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河流域河湖健康評估研究與實踐
- 郭書英 李云成主編
- 5字
- 2021-10-22 20:41:59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1.1 研究背景
河湖生態系統是生物圈物質循環的重要通道,具有調節氣候、改善生態環境以及維持生物多樣性等眾多功能(蔡慶華 等,2003),而人類社會的發展以及人類社會文明的形成都同大的河湖系統具有密切關系(錢正英 等,2006)。隨著工業化及城市化發展進程的不斷發展,世界各國的河湖都經受了不同程度的干擾和損害,各地河湖普遍出現水質惡化、形態結構破壞、水文條件變化以及生境退化等種種問題。全球河湖生態系統的退化已成為21世紀人類生存和發展面臨的重大危機,并逐漸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和重視。
隨著河湖生態系統不斷受到人類活動的干擾和損害,科學有效地評價、恢復和維持一個健康的河湖生態系統已經成為近年來流域河湖管理的重要目標。河湖健康評估作為嶄新的河湖系統評估工具和技術手段,在河湖管理中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和重視,成為河湖生態學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河湖健康評估從河湖生態系統整體出發,對河流和湖泊水文、物理結構、水質、生物等狀況進行充分理解和綜合評估,識別人類活動對河湖系統功能的影響,同時能確定河湖區段內的環境管理和生態修復的目標和治理方向。開展河湖健康評估是掌握水資源動態變化、開展河湖系統保護與生態修復的基礎,是河湖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開展河湖健康評估,維護其特有的生態、環境和社會服務功能并促進三者之間協調有序,達到更好為人類社會發展服務的最終目的。
海河流域是水資源短缺且水污染嚴重的典型區域,流域河湖水生態環境不斷惡化,河湖干涸、河道斷流、濕地減少、生物多樣性減少是流域河湖面對的主要問題。根據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員會發布的《2014年海河流域水資源公報》:2014年海河流域水資源總量為216.23億m3,比多年平均值偏少41.6%;流域14468.2km河流中Ⅰ~Ⅲ類水占35.4%;Ⅳ~劣Ⅴ類水占64.6%。從行政區看,北京的水質較好,Ⅰ~Ⅲ類水占其評價河長80%左右;內蒙古自治區次之,Ⅰ~Ⅲ類水占其評價河長70%左右;天津市、河南省劣Ⅴ類河長超過70%。據調查,海河流域平原區20條主要河流3336km河段中,完全干涸的長度達到2026km,高達60%以上,全年干涸天數近200d。平原區12個主要濕地的面積不足20世紀60年代的17%,造成大量生物滅絕(戶作亮,2004)。
面對海河流域河湖生態惡化的嚴峻形勢,圍繞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中河湖健康保護目標,為實現水利機構“成為河流代言人”的職責提供技術支撐,并為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基本建成河湖健康保障體系”和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目標提供強有力支持。根據水利部《關于做好全國重要河湖健康評估有關準備工作的通知》(資源保函〔2010〕7號)和《關于做好全國重要河湖健康評估(試點)工作的函》(資源保函〔2011〕1號)的要求,自2010年6月起,水利部在全國范圍內全面開展河湖健康評估工作,對試點河湖狀況進行“體檢”,評估河湖治理與保護的效果,為制定全國河湖有效保護和合理開發決策提供技術支撐,促進河湖的可持續發展。
1.1.2 河湖健康評估意義
通過開展河湖健康評估工作,對全面掌握河湖健康狀況、提升河湖管理與保護水平和促進水生態文明建設有重要意義。
1.有利于全面掌握河湖健康狀況
目前河湖管理主要從水量和水質兩方面考慮。河湖健康評估從水文水資源、物理結構、水質、生物和社會服務功能等多個層面對河湖進行評估,及時全面掌握河湖生態完整性狀況和社會服務功能狀況,找出存在的問題和改進的方法,為河湖管理提供基礎信息。
2.有利于提升河湖管理與保護水平
河湖管理的根本目標旨在恢復河湖健康狀況,發揮河湖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河湖健康是河湖管理的目的和目標。河湖健康評估作為一種評估工具和技術手段,能夠識別人類活動對資源、環境和經濟等因素的影響,進而分析對河湖系統功能的影響,同時能確定河湖區段內的環境管理和生態修復的目標,從而制定或采取相應的河湖管理措施。另外,河湖健康評估對河湖生態系統已經發生或可能發生的危機進行預測,分析河湖健康狀況的發展趨勢,這樣決策者就可以提前了解河湖生態系統演變過程,便于盡早對河湖開發和水資源利用做出安排。
3.有利于促進水生態文明建設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全球氣候變化影響加劇,我國河湖管理和保護仍然面臨諸多嚴峻挑戰,不少河湖開發已經接近或超出水資源和水環境承載能力,水體污染、河道斷流、湖泊萎縮、生態退化等問題日益凸顯,已成為制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突出瓶頸。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把水資源管理、水環境保護、水生態修復等納入生態文明制度建設重要內容,水生態文明是生態文明的核心組成部分,加強河湖管理,開展河湖健康評估,對促進水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