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節 普查技術路線

一、總體技術路線

根據普查總體目標要求,按“在地原則”,以縣級行政區為基本工作單元,采取全面調查、抽樣調查、典型調查和重點調查等多種調查形式。普查數據的收集采用清查登記、檔案查閱、現場查勘、DEM和DLG數據融合提取技術、遙感分析、估算推算等多種調查技術。整個普查遵循內外業相結合的原則,充分利用已有的基礎資料,積極開展部門之間的協作與交流。

分析整理基層的普查數據,以縣為單元進行填報,并對填報數據進行審核、檢查、訂正,完成數據錄入、轉換,逐級上報審核、逐級匯總分析。形成從下到上的信息獲取、審核、傳輸、存儲、分析為一體的普查數據處理規范;建立普查數據庫體系,構筑“國家—流域—省—市—縣”五級水利普查信息管理系統。

二、主要技術方法

根據不同的普查任務和內容,分別采取以下技術方法開展普查:

(1)對河流湖泊基本情況普查采取內業提取數據、外業實地調查復核的方法。全國利用1:5萬DEM、DLG、DOM數據和分辨率為2.5m、20m的影像數據,分析提取河流湖泊的基本特征參數,提出河湖清查圖、河湖特征清查表,以及水文站水位站、實測和調查最大洪水普查表。山東省水利普查辦公室對河湖清查圖和特征清查表進行核對并填報,同時填報水文站水位站、實測和調查最大洪水普查表,形成河湖基本特征、河流水系特征及湖泊的形態特征成果。

(2)對水利工程基本情況、河流湖泊治理保護情況、灌區、地下水取水井、水土保持措施和行業能力建設情況普查,通過檔案查閱、現場查勘、遙感影像解譯等方法,按照“在地原則”,以縣級行政區為基本工作單元,對普查對象進行清查、登記和建檔,編制普查對象名錄,確定普查表的填報單位,對規模以上的普查對象逐項填報,規模以下的普查對象以縣為單元匯總填報,逐級進行審核、匯總和平衡。

(3)對經濟社會用水情況調查,按照“在地原則”,以縣級行政區為基本工作單元,對灌區和用水單位進行清查摸底,建立取用水戶名錄,確定規模以上用水大戶和規模以下典型用水戶名錄。采取規模以上用水大戶逐個調查與規模以下用水戶典型調查相結合的方式,分析計算不同用水行業的用水指標。對灌區和供水企業進行詳細調查,根據流域和區域經濟社會主要指標,采取“供用結合”的方式,推算流域和區域城鄉居民生活用水、農業和工業等國民經濟各行業生產用水和河道外生態用水狀況,逐級進行審核、匯總和協調平衡分析。

(4)對水土流失普查,通過基礎資料分析、DEM信息提取、遙感和野外調查等技術手段的綜合運用,獲取氣象、土壤、地形、植被、土地利用、水土保持措施等主要侵蝕影響因子,利用侵蝕模型定量評價侵蝕強度,綜合分析各種水土流失類型的分布、面積與強度。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武区| 娄烦县| 玉山县| 巫溪县| 山阳县| 福州市| 苗栗县| 那坡县| 阿拉善左旗| 盐城市| 东乡| 湄潭县| 电白县| 西吉县| 来安县| 上林县| 朝阳市| 河南省| 黔西县| 工布江达县| 红安县| 城固县| 彭阳县| 克东县| 博爱县| 屏山县| 昭觉县| 金川县| 沂源县| 分宜县| 上饶县| 绥化市| 乾安县| 视频| 克拉玛依市| 介休市| 开原市| 萨嘎县| 荥经县| 白山市| 黄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