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型水利工程建設管理與運行維護
- 張智涌主編
- 804字
- 2021-10-22 18:00:28
二、運行管理缺乏制度,維修養護缺乏支撐
1.運行維護管理意識淡漠
水利工程抗災標準低,老化失修嚴重、不配套,特別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所建的工程,本身帶病就多。由于土地承包后,對公共水利設施的管理責任不明確,維護意識淡漠。農民興辦水利和維護水利設施的積極性下降。
2.運行維護管理體制不健全
隨著國家加大水利投入,工程建設存在多頭投資,水利、農業、開發、財政、國土、農辦、扶貧、交通等部門都通過相應渠道加大對三農的投入,從而形成了多頭投資的格局,各相關部門都制定了規劃,但各自為戰,未形成系統的小型水利統籌規劃。因此,需要建立綜合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機構。縣級人民政府應建立綜合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機構,統籌水利、農業、開發、財政、國土、農辦、扶貧、交通等涉農、涉水部門為成員單位建立綜合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機構,制定小型水利農田工程規劃的縣級審查審批制度,加強對在建農村水利工程建設的監管力度,杜絕重建輕管、只建不管等現象。
3.運行維護管理缺經費及來源
由于許多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尚未形成自我維持、自我發展的良性運行機制,而政府投入又減少,使水利工程長期缺乏維護,帶病工作,造成安全隱患。一方面呼吁政府加大投入,另一方面加強管理,制定合理的工程維修養護費標準,根據受益面積和各地的具體情況,向受益者和單位征收一定的費用,用于工程維護;利用水利發展基金等形式對工程進行維修和養護;推行義務工制,接受受益人或者單位的義務工。
4.管理技術落后,技術人員不足
許多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技術落后,基本上還是原始的眼看、腳走、憑感覺,沒有安設現代化的監測系統,有的雖然安裝了監測系統卻無操作人員,造成設備閑置。需要引進專業人才,但是又被編制和人才引進制度限制,導致基層管理單位技術人才嚴重不足。一方面需要政府制定相關政策確保人才的正常引進,另一方面就是加大對基層水利人員知識更新培訓和非專業人員的知識普及培訓,從而滿足水利建設與管理維護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