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光武載龍
- 看史演繹
- 孽風掃沙吳溪桐
- 1351字
- 2021-11-05 23:50:21
宗均見士兵們是疾病纏身,不能久留,如果淹留在此,那么士兵們的戰斗力會大大的下降,水土不服嘛!結果就是第二個劉尚,全軍覆沒都是完全有可能的。戰局肯定不能這么拖著,越拖會越涼。
宗均臨機一動,假托圣旨,調伏波司馬呂種,讓他來對付南蠻。當然這是一個冒險的行為。如果失敗了,后果會非常嚴重,這可是偽造圣旨。
還好,大將呂種沒有讓宗均失望,成功抓獲了賊首,然后安撫了其他的賊寇。后來宗均回到京城請罪,人家打都打贏了,劉秀自然也不好不通人情,沒有計較此事。
公元五十年,劉秀可能覺得自己時日不多了,建造壽陵。
公元五十一年,改大司馬為太尉。這也是官制的一個重大變化。
這一年還發生了一件讓漢王朝很高興的事情。
當時投降漢朝的是南匈奴,南匈奴得到了漢王朝的撐腰,是不可一世啊,把個北匈奴打得滿地找牙。正所謂傍上大佬,誰都不怕。
北匈奴一看,總不能等著被打吧?我要想一個辦法。
又是當年西漢的故事,北匈奴被洗腦也來投降漢朝,并且請求和親。
漢王朝高興歸高興,但是不答應。
為啥呢?自己不能腳踏兩只船,會翻的。
南北匈奴一直在爭斗。自己接受了北匈奴的財物,自然就要幫助他們。南匈奴就不高興,就會和自己斷交。而北匈奴切割掉關系之后也會如此。
北匈奴這么一鬧騰,反倒是提醒了東漢王朝:匈奴他們變化無常,是眼中釘肉中刺。該除掉的時候還是得除掉。
很快,臧宮等人上書請求聯絡鮮卑等一起吞了匈奴。
但是劉秀不同意:老子打了這么多年,打都打累了,還讓我打架?我可不想馬革裹尸。(其實是劉秀想休養生息,打的仗太多了,百姓撐不住了)
就在這時,一個大案子來了,也就延緩了劉秀的步伐。
這事和馬援的侄女婿王磐有關。王磐這個人呢是王莽時期一個正義的諸侯王仁的兒子,追慕西漢時期的游俠之風,喜歡結交賓客,到眾王門上做客。眾所周知,游俠之風后來是不被認可的。
結果有一天,他惹事了,諸王也被牽連其中。皇帝劉秀自然是嚴厲斥責了眾王。
眾王也夾起尾巴做人行不?被罵了還要作死嗎?
王磐的兒子又來了。他又去找諸侯王混了。
眾王:我們可不打算…不接受你。
有人看不下去了,和皇帝舉報這事。
劉秀:“噢?等于說我認為惹了大事的你們還搶著要?你們是不是想造反?想死直說。”
偏偏又來一件事火上澆油,更始帝他兒子殺了一個諸侯,露出了造反的樣子。
大怒之下,劉秀秉持“寧可錯殺三千,絕不放過一個”的思想,把眾王的賓客全逮了,功臣呂種也在其中。
直到臨刑時,呂種才想起來馬援早早和他說過:不要動不動去做眾王座上客,也不要亂結交賓客。
但是現在又有什么用呢?為時已晚。
當然,這件事不能全怪他們,劉秀也老了。老年人處理事情的效率肯定不是年輕人和中年人那樣。
與此同時,劉秀手下的大臣也一個個老去,一個一個離開人世,太子太傅因為劉秀想防止外戚專權也換了個人。
一晃,劉秀在位三十年了。有人說:皇上,我們去泰山封禪吧。再不去估計就沒有機會了。
劉秀畢竟還是一個明君,搖了搖頭:寡人在位這么多年,百姓沒過上好日子,不能封禪。等我們真正有時間再去吧。
這一等,一直等到公元五十六年,不知道劉秀登上泰山時是不是百感交集。他的時日還剩下多少?他的東漢王朝能撐多久?一切的一切,他可能都不會知道。
公元五十七年,一代漢光武帝劉秀駕崩,那么劉秀留下的漢家天下,太子劉莊又該如何治理?他們不能接下這個沉重而偉大的擔子?
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