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廠里效益好,老板就買了新廠房,今年搬了過去,公司裝修的很漂亮,車間里都按上了中央空調,廁所鋪著華麗的浮雕瓷磚,在這樣的地方上班,自己感覺都與有榮焉。
新廠離住的地方遠了很多,每天要提前半小時出發,兒子沒感覺什么,老婆說你跳槽到附近上班吧,我看附近有很多招你這樣技工的,他沒同意,性格內向,不愛交流,這樣的人像顆樹一樣,扎根就長了,即便長在了貧瘠的地方也不愿被移植,公司好熟悉的說,才不要去一個陌生的環境。
從小就內向,不愛說話,上學后也是如此,有時想表達自己的想法,但又害怕別人的否定;又常會因為別人的想法和眼光改變自我意識,甚至于和女同學說話都害羞到臉紅。干脆更少說話了,自己對自己說,還在上學,先這樣吧,以后再改。
原來有些事是不能夠拖的。
老婆生了兒子,全家人都很高興,在一家老鄉開的小飯館擺席,老爸把在本地打工的親戚好友相熟老鄉都請來吃酒,買了鞭炮煙花,好不熱鬧。又讓遠在老家嫁在鄰鄉的姐姐抽空回家去祖墳燒紙錢報喜。
老家還有一個奶奶,八十歲了,一家人來了這邊后就在大伯家生活,但又和大伯母合不來,年輕時是,年紀大了也是,于是就回了自己家,奶奶身體很好,能自己做飯,經常在村里溜達找老人聊天,隔天還能柱杖去一里外的集市趕集,大伯在村旁的高速站打掃衛生,每天都去看奶奶。只老爸每天和大伯打電話了解奶奶身體狀況。
剛打算來這邊時家人就在考慮奶奶,奶奶一直在自己家生活,雖然知道奶奶和伯母不和,但覺得年紀大了應會好很多,老媽說先讓在大伯家生活一年,在家沒有生計也不行,出去一年,不行就回來,最后以奶奶身體健康,生活能自理,住在大伯家做心里安慰便決定了,出發時奶奶跟著走到了村口,一直囑咐路上注意安全,有空了經常回來看看。走了好遠回頭看時奶奶還一個人站在村口。
也許心里想著出去攢點錢就回來陪著吧,時間應該還長呢。
兒子六個月了,老媽想讓兒媳去上班,又不好開口說,就天天念叨著最近開銷大,你老爸貨源少了,沒貨拉,又說誰誰家的媳婦上班了,一月能掙多少多少,你們孩子多,以后壓力太大了。媳婦聽懂了,沒理她。
晚上開始抱怨“你媽老是想讓我去上班,你也不管,我給你生了三個了,我自己休息過一天嗎,我在你廠里做手工都來來回回三四次了。你兒子天天哭鬧,我都快煩死了,這才生了幾天,就走要逼這我去上班,哼,外人就是外人,一點也不心疼,”
“你別理他,我有空去說說她”
“每次矛盾你都會說去,你哪次去了,你們是一家人,當然幫著自己說話,就我一個外人。”
“好了好了,明天就去說,我每次都是幫你的,心里也向著你”
隔天媳婦不在,便對老媽說起此事,結果老媽更加委屈,“我還不是為了你們啊,你們現在年輕,花錢還大手大腳的,不趁現在多攢點錢以后怎么辦,你們三個孩子啊,”
“你們都不不想想以后嗎,你知道家庭開銷有多大嗎,以后三個孩子呢,我和你爸還能活動,多少能幫你們一點,再過幾年干不動了,壓力不全在你們身上了,你們到時候怎么辦?”
“我不是想著我幫你們看著孩子,你們沉著氣多干幾年,手頭攢一點,她上班掙錢給我一毛錢了嗎,掙的不都是你們自己的,”
“辛苦?誰不辛苦啊,我每天天不亮就起來給你們做飯,深怕耽誤你們上班上學,吃了還要送倆妮上學,回來還一堆家務等著……”
……
媳婦出去工作了,在附近找了個加工廠做手工,能自由上下班方便接送孩子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