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撰寫史記
- 看史演繹
- 孽風掃沙吳溪桐
- 1324字
- 2021-10-16 00:24:23
公孫賀懷著必死的信念上去,肯定謹小慎微,別人也難以找到他的軟肋。任職的時間還算比較長,他是公元前103年繼位的。一共擔任宰相擔任了十一年。
在他擔任宰相的十一年,發(fā)生了很多很多。
公元前100年,又發(fā)生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蘇武出使。
原來,之前匈奴大敗一場,被打到漠北,就在前一年鞮侯單于剛剛繼位,也算是“武林”里面的年輕人,肯定要和那些大師們處好關(guān)系了害怕漢朝來討伐自己,就派使者出使?jié)h朝,說自己比漢武帝他們輩分低。
漢武帝呢,點了點頭覺得匈奴學乖了,值得表揚。中原嘛,不能小家子氣自然要禮尚往來。漢武帝就派蘇武他們出使匈奴。
結(jié)果這一年,蘇武他們到了匈奴這里卻發(fā)現(xiàn):匈奴非常高傲。他們只是裝給漢武帝看,想借助這個機會來麻痹漢武帝。
單于的狐貍尾巴露出來了。
單于把蘇武扣起來了,讓他投降,結(jié)果蘇武絕食也不屈服,他吃雪和野獸的毛來謀生。
然后把他放到北海:“咱也不說別的,公羊產(chǎn)奶你就回來。”
這就是刁難別人嘛!公羊能產(chǎn)奶,那不得進化幾百萬年。
公元前99年,又有一個人來陪他了。這個人也屬于西漢最慘家族-李廣家族。
李廣的孫子名叫李陵,英勇善戰(zhàn)。這一年,漢朝與匈奴大戰(zhàn),李陵成功繼承了老李家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運氣不好。
李陵孤軍深入,被匈奴圍攻。
李陵呢,沒辦法,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投降了。
說實話,李陵現(xiàn)在投降是為了以后再動手,現(xiàn)在死了,就沒有然后的機會了。
但是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漢武帝一氣之下,二話不說,把李陵全家給殺了。
李陵自然是哭得個死去活來。
你說漢武帝干啥不好,殺了人家全家?你怎么知道人家真投降還是假投降?
我的老前輩司馬遷就在這時出現(xiàn)了。司馬遷這個人很正直,他覺得漢武帝這個行為不太厚道了。
他站出來為李陵辯護了:
“這個李陵也是沒辦法,為什么要治罪呢?”
群臣的意思肯定就是:“只要他投降了,他就是不忠,他家人就該死。”
司馬遷:“被包圍了啊,他有什么辦法。至少不應(yīng)該怪他的家人。”
但是當時主張?zhí)幜P的更多,再加上漢武帝正在氣頭上,不僅沒有收回成命,看司馬遷不爽,覺得這個家伙不幫自己漢武帝,也不是個好東西,還把司馬遷抓了。
這個司馬遷其實呢,還有重任在肩,這事還要從頭說起。司馬遷他父親司馬談是太史公,編寫史書,帶著司馬遷巡游四方,也讓司馬遷獲得了很多知識。司馬遷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下,對歷史也很感興趣。
但是吧,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封禪泰山,沒帶上司馬談。司馬談覺得作為史官不能隨行非常難受和羞辱。一氣之下,死了。
其實我覺得大可不必,史書證明,漢武帝為了表彰自己的豐功偉績,在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天漢三年(公元前98年)、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他又封禪泰山了。
司馬談:你早說我就不需要領(lǐng)盒飯了。
漢武帝:我哪知道我還要去?
司馬談:那你動我兒子干啥?
閑話不多說,這個司馬談死前就把寫史記的任務(wù)交給了司馬遷。
司馬遷呢也一直非常努力,憑借他的學問和廣博的視野,修書越來越順利,眼看著父親的遺愿就要完成了。
可是,這事一出,司馬遷被抓進去了。
他只有三條路。
第一條:拿錢。司馬遷家沒有多少錢。
第二條:以死明志。
第三條:接受腐刑,忍辱負重。
那么司馬遷會選擇哪一條?會如同李廣一樣選擇第二條嗎?
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