繼續大力促進移民發展致富,盡快實施后扶規劃,努力增加移民收入。五是推動后續工程。要進一步加快推動東線二期應急供水工程、西線工程等后續工程論證建設,早日編織好中國大水網,為河北、天津、北京等地和西部省市提供更多的水源。六是講好南水北調故事,向全社會介紹工程重大意義,充分展示工程成果及效益,擴大南水北調工程在社會上的積極影響。
作者:楊雪丹
原載2017年9月15日《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