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景園林設計基礎
- 王紅英 吳巍 祁焱華主編
- 4384字
- 2021-10-22 20:38:16
3.3 園林景觀分類及實踐
現代風景園林(LA)是建立在廣泛的自然科學和人文藝術科學基礎上的應用性學科,闡述園林景觀設計實踐領域并對其進行分類,有利于把握專業核心任務要求,建立科學合理人才培養思路。
根據空間功能性質和特點要求的不同,園林景觀實踐可以分為公共空間和特定區域空間。公共空間景觀設計具體包括:城市廣場設計、商業街區設計、道路景觀設計、城市公園設計、城郊防護林帶設計、濱水景觀帶設計;特定區域空間包括科技工業園景觀設計、居住區景觀設計、校園景觀設計、旅游地景觀設計、建筑外環境景觀設計、園林建筑小品、屋頂庭園景觀設計等。
3.3.1 公共空間園林景觀設計
公共空間是指城市中存在的開放空間體,是城市居民進行公共交往、舉行各種活動的開放性場所。找回城市的失落空間,讓城市更有生機和活力也是從物質化的層面上對和諧人居環境的詮釋。
3.3.1.1 城市廣場設計
城市廣場景觀設計詳見第10章。
3.3.1.2 商業街區設計
商業街區景觀設計詳見第11章。
3.3.1.3 城市道路景觀設計
城市道路景觀是由地形、植物、建筑物、構筑物、綠化、小品等綜合組成。不同的道路在城市生活、生產中所起的作用各有不同,城市中的道路按活動主體可分為車行道路、人車混雜型道路及步行道路等類型。不同類型道路因使用方式與使用對象之間的差異,在景觀設計上的側重與手法的運用上也各不相同。
1.城市道路景觀的構成
道路紅線以內的景觀是城市道路景觀構成的內在因素(見圖3 15),按照功能大致可分三類:實用性道路景觀、審美性道路景觀、視覺傳達性道路景觀。

圖3 15 某城市道路景觀設計方案
實用性道路景觀:路柵、路障、路燈、路鐘、坐椅,電話亭、郵筒、垃圾筒、公交站亭、地下道口、人行天橋等。
審美性道路景觀:街道樹、花壇、噴泉、雕塑、地面藝術鋪裝等。視覺傳達性道路景觀:交通標志、路標、路牌、海報等。
2.城市道路景觀設計的基本原則
(1)整體性原則。城市道路景觀從城市環境整體出發,體現城市的形象和個性。同時將道路環境作為一個整體考慮,統一考慮道路兩側的建筑物、綠化、街道設施、色彩、歷史文化等,避免片段的堆砌和拼湊。
(2)連續性原則。設計中要良好把握視覺空間和時空上的連續性。城市道路是一個帶狀的、連續的景觀空間,依托紅線外的建筑背景,通過道路兩側的綠化配置組織、色彩運用、道路環境設施布局等的延續設計來實現視覺空間的連續性。另外,城市道路記載著城市的演進,道路景觀設計要將各景觀要素置于一個特定的時空加以組合和表達。
(3)尊重歷史的原則。具有歷史意義的城市環境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城市道路景觀要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探尋傳統文化適應時代要求的內容、形式與風格,承載歷史、傳承創新。
(4)可持續發展原則。堅持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經濟、社會的發展相統一,結合自然使設計對環境的破壞性降低到最小,充分利用自然可再生能源,減少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
3.3.1.4 城市公園設計
1.城市公園設計內涵
學術界對城市公園尚無統一的概念界定,但通過分析《中國大百科全書》、《城市綠地分類標準》,結合業界實際得出城市公園具有這些方面的內涵:城市公園是城市公共綠地的一種類型;城市公園將不再單一的服務于市民,也將服務于旅游者;城市公園的主要功能是休閑、游憩、娛樂。
城市公園景觀設計是處理人工環境和自然環境關系的有效途徑,設計中不僅要考慮各景觀要素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系,還要綜合考慮公園的主題、空間、功能等方面的合理性,使人們能夠在公園中,得到視覺、聽覺、觸覺等方面的享受(見圖3 16)。城市公園按按照功能可分為觀賞型、娛樂型、綜合型、教育型、紀念型等。

圖3 16 某公園景觀設計方案
2.城市公園景觀設計要點
在功能分區劃分上,綜合公園游憩功能區包括游覽觀賞區、安靜休憩區、文化娛樂區等,應占公園陸地的70%以上,康體活動區控制在公園陸地的15%以下,兒童活動區宜控制在公園陸地的10%以下(兒童公園除外)。
設施選擇方面,康體設施應以中小型項目為主,除了大型的娛樂性的公園,不設置占地面積大的體育項目;兒童活動區應合理設置機動游樂項目、參與性游戲項目和科普項目。
植物方面,周邊綠地種植設計嚴禁選用危及游人生命安全的有毒植物。在兒童游戲活動區范圍內,不得選用枝葉有硬刺或枝葉呈硬劍、刺狀的植物,不應選用揮發物或花粉能引起明顯過敏反應的植物。公園地面鋪裝選用生態性較好的鋪透水性的地磚。
監控系統方面,公園內宜設置廣播系統,設有管理處(室)的公園應設置安全管理視頻監控系統;公園主要出入口的集散廣場和游人集中活動的場地以及經常舉辦展覽活動的區域應設置獨立性的防雷設施覆蓋。
3.3.1.5 城郊防護林帶景觀設計
防護林帶指在農田、草原、居民點、廠礦、水庫周圍和鐵路、公路、河流、渠道兩側及濱海地帶等,為抗御風暴、旱風、流沙、飛雪或地面沖刷、崩塌等自然災害,營造的具有防護作用的林地的總稱,一般有條狀和網狀兩種,除農田、草原防護林帶多為網狀外,其余防護林帶大部分為帶狀。
防護林帶的種類有:防風固沙林帶、農田防護林帶、草原防護林帶、護岸林帶、護路林帶、海防林帶、防污林帶等多種類型,每種林帶具有不同的防護作用和特點(見圖3 17)。如防風固沙林帶,系在風沙危害嚴重地區為防治流沙和改造沙地而營造,其作用在于降低風速,固定流沙;護路林帶是在鐵路、公路沿線兩側為保護鐵路、公路,減輕或避免風沙、暴風雪、暴雨沖刷、泥石流、滑坡等危害,具有保護路基,美化路容,改善道路環境等作用;護岸林主要用于固持河川岸灘,防止堤岸受水流沖刷侵蝕而崩塌等。

圖3 17 防風固沙林帶、護路林帶、護岸林帶
每種林帶應根據不同的防護要求進行植物選擇和配置。如農田、草原防護林帶,一般采用喬木和灌木相混交或喬、灌、草結合的方式營造,由主林帶和副林帶組成,并按一定的距離和方式構成網狀林網體系,主要起調節氣候、防治災害、改善環境、保障農牧業生產等作用。
3.3.1.6 城市濱水景觀設計
城市濱水景觀設計詳見第12章。
3.3.2 特定空間園林景觀設計
特定空間是指除以上介紹的公共空間以外,其他具有特定功能特征和具體要求的環境,具體指科技園、居住小區、庭院及屋頂花園、學校校園等園林景觀設計。
3.3.2.1 居住區景觀設計
居住區景觀設計詳見第9章。
3.3.2.2 科技工業園景觀設計
1.工業園景觀設計內涵
工業園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環境空間,設計的主要內容是對工業園區生態環境的營造、審美形象的塑造、游憩行為和文化體驗空間的創造?,F代科技工業園改變過去單一的經濟目標,創造新的科學生態理念,將生產與環保、生態與消費有機結合起來,打造更適應時代的“生態工業園”,這也是城市發展對工業園區的必然要求(見圖3 18)。

圖3 18 某工業園景觀規劃設計
2.工業園區景觀規劃要點
(1)園區功能的定位。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結合企業生產特征進行景觀規劃設計功能定位。園區內分區合理,流線上合理安排停車位置和車位數量,規劃合理的環形道路,考慮大貨車通行尺度、回車道寬度,以及轉彎半徑等。尊重原有地勢地形,合理布置管線。廠區對防火間距、場地標高等有充分考慮。
(2)企業文化的展示。園區規劃要體現企業文化,園區是企業發展的開始,是企業形象在公共場所的視覺再現,代表著企業的面貌特征和生產特色。工業園區景觀規劃是科學化、系列化的整體設計,使人深切感受到設計對企業文化和精神的深入思考。工業園景觀整體上表現出工業文明的巨大成就,節點上則通過雕塑、小品等構筑物成功塑造園區環境的美感。
(3)人文關懷的體現。工業園區一般遠離城市中心區,可以考慮設置生活相關的商務會所、住宅、購物店、餐飲娛樂健身場所、醫院、學校、公園等。道路景觀上設置人性化的休憩廣場、街頭小游園。細節上有標識系統、步道系統及其他服務性設施等。
3.3.2.3 校園景觀規劃設計
校園不同于其他文化性、商業性環境,它承載著人文歷史的傳承,是學生接受知識的場所,典雅、莊重、樸素、自然應該是其本質特征。校園景觀規劃強調空間的交往性,通過景觀化處理營造校園“場所精神”———具有人文韻味的景觀的同時寓教于樂,使校園在滿足感官愉悅的同時,為校內師生提供娛樂、交流、休閑的場所,達到舒緩壓力、疏松心理的作用(見圖3 19)。

圖3 19 某校園景觀設計
1.功能定位
運用“以人為本”的理念進行功能分區,且使各功能區域之間相互交融、滲透。校園景觀設計的目的是為師生提供舒適的環境氛圍,比如在各教學樓、宿舍樓前進行綠地的設計,營造可賞、可游、可學習的完美空間。交通流線上,校園內的道路既能疏導交通,又能讓穿越其中的師生感受經過設計的環境的美麗,盡量減少無效的道路設計,使得在校師生能更高效率的工作學習。
2.校園特色
傳承大學文化、地域特色,創造反映各自學校人文精神和特色的校園環境。
3.文化
每所校園都有自己的文化和歷史,把握校園歷史的延續,應適當地考慮將校園的文化、歷史體現在校園的環境設計中。
4.心理需求
學校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校園設計考慮供學生、師生課外交流的場所和空間。通過道路、構筑物、植物的合理規劃創造一個良好、和諧的校園環境,會讓身處此環境中的人產生良好的視覺效果和心理聯想,對校園中的人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身在其中的人猶如在大自然叢林中般,從而給師生帶來內心的平靜。
3.3.2.4 屋頂花園、庭園景觀設計
1.屋頂花園、庭園景觀設計內涵
屋頂花園、庭園景觀是指在建筑物、構筑物的庭院、頂部、天臺、露臺之上進行的造園活動的總稱。屋頂花園、庭園景觀是居住建筑物附屬的公共的或私家的花園空間,對于綠色住宅的建設有著重要意義,同時也是居住者接觸大自然的重要途徑。屋頂花園、庭園景觀建設是隨著城市密度的增大和建筑多層化出現的,是城市綠化向立體空間發展,拓展綠色空間,擴大城市多維自然因素的一種綠化美化
形式(見圖3 20)。
屋頂園林、庭園景觀融建筑技術和綠化美化為一體,突出意境美。重要手段是巧妙利用主體建筑物的屋頂、平臺、陽臺、窗臺和墻面等開辟園林場地,充分利

圖3 20 某庭院景觀設計
用園林植物、微地形、水體和園林小品等造園因素,采用借景、組景、點景、障景等造園技法,創造出不同使用功能和性質的園林景觀(見圖3 21)。

圖3 21 庭園景觀、屋頂花園景觀設計
2.屋頂花園、庭園景觀設計的原則
(1)精致美觀。屋頂花園、庭園景觀選用的花木多采用比擬、寓意等景觀手法,仔細推敲路徑、主景、建筑小品的位置和尺度,既要與主體建筑物及周圍大環境協調一致,又要有獨特新穎的園林風格。設計、施工管理、選用材料上應處處精心,在草地、路口及高低錯落地段設置園林燈具,照明的同時增添美觀和情調。
(2)安全科學。屋頂花園、庭園景觀的荷載體是建筑物的頂部,應考慮結構承重和屋頂防水構造的安全使用,以及屋頂四周防護欄桿的牢固安全性。提倡采用新技術、運用新材料以滿足植物生長對光、熱、水、氣、養分等的需要。
(3)經濟實用。合理、經濟地利用資源始終是設計師追求的目標,屋頂花園、庭園景觀發揮節約用地的同時,設計植物景觀為主,以精品園林小景新穎多變的布局,達到生態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