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呢,西涼軍的統帥剛開始只有韓遂,而馬騰是后來才加進去的。有的人可能要問:馬騰,又是憑什么后來而居上。
很簡單,馬騰他說自己和伏波將軍馬援有點關系。這里我們就要談一個問題:為什么后來曹操要挾天子以令諸侯。
雖然說當時呢,其實百姓對漢王朝是比較失望,但是百姓又希望有一個劉氏的厲害人物出來。就是說他們非常尊敬這個劉氏皇權,但是他們又不喜愛目前的劉家。馬援作為一代功臣,他后代自然有著非凡的影響力。
那么回到正題,在群臣的一力攛掇下,靈帝最終還是決定要收拾收拾這個不聽話的西涼。
不過西涼也不是這么好打的。司空張溫去了之后竟然被韓遂給打敗了。后來朝廷重新啟用董卓,董卓和另一位將領合力才逼退了韓遂。
就在這個時候他們內部又鬧矛盾了。董卓不聽張溫的話。
董卓肯定是這么想的:你個張溫又打不過韓遂,聽你的,那不是找死嗎?你還有資格跟我說?
董卓呢,也對這個張溫表現的很不滿意。
但是大家要知道,在軍隊里,上級永遠高于下級,下級必須服從上級。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那么其結果就是軍紀渙散,軍隊戰斗力迅速喪失。再加上董卓這個人本就不是什么好東西。
這時候后來的一個主角孫堅就和張溫建議了。與其留下這個人,不如早除后患。我們干脆以他不守規矩為理由,把他給殺了。張溫卻不打算殺了董卓。
張溫:你當爺,不想殺了他?問題是這個董卓在西涼還是有點勢力的,更何況現在我們還需要打敗西涼,現在還不是除去董卓的時候。
可以說張溫的這個看法,雖然在短期內是非常正確,但是從長期來看他為漢王朝埋下了最大的禍害。
不過更戲劇性的是: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張溫并沒有能討平西涼。
那么你既然干不了就被免。
也就是說張溫雖然是從跑平西涼的角度而留下了董卓,但是實際上他留下了董卓,并沒有解決實質性的問題。
而董卓呢,不久之后和皇甫嵩一起征討另一支叛軍,還鬧了點矛盾。
當時呢,對方逃跑,董卓認為不能追,覺得會把自己的命送了,但是皇甫嵩不這么認為,原因在于皇甫嵩已經花了很長時間來懈怠對方的軍心,
而且現在對方的軍隊極其混亂,一擊可破。
果然皇甫嵩大破敵軍,董卓雖然跟著他后面撿了個便宜,但是二人的矛盾也越來越深,這一點我們在后來可以看。
而此時想要殺了董卓的孫堅在干什么?湖南長沙那里呢,有一些反賊,孫堅就趁著這個機會把他們討平了。
在亂世誰能戰勝別人,誰就有優越條件。
現在呢?很多官員請求做州牧。為什么要做州牧呢?因為在東漢末年州牧可以說總攬一州大權,而你如果想要在亂世出人頭地,你自己必須要有一塊地。
荊州是劉表的。遼東是公孫瓚很多官員請求做周末的。東川是張家的。南方則是孫家的,西涼自然就是馬騰和韓遂的。
而那個劉焉。聽手下說這個益州有天子之氣,就向皇帝請求做益州州牧。當然,益州就是我們后來所說的西川。
而在朝廷內部出現了以袁紹為首的西園八校尉。都由蹇碩統率,蹇碩這個人是一個宦官,自然就是和宦官集團進行斗爭的主要份子。
不久之后,蹇碩為了鞏固自己的勢力,要求調集袁紹兵馬來討平西涼。
何進這個人非常清楚他的意思:我不讓你打你還能打?
他不準袁紹出兵,并且故意的延誤軍機。
蹇碩那是個火呀。
就在這時又出了一件大事情:漢靈帝他死了。
那么在這種時刻,雙方的斗爭將會更加激烈,被推到頂峰。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那么這兩個集團到底誰會更勝一籌?
預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