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2 貴陽城市化進程的表現

2.2.1 人口城市化

人口城市化是指農業人口向不同等級的城鎮集中,從而導致一個地區人口結構、勞動就業結構,城鎮人口和城鎮數量的增加過程。人口城市化是反映社會經濟、社會進步、工業化進程的重要標志,可以用城市化率和人口結構(第三產業從業人員占總就業人口比重)指標來反映人口城市化水平。

2016年末,貴陽市(包含市轄縣)總人口為401.35萬人,人口增長率為24.40‰,城市人口為259.98萬人,城市化率達64.78%。1949—2016年貴陽市農業人口、城市人口及城市化率變化趨勢如圖2-3所示。

圖2-3 1949—2016年貴陽市農業人口、城市人口及城市化率變化趨勢圖

結合圖2-3分析得出,1949—2016年間,貴陽市城市人口數總體呈遞增趨勢,城市化率由1949年的26.39%上升到2016年的64.78%,其中1954—1959年城市化率增長顯著,到1959年貴陽市城市化率達到50.31%。1959—1962年,城市化率呈下降趨勢,1963—2014年間城市化率變化相對緩慢,2015年、2016年增長相對較快。

2.2.2 經濟城市化

經濟的快速發展是城市化的內在動力,經濟結構的城市化將從根本上推動經濟城市化的發展,工業化是推動經濟城市化的內在因素,而第三產業的興起則是城市化的深入表現。

自1949年以來,貴陽市經濟生產總值不斷增加,城市綜合實力與競爭力顯著增強,特別是改革開放后,貴陽市的經濟開始蓬勃發展,經濟總量和綜合實力開始持續地、快速地躍升,產業結構明顯優化。

1.經濟總量增加

根據相關資料,貴陽市國內生產總值從1949年的0.54億元增加到2016年的3157.7億元,人均生產總值1949年僅為56元,1953年突破百元大關,1984年突破千元大關,2002年突破萬元大關,至2016年,達到79626元,貴陽市國內生產總值變化趨勢如圖2-4所示。

2.產業結構逐步優化

從產業結構上看,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構成得到明顯的優化,實現了產業結構由以第一、第二產業為主,向以第二、第三產業并重的發展模式轉變。從圖2-5可知,第三產業的比例由1949年的73.6∶9.0∶17.4,逐步發展到2016年的4.3∶38.6∶57.1,初步實現了貴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由“二三一”產業結構向“三二一”產業結構的戰略轉移。

圖2-4 1949—2016年貴陽市國內生產總值變化趨勢圖

圖2-5 1949—2016年貴陽市產業結構變化

2.2.3 社會城市化

城市化進程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而發展的,社會城市化的發展體現了城市發展的最終目的,同樣也反映了城市經濟的發展水平、人們的生活質量及生活方式的變化。城市化進程中,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是城市化豐富內涵的重要體現。

隨著貴陽市城市化發展過程的推進,城鄉居民消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結構不斷改善。城鎮居民收入持續快速增長,居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由圖2-6可知,貴陽市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56年的0.0171萬元增長到2016年的2.9502萬元,年均增長率8.96%,增幅較大,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為城市化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圖2-6 1956—2016年貴陽市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變化趨勢圖

根據相關資料,2016年貴陽市城鎮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7.0535萬元,比1949年增長了265倍,年平均增長8.97%。居民生活質量改善,消費觀念發生巨大變化,2016年城鎮居民年人均消費性支出2.4335萬元,比上年增長8.0%,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6.8%,城市居民恩格爾系數(即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費的比重)下降,教育文化娛樂服務占消費性支出的比重增加。貴陽市城鎮居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生活質量、方式、價值觀等都發生了很大變化。

2.2.4 空間城市化

空間城市化是指城市內部的空間形態,一般包括城市的地域形態和城市的功能分區兩部分。空間城市化是伴隨著人口城市化、經濟城市化而反映在載體上的一種現象,主要表現為農村地域不斷向城市地域轉變,城市地域的不斷升級,農村景觀逐漸向城市景觀轉變的過程。土地利用是地域化的城市空間景觀的主要表征之一。土地利用變化能夠較好地反映出一個城市空間城市化動態。

貴陽市在城市化發展過程中,土地利用結構不斷變化,市區范圍內耕地面積大幅減少,而建設用地面積不斷增加。根據國務院《關于同意貴州省貴陽市和安順地區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批復》(國函〔1995〕69號文)以及《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貴陽市和安順地區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通知》(黔府發〔1995〕56號)的精神,自1996年1月1日起,安順地區的修文縣、息烽縣、開陽縣、清鎮市(縣級)劃歸貴陽市管轄。由圖2-7可知,1998—2016年,貴陽市建成區面積由不到100km2增加到299km2,增長近3倍,建成區面積占比由1998年的4.07%上升至2016年的11.84%。

2014年1月6日,根據《國務院關于同意設立貴州貴安新區的批復》(國函〔2014〕3號),設立貴安新區。2014年6月15日,貴州省人民政府根據《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貴安新區總體規劃(2013—2030年)的批復》(黔府函〔2014〕111號)批準了《貴安新區總體規劃(2013—2030年)》。明確了貴安新區規劃范圍:貴陽、安順下轄清鎮市、花溪區、西秀區、平壩縣的21個街道鎮鄉,行政總面積1895km2(其中不含紅楓湖水域和其他屬于國家禁止開發區的區域約1795km2)。具體包括貴陽市下轄清鎮市的紅楓湖鎮(以及5個社區),花溪區的石板鎮、黨武鎮、湖潮鄉、麥坪鎮;安順市下轄平壩縣的鼓樓街道辦事處、安平街道辦事處、夏云鎮、天龍鎮、白云鎮、羊昌鄉、高峰鎮、馬場鎮、樂平鎮、十字鄉;西秀區的蔡官鎮、七眼橋鎮、大西橋鎮、舊州鎮、劉官鄉、黃臘鄉。貴安新區規劃范圍界定后,將進一步拓展貴陽市城市發展空間,優化城鄉功能空間布局。

圖2-7 1998—2016年貴陽市建成區面積及其占比變化趨勢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吴江市| 枞阳县| 靖西县| 滕州市| 武汉市| 无为县| 曲水县| 克山县| 顺义区| 福安市| 中山市| 宁海县| 乐东| 宜宾县| 鹿邑县| 灵武市| 兴安县| 页游| 长寿区| 东海县| 金阳县| 日喀则市| 安乡县| 科尔| 安康市| 敦煌市| 旬邑县| 广南县| 电白县| 南川市| 从化市| 萍乡市| 横峰县| 麻阳| 新竹县| 建始县| 甘孜县| 建阳市| 巧家县| 岳西县| 商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