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節 砌筑工程

一、磚砌體施工

(一) 一般規定

(1)磚的品種、強度等級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并應規格一致。用于清水砌體表面的磚尚應邊角整齊,色彩均勻。

(2)普通磚、空心磚應提前澆水濕潤,其含水率宜為10%~15%,灰砂磚、粉煤灰磚含水率宜為5%~8%。

(3)砂漿品種、強度等級及稠度應符合設計和規范的要求。

(4)灰砂磚、粉煤灰磚早期收縮值大,要求出窯后停放時間不應小于28d,以預防砌體早期開裂。

(5)多孔磚的孔洞應垂直于受壓面,有利于砂漿結合層進人上下磚塊的孔洞中,以提高砌體的抗剪強度和整體性。

(6)不得在下列墻體或部位設置腳手眼:①12cm厚墻、料石清水墻和獨立柱;②過梁上與過梁成60°角的三角形范圍及過梁凈跨度1/2的高度范圍內;③寬度小于lm的窗間墻;④砌體門窗洞口兩側20cm(石砌體為30cm)和轉角處45cm(石砌體為30cm)和轉角處45cm(石砌體為60cm)范圍內;⑤梁或梁墊下及其左右50cm范圍內。

(二) 施工工藝

砌筑磚墻通常有抄平、放線、擺磚樣、立皮數桿、立頭角和勾縫等工序。

(1)抄平。砌磚前,在基礎防潮層或樓面上定出各層標高,并用水泥砂漿或C10細石混凝土抄平。

(2)放線。在抄平的墻基上,按龍門板上軸線定位釘為準拉麻線,彈出墻身中心軸線,并定出門窗洞口位置。

(3)擺磚樣。在彈好線的基面上,由經驗豐富的瓦工,根據墻身長度 (按門、窗洞口分段)和組砌方式進行擺磚樣,使每層磚的磚塊排列和灰縫寬度均勻。

(4)立皮數桿。皮數桿是一根控制每皮磚砌筑的豎向尺寸,并使鋪灰、砌磚的厚度均勻,保證磚皮水平的一根長約2m的木板條,上面標有磚的皮數、門窗洞、過梁、樓板的位置,用來控制墻體各部分構件的標高。皮數桿一般立于墻的轉角處,用水準儀校正標高,如墻很長,可每隔10~12m再立一根。

(5)立頭角。頭角即墻角,是確定墻身兩面橫平豎直的主要依據。盤角時,主要大角盤角不要超過5皮磚,應隨砌隨盤,然后將麻線掛在墻身上 (稱為掛準線);盤角時還要與皮數桿對照,檢查無誤后才能掛線,再砌中間墻。

(6)勾縫。勾縫使清水墻面美觀、牢固。勾縫宜用1∶1.5的水泥砂漿,砂應用細砂,也可用原漿勾縫。

(7)樓板安裝。安裝前,應在墻頂面鋪上砂漿。安裝時,樓板端支承部位坐漿飽滿,樓板表面平整,板縫均勻,最好事先將樓板安放位置劃好線。注意樓板擱在墻上的尺寸和按設計規定放置構造筋。陽臺安裝時,挑出部分應用臨時支撐。

(三) 質量要求

砌筑質量應符合 《砌體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03—2011)的要求,做到 “橫平豎直、砂漿飽滿、組砌得當、接槎可靠”。

二、石砌體施工

(一) 毛石砌體

1.毛石砌體砌筑要點

毛石砌體應采用鋪漿法砌筑。砂漿必須飽滿,疊砌面的抹灰面積 (即砂漿飽滿度)應大于80%,毛石砌體宜分皮臥砌,各皮石塊間應利用毛石自然形狀經敲打修整使之能與先砌毛石基本吻合、搭砌緊密;毛石應上下錯縫,內外搭砌,不得采用外面側立毛石中間填心的砌筑方法;中間不得有鏟口石 (尖石傾斜向外的石塊)、斧刃石 (尖石向下的石塊)和過橋石(僅在兩端搭砌的石塊),如圖4 25所示。

圖4-25 過橋石、鏟口石、斧刃石

毛石砌體的灰縫厚度宜為20~30mm,石塊間不得有相互接觸現象,石塊間較大的空隙應填塞砂漿后用碎石塊嵌實,不得采用先放碎石后塞砂漿或干填碎石塊的方法。

圖4-26 階梯型毛石基礎

2.毛石基礎

砌筑毛石基礎的第一皮石塊坐漿,并將石塊的大面向下,毛石基礎的轉角處、交接處應用較大的平毛石砌筑。

毛石基礎的擴大部分,如做成階梯形,上級階梯的石塊應至少壓砌下級階梯石塊的1/2,相鄰階梯的毛石應相互錯縫搭砌 (圖4 26)。

毛石基礎必須設置拉結石,拉結石應均勻分布,毛石基礎同皮內每隔2m左右設置一塊。拉結石長度:如基礎寬度不大于400mm,應與基礎寬度相等;如基礎寬度大于400mm,可用兩塊拉結石內外搭接,搭接長度不應小于150mm,且其中一塊拉結石長度不應小于基礎寬度的2/3。

3.毛石墻

毛石墻的第一皮及轉角處、交接處和洞口處,應用較大的平毛石砌筑。

每個樓層墻體的最上一皮,宜用較大的毛石砌筑。

毛石墻必須設置拉結石,拉結石應均勻分布,相互錯開。毛石墻一般每0.7m2 墻面至少設置一塊,且同皮內拉結石的中距不應大于2m。拉結石的長度:如墻厚等于或小于400mm,應與墻厚相等,如墻厚大于400mm,可用兩塊拉結石內外搭接,搭接長度不應小于150mm,且其中一塊拉結石長度不應小于墻厚的2/3。

(二) 料石砌體

1.料石砌體砌筑要點

料石砌體應采用鋪漿法砌筑,料石應放置平穩,砂漿必須飽滿,砂漿鋪設厚度應略高于規定灰縫厚度,其高出厚度:細料石宜為3~5mm,粗料石、毛料石宜為6~8mm。

料石砌體的灰縫厚度:細料石砌體不宜大于5mm,粗料石和毛料石砌體不宜大于20mm。

料石砌體的水平灰縫和豎向灰縫的砂漿飽滿度均應大于80%。

料石砌體上下皮料石的豎向灰縫應相互錯開,錯開長度應不小于料石寬度的1/2。

2.料石基礎

料石基礎的第一皮料石應坐漿丁砌,以上各層料石可按一順一丁進行砌筑。階梯形料石基礎,上級階梯的料石至少壓砌下級階梯料石的1/3(圖4 27)。

圖4-27 階梯形料石基礎

圖4-28 料石組砌形式

3.料石墻

料石墻厚度等于一塊料石寬度時,可采用全順砌筑形式。

料石墻厚度等于兩塊料石寬度時,可采用兩順一丁或丁順組砌的砌筑形式 (圖4 28)。

兩順一丁是兩皮順石與一皮丁石相間。

丁順組砌是同皮內順石與丁石相間,可一塊順石與丁石相間或兩塊順石與一塊丁石相間。

4.料石平拱

用料石作平拱,應按設計要求加工。如設計無規定,則料石應加工成楔形,斜度應預先設計,拱兩端部的石塊,在拱腳處坡度以60°為宜。平拱石塊數應為單數,厚度與墻厚相等,高度為二皮料石高。拱腳處斜面應修整加工,使拱石相吻合 (圖4 29)。

圖4-29 料石平拱

砌筑時,應先支設模板,并從兩邊對稱地向中間砌,正中一塊鎖石要擠緊。所用砂漿強度等級不應低于 M10,灰縫厚度宜為5mm。

(三) 卵石砌體

1.干砌卵石

干砌卵石主要在于卵石與卵石砌的密切,互相擠緊,要求所有卵石都不能松動,借以抵抗水流的沖擊,同時借卵石下面的沙礫墊層,保護下面的基土不致被淘失。

(1)基礎面的開挖。基礎面開挖的標準直接影響砌筑質量,故應嚴格掌握,一般要求開挖面的凸凹度不超過±5cm。開挖尺寸需較砌筑厚度大2~3cm,以免個別大卵石抵住基土而使砌筑表面不平。

如用一般土料填筑,應注意夯實,密度要求不小于自然土的干容重。如用砂礫填筑,一般沉陷較少,如不加夯,可于填筑過程中充分加水,使基土浸水沉實,以免卵石砌筑后因基土下沉而松動。

(2)鋪墊層。在基礎底面卵石鋪砌之前,先分段把底面墊層鋪好。至于邊坡的墊層,如邊坡較陡時,則可隨邊坡砌石同時升高。

(3)卵石標準與砌筑要求。砌筑用的卵石,應根據當地產石情況,盡可能按下面的條件挑選:除尺寸應盡可能符合前述設計的標準外,略具扁平形且較規則者為最佳;橢圓形卵石或有棱角的塊石次之。至于接近圓球形的卵石,因不易砌好,故不宜采用。三角石或其他不合格的石頭可酌量用于超高部分。

砌石的關鍵在于砌得緊密,不易松動。因此對砌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幾點:

1)按整齊的梅花形砌,要求六角靠緊,只準有三角縫,不許有四角眼。

2)要求卵石長徑與渠底或邊坡垂直,即立砌,不準前俯后仰、左右歪斜或砌成石階,否則卵石不能靠緊,容易松動。

3)要注意挑選石料,每行卵石力求長短厚薄相仿,行列力求整齊,相鄰各行卵石亦力求大體均勻,這樣便于前一行與下一行錯開縫子對準叉口,使之結合緊密。不準亂插花,不要雞抱蛋 (即中間一塊大石頭四周小石頭)。

(4)砌筑程序。砌筑時,應先基底后邊坡?;A底面砌筑時,應使卵石較寬的側面垂直水流方向立砌,砌成的行列與水流方向平行,由一邊起逐行砌向另一邊。邊坡砌筑時,亦應使卵石側面垂直水流方向并垂直邊坡立砌,自下逐排上升。底層和邊坡開始的一排,均應砌較大的卵石 (較其他卵石大10~15cm),作為坡腳石。

1)所砌卵石應確實坐落在墊層上,不能僅由一兩顆石子支撐。

2)為了使卵石不易拔出,相鄰卵石接觸點最好在卵石中部,接觸面最好是大致垂直于渠底或邊坡,而各卵石的接觸點最好大致在一個平面上,所以一律小頭朝外、大頭朝里,或大頭朝外、小頭朝里。根據使用結果,前者比后者更好些。如果大、小頭相互摻雜交錯,則大頭朝外的卵石就易于松動。若根據周圍卵石情況,個別卵石確實需要大頭朝外時,則必須將這塊卵石降低2~3cm,以使其與相鄰卵石接觸在中部,達到牢固不拔的目的。照此砌法,可依靠石與石之間擠緊的壓力所產力的摩擦力有效抵抗水流淘擊力,但由于卵石護面表層凹凸度較大,也會一定程度上增加水流的紊亂和對卵石的淘刷力,這是一個不利因素,但增加摩擦力是根本保證。

3)砌筑過程中,應注意前面一排和前面一塊卵石底部的空隙。在墊層的基礎上,隨時用礫石塞縫,這樣較砌好以后再灌縫要密實可靠得多。

4)從坡腳石向外砌石時,因坡腳石較一般卵石大,由較大卵石變成較小卵石時,為了消滅四角縫而達到牢固的目的,可采用夾薄石的辦法;反之,從一邊砌到另一邊,亦即由一排較小卵石變成較大的卵石時,可采取 “一頂三”的辦法。

(5)質量檢查。干砌卵石成敗的關鍵在于施工質量,特別是砌石的質量。因此,施工組織必須加強,砌石工人必須經過訓練,最好成立專業隊。除對施工人員嚴格要求外,還必須強調質量檢查工作。施工期間的檢查大體分為:砌筑前對基礎開挖的檢查,砌筑時對墊層及砌筑方法的檢查,砌筑后灌縫以前對卵石砌得緊密與否的檢查和卡縫完畢后的檢查。最重要的是砌筑后灌縫以前對砌石標準的檢查,必須十分細致嚴格,最好逐塊檢查,凡不合標準者立即進行修正。

(6)灌縫與卡縫。卵石砌筑完畢,經檢查合乎標準后,為了增加其縫隙的密實程度,可再補行灌縫和卡縫工作。灌縫用的石子應盡量大一些,使水流不易淘走。灌縫不必灌滿,一般要求灌半縫,但要求落實,不要架空在卵石中間。

縫隙灌完后,再進行卡縫。卡縫用小石片,以長條形或薄片形為佳,用小木榔頭或小石頭輕輕打入,用力不可過猛,以防砌石震松。

2.砌卵石

(1)施工材料。所用的卵石、砂漿等材料均符合圖紙和施工規范要求,所用材料均經試驗室抽檢合格后方投入使用,填縫材料均按要求進行采購。

石料:卵石的直徑不應小于100mm,在卵石表面不得含有妨礙砂漿的正常黏結或有損于外露面外觀的污泥、油質或其他有害物質。

砂漿:砂漿中砂宜用中粗砂,砂的最大粒徑不大于5mm,砂漿均采用機械攪拌。

水泥砂漿的配合比必須滿足施工圖紙的強度規定和施工和易性的要求,配合比現場通過試驗來確定,水泥砂漿的配合比符合設計及施工要求。施工中要嚴格按照試驗確定的配料單進行配料,嚴禁擅自更改,配料稱量允許誤差應符合下列規定:水泥為±2%,砂、礫石為±3%,水為±1%。

(2)測量放樣、高程及坡度進行控制?,F場每100m2 (長×寬=10m×10m)為一單元,釘一組中線及邊線的鋼筋樁,測一組基面標高,漿砌石頂標高 (設計漿砌石為60cm,每20cm高在鋼筋樁標定一次),并在鋼筋樁上拉線,以保證漿砌石的高程及坡度符合設計要求。

在漿砌石施工時,測量人員隨時對漿砌石的高程及坡度進行控制。

(3)漿砌卵石施工的一般要求。砌筑之前將基面和坡面夯實平整后,方可開始砌筑;在砌筑前,每一石塊應用凈水清洗干凈并使其徹底飽和,墊層應保持濕潤;所有石塊均應坐于新拌砂漿之上,在砂漿凝固前,所有縫應滿漿,石塊固定就位;砌體外露面的坡頂、邊口選用較平整的石塊并加以修整后方可進行砌筑;所有砌體均自下而上逐層砌筑,直至坡頂,當砌體較長時,應分為幾段,砌筑時相鄰段高差不大于1.2m,各段水平砌縫應一致;先鋪砌角隅石及鑲面石,然后鋪砌幫襯石,最后鋪砌腹石,角隅石或鑲面石與幫襯石互相鎖合;砌體在完工后,在7~14d內加強養護;護坡坡腳挖槽,使基礎嵌入槽內,基礎埋置深度均按圖紙要求或監理工程師指示進行;當挖方邊坡滲水量過大時,泄水孔除按圖紙要求設置以外,應適當增加泄水孔數量;砂礫墊層的鋪設,應符合圖紙要求,鋪設之前,應將地表面拍打平整密實,厚度均勻,密實度大于90%;砌體的沉降縫、伸縮縫及泄水孔位置均符合圖紙要求。

(4)勾縫。勾縫應在漿砌石砌筑施工24h以后進行,縫寬不小于砌縫寬度,縫深不小于縫寬的2倍,勾縫前必須將槽縫沖洗干凈,不得殘留灰渣和積水,并保持縫面濕潤。

勾縫的砂漿必須單獨拌制,嚴禁與砌體砂漿混用,勾縫的砂漿用標號較高的砂漿M10進行填縫,要求勾縫砂漿采用細砂和較小的水灰比,其灰砂比控制在1∶1~1∶2。勾縫應保持石塊砌合的自然接縫。

當勾縫完成和砂漿初凝后,砌體表面應刷洗干凈,至少用浸濕物覆蓋保持21d,在養護期間應經常灑水,使砌體保持濕潤,避免碰撞和振動。

(5)漿砌卵石養護。砌體外露面,在砌筑12~18h之間應及時養護,經常保持外露面濕潤,需用麻袋或草袋覆蓋,并經常灑水養護,保持表面潮濕。養護時間一般不少于14d,冬季期間不再灑水,而應用麻袋覆蓋保溫。在砌體未達到要求的強度之前,不得在其上任意堆放重物或修鑿石塊,以免砌體受震動破壞。

(6)注意事項。漿砌石分縫間距為10m,縫寬20mm。勾縫砂漿必須單獨拌制,嚴禁與砌體砂漿混用。在施工中遇大雨、暴雨時,應立即停止施工,妥善保護表面。雨后應先排除積水,并及時處理受雨水沖刷的部位,如表層砂漿尚未初凝時,應加鋪水泥砂漿繼續砌筑,否則應按工作縫處理。

(四) 石砌體質量

石砌體的軸線位置、垂直度及一般尺寸的允許偏差應符合表410、表411要求。

表4 10 石砌體軸線位置及垂直度允許偏差

表4 11 石砌體一般尺寸允許偏差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芷江| 南溪县| 修水县| 遵义县| 临高县| 方山县| 万山特区| 民县| 武义县| 垦利县| 康平县| 沙雅县| 土默特左旗| 凤山县| 墨竹工卡县| 织金县| 老河口市| 班戈县| 余庆县| 读书| 南通市| 重庆市| 奉节县| 汉沽区| 视频| 南和县| 长武县| 内黄县| 内乡县| 富川| 扶绥县| 三台县| 洛南县| 柳河县| 江达县| 达州市| 津南区| 衡山县| 北安市| 汽车| 麻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