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呢,并不知道衛青的意思,認為衛青是瞧不起他。衛青沒有把任何的情報告訴李廣,讓他自己和趙食其去指定地點匯合。這個鍋其實應該衛青來背。
沙漠之中,沒有路線,李廣他們怎么可能找到路。他們,迷失在了大漠之中。
與此同時,衛青和霍去病他們的部隊已經找到了匈奴主力,是長驅直入,打得匈奴潰敗不堪。當然,漢軍也損失極大。如果說損失小,可能衛青還找不到什么岔子。但是損失如此之大,衛青就找到一個理由來收拾這個李廣。
在衛青他們打完仗之后,李廣出現了。
衛青:你干嘛的?為什么現在才過來?
李廣:我迷路了。我也沒什么辦法。
衛青呢,一向寬厚,就算他不寬厚,這事兒也不應該交給他處理,他也沒說什么。但是迷路是迷路,延誤軍機必須處理。衛青把他和趙交給了廷尉。
趙呢,很快自殺了。
李廣呢,看到趙食其的死,又不想被小人羞辱,就也自殺了。
據說當時百姓都為他痛哭。畢竟群臣和皇帝不清楚,百姓很清楚,李廣絕對是一個好將領。
當然,品心而論,李廣為什么會戰敗。我們要注意從歷史的必然性來分析,而不是從歷史的偶然性來分析。在歷史里面99.99%的事件都是必然的,是不可更改的。
首先,外在原因漢武帝他們一直不是很看不起李廣,認為這個人太老了,不中用。首先從領導層的決策上就有嚴重失誤。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這是最基本的原則。
李廣呢運氣確實不好,也就是史書里面所說的“數奇(ji)”。還有一堆人給他施加困難。你讓他怎么可能打得好?
內在原因常常被人們忽視。
李廣帶兵愛兵如子,這很好。但是李廣的軍隊沒有紀律性,導致軍隊戰斗力不強。軍隊的第一要素就是紀律,一只沒有紀律的軍隊怎么打都是輸。春秋戰國時期的吳起,當時也愛兵如子,我曾經在第1部里面提到過,但是他和李廣的不同就在于:他的軍法還是非常嚴格。
當然,李廣的品行很高,不可否認,不然也不會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李廣的事情其實還有后續。
李廣第三個兒子叫做李敢,也是戰功很多,英雄無比。
這個人名字和他性格非常匹配!
敢。真的是個敢做敢當,敢坑爹。
李敢:是衛青他收拾我爸是吧?
衛青:我已經夠仁義了。你還想咋滴?
李敢:我不管,我打打打打打打。
衛青被打傷了。
其實這就是以下犯上!
衛青呢,還是君子之腹,沒有說什么。
霍去病可沒有這好脾氣。
霍去病:沒大沒小的東西,我來收拾你…
李敢被霍去病暗箭射死了。
霍去病呢,說實話,也犯了法,但是這件事情大家心里清楚,但是衛青他們權力太大。二來李敢確實以下犯上,也沒說什么。
霍去病雖然對李敢非常狠,但是這個人的人格魅力也是無與倫比。
我們這里可以先看看他的主要戰績:
前121年,萬人殲滅對方幾千人。(前面提到過)
渾邪王投降時,有人造反,霍去病斬殺叛亂者,使得河西走廊進入漢朝統治范圍。打得匈奴痛哭:“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前119年春,封狼居胥,打得漠南無王庭。
霍去病打敗匈奴后,漢朝沒有了后顧之憂,可以全心發展。
即使如此功績,他依舊很謙虛,他不要任何府邸家財,留下了一句:“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對于生父霍仲孺(他原來不知道自己生父),他也非常寬厚。
然而,這種人英年早逝,24歲就死了。
前117年,漢武帝本來想出征匈奴,知道霍去病死訊,為此停止戰爭。
漢武帝可能受了刺激,變得暴躁,還有了一個奇怪的愛好,那就是…
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