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路施工技術
- 于洪江 李明樾主編
- 1213字
- 2021-10-22 22:02:20
2.2 測量
2.2.1 交樁
控制性樁點,應進行現場交樁,并保護好交樁成果。
2.2.2 控制測量
(1)各級公路的平面控制測量等級應符合表2.1的規定。
表2.1 平面控制測量等級

(2)三角測量技術要求應符合表2.2的規定。
表2.2 三角測量技術要求

(3)導線測量技術要求應符合表2.3的規定。
表2.3 導線測量技術要求

(4) 四級GPS控制網的主要技術參數應符合表2.4的規定。
表2.4 四級控制網技術參數要求

注 每對相鄰點間最小距離應不小于平均距離的1/2,最大距離不宜大于平均距離的2倍。
(5)各級公路的水準測量等級應符合表2.5的規定。
表2.5 水準測量等級

(6)高程測量。公路高程測量應采用水準測量。在水準測量確有困難的地段,四、五等水準測量可以采用三角高程測量,采用三角高程測量時,起訖點應為高一個等級的控制點。
(7)水準測量精度應符合表2.6的規定。
(8)共用控制點。路基施工與隧道、橋梁施工共用的控制點,應分別滿足現行JTG F60—2009《公路隧道施工技術規范》、JTG/T F50—2011《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的規定。
(9)控制樁點復測。路基施工期間應根據情況對控制樁點進行復測。季節性凍土地區,在凍融以后應進行復測。其他方面應符合現行JTG C10—2007《公路勘測規范》的規定。
表2.6 水準點測量精度要求

注 1.計算往返較差時,L為水準點間的路線長度(km)。
2.計算附合或環線閉合差時,L為附合或環線的路線長度(km)。
3. n為測站數,Li為檢測測段長度(km)。
2.2.3 導線復測
(1)導線測量精度應符合表2.3的規定。
(2)原有導線點不能滿足施工需要時,可增設滿足相應精度要求的附合導線點。
(3)同一建設項目內相鄰施工段的導線應閉合,并滿足同等級精度要求。
(4)對可能受施工影響的導線點,施工前應加以固定或改移,從開工至竣工驗收的時間段內應保證其精度。
2.2.4 水準點復測與加密
(1)水準點測量精度應符合表2.6的規定。
(2)沿路線每500m宜有一個水準點。在結構物附近、高填深挖路段、工程量集中及地形復雜路段,宜增設水準點。臨時水準點應符合相應等級的精度要求,并與相鄰水準點閉合。
(3)當水準點有可能受到施工影響時,應進行處理。
2.2.5 中線放樣

圖2.1 開工前測量
(1)路基開工前,應進行全段中線放樣并固定路線主要控制樁,高速公路、一級公路宜采用坐標法進行測量放樣,圖2.1是開工前測量。
(2)中線放樣時,應注意路線中線與結構物中心、相鄰施工段的中線閉合,發現問題應及時查明原因,進行處理。
(3)設計圖紙和實際放樣不符時,應查明原因后進行處理。
2.2.6 路基放樣
(1)路基施工前,應對原地面進行復測,核對或補充橫斷面,發現問題時,應進行處理。
(2) 路基施工前,應設置標識樁,對路基用地界、路堤坡腳、路塹坡頂、取土坑、護坡道、棄土堆等的具體位置標識清楚。
(3)對深挖高填路段,每挖填3~5m或者一個邊坡平臺(碎落臺)應復測中線和橫斷面。
(4)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施工中,標高控制樁間距不宜大于200m。
(5)施工過程中,應保護好所有控制樁點,并及時恢復被破壞的樁點。
2.2.7 測量成果復核
每項測量成果必須進行復核,原始記錄應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