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清楚地記得是在1985年,我在報紙和刊物的閱讀中,覓獲到一個關于小說創作的新鮮理論,叫作“文化心理結構”。我竟然一下子被這個學說折服了。
20世紀80年代中期,當是新時期以來文壇最活躍最富創造活力的一個時段,各種新鮮的新潮理論和種種前所未聞的主義的試驗文本一浪高過一浪,令人目不暇接。我之所以被“文化心理結構”說折服,完全是出于對自己創作狀態的把握和反省。我那陣兒正興趣十足地寫作著中篇...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比較清楚地記得是在1985年,我在報紙和刊物的閱讀中,覓獲到一個關于小說創作的新鮮理論,叫作“文化心理結構”。我竟然一下子被這個學說折服了。
20世紀80年代中期,當是新時期以來文壇最活躍最富創造活力的一個時段,各種新鮮的新潮理論和種種前所未聞的主義的試驗文本一浪高過一浪,令人目不暇接。我之所以被“文化心理結構”說折服,完全是出于對自己創作狀態的把握和反省。我那陣兒正興趣十足地寫作著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