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給青少年的人工智能:起源
- 核桃編程
- 1227字
- 2021-09-27 18:22:09
人類智能從哪里來
早在46億年前,地球剛剛形成,由于不斷受到來自太空的彗星和隕石的撞擊,地球表面的溫度高達幾千攝氏度,和現在太陽表面的溫度差不多。地球大約用了1億年的時間,才把它的表面溫度降到適合生命體存活的度數。在遠古時期,地球上沒有什么生命體,可不像今天這樣生機勃勃。后來,海洋中出現了核糖核酸(英文縮寫為RNA)和蛋白質——它們組成了病毒這種最原始的生命體形態。病毒通常非常小,用電子顯微鏡放大幾十萬倍才看得到。病毒是由RNA和蛋白質外殼構成的,傳染性很強的SARS病毒和新型冠狀病毒就是這樣的,如圖1-1所示。再后來,脫氧核糖核酸(英文縮寫為DNA)出現了。RNA的形狀是單一鏈條,是單螺旋結構;而DNA的形狀卻是雙鏈條,也就是經典的雙螺旋結構,如圖1-2所示。生命體的遺傳信息都記錄在DNA中,比如,你之所以和你的爸爸媽媽長得很像,那是因為你的DNA和你的爸爸媽媽的DNA有相似之處。

圖1-1 由RNA和蛋白質外殼構成的病毒

圖1-2 RNA和DNA的形狀對比
DNA與RNA和蛋白質共同組合,形成了地球初期的生命體。地球早期的生命體都生活在海洋中,這樣可以避開陸地上的惡劣環境,比如強烈的紫外線照射。這些原始的生命形態后來進化成了像藍藻那樣的單細胞生物。藻類可以進行光合作用,釋放大量氧氣。在紫外線的照射下,地球上逐漸形成了臭氧層,大大減輕了紫外線對生物的危害。于是,水生生物終于有機會到陸地上生活了。這個時候,生命體還沒有進化出神經細胞,更別提什么大腦了。
在地球生命體幾十億年的進化史中,有幾件事特別重要,其中一件就是單細胞生物進化為多細胞生物。生命體內的細胞不再是孤軍奮戰,而是多個細胞互相分工合作。比如,有的細胞負責感知光線,有的細胞負責消化食物,有的細胞負責警戒危險。人就是一種多細胞生物,人類的大腦由超過1000億個細胞構成。
有了多細胞生物,三葉蟲這樣的節肢動物才出現了。如今我們常吃的蝦和螃蟹都是與三葉蟲類似的節肢動物。功能相同的神經細胞集合成一種結節狀結構,這就是神經節。又經過很長時間的進化,生命體背部的神經節逐漸形成了脊髓。人類后背上的脊椎里就包裹著脊髓。慢慢地,脊髓的頂端進化出了由幾億個神經細胞(也叫神經元)組成的大腦。至此,生命體進化出了脊椎動物,而且有了大腦。脊椎動物大致按照“魚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鳥類→哺乳動物”這樣的順序出現,而人類也是一種哺乳動物。生命體進化史如圖1-3所示。
生命體在進化,其大腦也在不斷進化。尤其是人類出現以后,大腦的記憶功能變得越來越強。人類在與周圍環境的接觸過程中,不斷接受來自周圍的各種感官刺激,使其大腦的各種功能(如觀察能力、語言能力、推理能力)不斷增強,因此腦容量也變得越來越大。不同生物大腦皮層神經元數量如圖1-4所示。進化后的大腦反過來又使人類與周圍環境更好地接觸和互動,使人類能更好地適應環境,生存下來,并由此產生新的刺激,不斷促使大腦進化。最后,大腦中由大量神經元組成的復雜網絡互相交織在一起,才具備了產生高級智能的條件。

圖1-3 生命體進化史

圖1-4 不同生物大腦皮層神經元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