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1 防護檢測響應模型

防護檢測響應(Protection-Detection-Response,PDR)模型是美國國際互聯網安全系統(ISS)組織提出的,它是最早體現主動防御思想的網絡安全模型。PDR模型包括防護(Protection)、檢測(Detection)、響應(Response)3個部分。

1)防護。防護是指采用一切可能的措施保護網絡、系統以及信息的安全。防護通常采用的技術和方法是加密、認證、訪問控制、防火墻隔離以及惡意代碼防護等。

2)檢測。通過檢測可以了解、評估網絡和系統的安全狀態,為安全防護和安全響應提供依據。檢測技術主要包括入侵檢測、漏洞檢測以及網絡掃描等。

3)響應。響應在安全模型中占據重要地位,是解決安全問題最有效的辦法。解決安全問題就是處理緊急事件與異常問題,因此,建立響應機制,實現快速安全響應,對網絡和系統安全至關重要。

PDR模型的實現原理是引入時間參數Pt、Dt和Rt,構成動態的、具有時間特性的安全系統。Pt表示黑客成功入侵系統所需的時間,即從人為攻擊開始到攻擊成功的時間;Dt表示檢測系統安全的時間;Rt表示安全運營團隊對安全事件的反應時間,即從發現漏洞或攻擊觸發反應程序到實施防御措施的時間。

顯然,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不可能完全避免攻擊,因此只能盡量增大Pt,為檢測和響應留出足夠時間,或者盡量減小Dt和Rt,縮短反應和啟動防御的時間。

根據木桶原理,攻擊會在網絡安全最薄弱的環節進行突破,因此進一步要求系統內任何一個具體的安全需求應滿足:Pt>Dt+Rt。

這一要求非常高,實現成本也非常高。在實際操作中,經常有一些無法在攻擊前期被檢測到的漏洞。針對這類漏洞的攻擊實際上滿足Pt<Dt+Rt。設Et=Dt+Rt-Pt,其中,Et為暴露時間,此時Et>0,而我們的目標是使Et盡量小,這樣才能快速發現攻擊,并對這些攻擊做出響應。

隨著網絡安全的發展,從PDR模型衍生出了P2DR模型、P2DR2模型,下面進行簡要介紹。

1.P2DR模型

P2DR模型包括4個主要部分:安全策略(Policy)、防護(Protection)、檢測(Detection)和響應(Response)。P2DR模型是在安全策略的控制和指導下,綜合運用防護工具(如防火墻、操作系統身份認證、加密等)的同時,利用檢測工具(如漏洞評估、入侵檢測等)了解和評估系統的安全狀態,通過適當的反應將系統調整到“最安全”和“風險最低”的狀態。防護、檢測和響應組成了一個完整、動態的安全循環,在安全策略的指導下保證信息系統的安全。

2.P2DR2模型

P2DR2是一種基于閉環控制、主動防御的動態安全模型,通過區域網絡路由及安全策略的分析與制定,在網絡內部及邊界建立實時檢測、監測和審計機制,應用多樣性系統災難備份恢復、關鍵系統冗余設計等方法,構造多層次、全方位和立體的區域網絡安全環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河县| 东宁县| 镇江市| 历史| 黄大仙区| 南丰县| 安岳县| 富锦市| 黄梅县| 耿马| 福建省| 沾益县| 平罗县| 凤山市| 通辽市| 忻州市| 海原县| 布尔津县| 长治县| 遂昌县| 乌拉特中旗| 余江县| 浦东新区| 隆化县| 阿城市| 沙雅县| 汝城县| 宜阳县| 阿拉善右旗| 康保县| 绿春县| 宜阳县| 黑河市| 南康市| 云梦县| 宝鸡市| 贵阳市| 龙门县| 尖扎县| 汝城县| 永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