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州州衙內,大明眾官佐議論著。
“哦!”章衛恍然大悟,若是真的有一萬多槍炮流賊,只怕壽州城早就被打下來了。
“再者,我每日派人打探,流賊們一直在整頓練兵,若是他們想攻打西城,早就該造攻城器械,訓練爬墻。可夜不收打探到的是,卻是訓練隊列,以及如何防備騎兵沖擊隊列。他們斷然不會突然就開始攻城。只怕上次與流賊戰,他們對騎兵沖擊心有余悸,這才會拼命訓練!”
因為上次戰斗失敗,不少人對許正純都有懷疑,所以許正純不得不強化了自己打探到的情報,以證明自己是真的給精銳流賊們造成了巨大威脅。
知州章衛并不想因為自己誤解過許正純而道歉,所以隱藏的話題他就跟沒聽到一樣。倒是許正純提出的兩個觀點頗為有力的支持流賊不會從城西發動進攻。若是許正純沒有判斷錯,現在反倒是應該強化城南的防御。
沒兩天,長江以南的梅雨季來了,這幾天風雨大作。因為天氣的緣故,明軍瞭望哨的視線很差,沒有能觀察到流賊動向。李巖軍挖掘到魁星樓下的地道中塞滿了火藥,爆破之后,大地都震動起來。魁星樓側的城墻上被炸出了八丈多寬的口子。楊志部立刻開始帶著長梯開始進攻。
明軍已經把防御重點放在了城南,立刻就有明軍部隊開始沖上崩塌的城墻,用長鉤拽住長梯,從側面拉倒。進攻受挫,加上看到城上的明軍準備充足。楊志立刻帶兵撤退。明軍倒是想沾點便宜,竟然追擊出來。楊志早就設下了埋伏,等明軍追兵逼近,伏兵立刻出擊,槍炮齊下,明軍傷亡上百人之后被迫撤回城內。
李巖并沒有等下去,得知了爆破失敗之后,他立刻命令已經做好準備的部隊隨時準備出動。此時正好是雨天,在雨天撤退已經是李巖軍的拿手好戲。
林沖也得到了消息,到了三更天,南北兩支部隊都直奔淮河上的浮橋。教導旅這幾天為了迷惑明軍,已經抹黑走慣了浮橋。甚至那兩百多匹戰馬也在前幾日趁著夜色運去淮河北岸。部隊迅速沿浮橋撤退,明軍根本沒有發覺。
李巖等人撤退回城鎮中心后,清點繳獲物資,開始修整。
“叮!略地之戰,攻城拔寨:聲望+250,統治度+10.”
食物99000、木材67000、金85000、銀450000、銅錢360000、石料25000、茶葉150000、鐵料35000、聲望800、統治度75.
“臥槽,這統治度怎么就那么難啊!”李巖吐槽。
“叮!文治武功相輔相成!”
李巖想了想:“俺還得發展內政,足食足兵?”
“叮!獲得船運獎勵:荷蘭銀行卡片:金融、稅收收益+10%。”
......
6月10日,京師。
“孫傳庭無能!楊嗣昌廢物!”崇禎看著鳳陽總督府的奏報,氣的都有些發抖了:“李、張勢大且就罷了,一股不知名的流寇居然讓王師屢吃敗戰。”
經過一年多的圍剿,賊軍越戰越強,大明連中都這重鎮都幾度被賊軍兵峰威脅。中都諸將接連敗在賊匪手中,不少總兵、指揮使甚至命喪賊匪手中,腦袋還被賊匪砍下彰顯威風。現在這支如狼似虎的軍隊據有十幾座州縣,所占據的地理位置對南直隸應天府的威脅巨大。
在這支賊軍中,令崇禎印象尤為深刻的莫過于這支賊軍不喜流動作戰,喜歡和明軍打陣地戰。諸多奏章中,這支賊軍的精銳攻必克,戰必勝,明軍根本無法與之相抗。賊軍從壽州撤走的時候,有人彈劾總督孫傳庭、總兵陸文昭收了斷后的賊軍賄賂,所以坐視賊軍離開,不肯縱兵追趕。
陸文昭氣得自辯的奏章上擲地有聲振聾發聵的寫到:“此股流賊不畏官軍,安肯賄之于吾?”
還楊嗣昌和孫傳庭是政敵,象征性的派了兵,被流賊堵在了光山縣。
經過一年多的戰斗,明軍傷亡慘重,河南、湖廣、鳳陽等地的軍隊經過頻繁調動,江淮之間的大片地區已經是無兵可用。鳳陽、安慶、應天之間互為支援,對大明至關重要的兩湖以及南直隸江浙都在他們攻擊范圍之內。而且此股流賊做大還有揮軍沿江東進,直逼應天府的可能。看著地圖,崇禎皇帝覺得一陣陣的頭痛。
崇禎已經接受孫傳庭的建議命令明軍在壽州、鳳陽南北、黃州府、安慶府沿江各建一座大營,八大營圍困住以大別山為中心的流賊。
在崇禎在紫禁城里考慮著李巖軍東進可能性的同時,李巖也坐在霍丘城內的縣衙門的書房里頭,考慮著未來的戰略局面。
天馬行空般的想象未來戰略是很容易的事情,對于李巖來說更容易。后世祖國的強大國力就是一副很好像想的藍圖。做到的話,李巖現在死了也能笑著死了。不過想把藍圖有步驟有條理的完成,這就是另外一碼事了。
李巖的軍工部門獲得貿易站的純質鐵礦后,黃崖東、王鈞打造了一批燧發槍之后,李巖經過測試,發現質量比原來火繩槍改造的強很多。特別是使用顆粒火藥的紙殼子彈之后,如果能夠提高顆粒火藥的有效燃燒率,火槍的射程以及威力都大大提高。
為了加快軍功行業的進度,李巖只能土法上馬了不少東西。這年頭大明的硫磺主要是進口,出口方是琉球以及東瀛,李巖手頭的物資當然是不夠這么消耗的。大明的鐵礦品位比較低。不是含硫多就是含磷多,硫鐵礦比例非常大。
使用硫鐵礦制作硫酸,李巖那點中學六年化學知識也能硬扛著先上。雖然效率低點,質量差點,可好歹也是一個自給自足的辦法。這些知識還是從介紹貼吧吧友討論的文章上得到的。將硫鐵礦碾碎,制成亞硫酸。再制成亞硫酸與硫酸的混合液體。用這些得到硝酸。
分離出來的硝酸與朱砂,也就是氧化汞反應得到硝酸汞。硝酸汞與純酒精混合,得到的固體就是雷酸汞。
把燧發槍的火池與槍膛之間的孔擴大一點,在銅火帽里面裝上一些雷酸汞,把銅火帽塞進這個擴大的孔中,扳機直接擊打銅火帽,引爆銅火帽里頭的微量雷酸汞。雷酸汞爆炸噴發出的高溫火焰猛烈射入撕開的子彈紙殼中,頃刻就能讓顆粒火藥大量引燃。
硫鐵礦標本,黃橙橙的鐵礦看上去挺好看,但是李巖不是探礦專業出身,并不知道怎么找到這種硫鐵礦。好在之前攻城拔寨的時候,李巖拼命收集了不少硫磺。直接用硫磺制作硫酸倒是更加容易些,哪怕是后續如何弄來硫磺還不確定,眼下得先頂著。
在李巖的帶領下,軍工部門經過多次實驗,成功制成了一部分雷酸汞。可又牽扯了一個問題,這需要一批有化學知識的家伙來干這個重要工作。
而李巖在培養技術人員而不是技工方面,進展極為緩慢。因為在李巖的部隊中,一切都得從零開始。哪怕是那些經過挑選,對自然科學比較容易接受的戰士,讓他們理解元素,讓他們理解包括人類的身體在內的一切,都是由無比細微的元素組成的,真的比登天都難。大家不是學不會,而是不承認這是事實。
原子、分子,根本是肉眼看不到的。對于李巖來說,書上這么講,父母這么講,周圍所有人也都這么認為,他也就相信了。但是李巖的手下可沒有這個環境,如何讓他們有這個概念,需要大量化學實驗對他們進行教育。
化學實驗的基本條件之一就是玻璃器皿,舒城有懂得燒磚,燒瓷器的家伙,卻沒有懂得燒制現代玻璃器皿的工匠。即便是有從化學課上學到的配方,二氧化硅用沙子,可李巖并不知道怎么分辨石灰石,而且碳酸鈉更是難弄。李巖知道河南桐柏有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大型天然堿礦。但是他一不懂探礦,二來也沒有控制河南。這一切的一切都讓李巖感覺痛不欲生。
用力拽了拽自己下顎的胡子,李巖下定了決心,“看來建立現代工業體系與科學體系,不是現在能夠大規模推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