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農民專業合作社 稅收策劃有說法

我國目前政策在向農業傾斜,農民經營或者經營農業可以享受很多政策扶持和優惠。其中,利用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組建形式經營就是被許多有識之士十分看好的一種組織形式。

實務案例:

某個體工商戶張某從事玉米生意,其收購、銷售的玉米按規定繳納增值稅,去年實現銷售收入2000萬元,銷售額超過小規模納稅人標準,自2020年1月20日起,應按照一般納稅人標準計算繳納增值稅。由于張某無法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抵扣進項稅額,應繳納增值稅181.82萬元,直接減少經營利潤181.82萬元。類似個體工商戶張某的業務在日常經營過程中時有發生。

策劃分析:

那么,這類業務有沒有稅收策劃的空間呢?普譽財稅策劃工作室的稅務專家對此進行了分析。

如果張某成立農村合作社,具備農民合作社的規模經營條件,吸收了本地足夠的農業生產者,則對外收購的比重就會降低,同樣,其對外銷售的免稅產品比重就會提高,享受稅收優惠的可能性就會越大。

對于張某而言,如果成立合作社后,銷售本社成員自產玉米2000萬元,應納增值稅為零,從而直接增加了社員分紅比例,帶動社員共同富裕。

此外,根據《關于農民專業合作社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財稅〔2008〕81號)文件規定,對農民專業合作社向本社成員銷售的農膜、種子、種苗、化肥、農藥、農機,免征增值稅。

類似的操作思路還可以進一步推廣。某農機公司經營農膜、種子、種苗、化肥、農藥、農機,每年銷售額為2000萬元,銷售額超過小規模納稅人標準,自2020年1月20日起,應按照一般納稅人標準計算繳納增值稅。據了解,張某可以獲取的增值稅進項稅額為170萬元,應繳納增值稅=2000÷(1+10%)×10%-170=11.82(萬元)。如果以合作社的名義對本社成員進行銷售,也可以減少稅金支出11.82萬元。

但是,目前仍有部分納稅人不能正確運用該項政策,2020年2月18日,稅務機關對長力農業資料經營部進行了納稅檢查,發現該企業偷稅55萬元。稅務機關干部按照稅收征管法的規定進行處理,而該企業的幾個經營者都感到十分委屈,因為他們經營的都是為農業服務產品,并沒有賺到什么錢。根據資料顯示:長力農業資料經營部是由三個種田大戶和兩個農技人員合作經營的一家合伙制企業,成立于2018年3月2日,主要銷售合伙人生產的部分產品,同時還經營農膜、化肥、農藥、農機等項目。

稅務專家根據有關資料對其做出建議: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并且按照有關規定進行管理和經營,可以享受有關稅收優惠。但是,作為農民專業合作社在日常生產和經營過程中存在哪些涉稅問題?應當如何規避涉稅風險?

政策解讀:

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人是依據2007年7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依法注冊登記的法人單位。企業所得稅法第一條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企業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以下統稱企業)為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依照本法的規定繳納企業所得稅。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三條規定,依法在中國境內成立的企業,包括依照中國法律、行政法規在中國境內成立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及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因此,農民專業合作社屬于繳納企業所得稅的范圍。

1.農民專業合作社企業流轉稅優惠政策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于2008年6月24日頒發《關于農民專業合作社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財稅〔2008〕81號),明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規定設立和登記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自2008年7月1日起享受如下有關稅收優惠:一是對農民專業合作社銷售本社成員生產的農業產品,視同農業生產者銷售自產農業產品免征增值稅;二是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從農民專業合作社購進的免稅農業產品,可按13%(財政部稅務總局海關總署公告2019年第39號文件,從2019年4月1日起調整為9%)的扣除率計算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額;三是對農民專業合作社向本社成員銷售的農膜、種子、種苗、化肥、農藥、農機,免征增值稅;四是對農民專業合作社與本社成員簽訂的農業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購銷合同,免征印花稅。

2.農民專業合作社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

企業所得稅法規定,企業從事農、林、牧、漁業項目的所得,可以免征、減征企業所得稅。合作社從事下列項目的所得,免征企業所得稅:一是蔬菜、谷物、薯類、油料、豆類、棉花、麻類、糖料、水果、堅果的種植;二是農作物新品種的選育;三是中藥材的種植;四是林木的培育和種植;五是牲畜、家禽的飼養;六是林產品的采集;七是灌溉、農產品初加工、獸醫、農技推廣、農機作業和維修等農、林、牧、漁服務業項目;八是遠洋捕撈。

從事下列項目的所得,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一是花卉、茶以及其他飲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的種植;二是海水養殖、內陸養殖。

雖然涉農項目如農作物種植、農產品初加工、農機維修等屬于免稅項目,但以上提到的運輸、貯藏、技術信息等服務,并不在免稅之列,其收入應當按章繳納所得稅。但是,根據《財政部稅務總局關于實施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政策的通知》(財稅〔2019〕13號)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對小型微利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的部分,減按25%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對年應納稅所得額超過100萬元但不超過300萬元的部分,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上述小型微利企業指從事國家非限制和禁止行業,且同時符合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0萬元、從業人數不超過300人、資產總額不超過5000萬元等三個條件的企業。

從業人數,包括與企業建立勞動關系的職工人數和企業接受的勞務派遣用工人數。所稱從業人數和資產總額指標,應按企業全年的季度平均值確定。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季度平均值=(季初值+季末值)÷2

全年季度平均值=全年各季度平均值之和÷4

年度中間開業或者終止經營活動的,以其實際經營期作為一個納稅年度確定上述相關指標。

3.盈余分配的個人所得稅問題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規定,農民專業合作社可以按照章程規定或者成員大會決議從當年盈余中提取公積金。公積金用于彌補虧損、擴大生產經營或者轉為成員出資。每年提取的公積金按照章程規定量化為每個成員的份額。該法第三十七條規定,在彌補虧損、提取公積金后的當年盈余,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可分配盈余。可分配盈余按照下列規定返還或者分配給成員,具體分配辦法按照章程規定或者經成員大會決議確定:(一)按成員與本社的交易量(額)比例返還,返還總額不得低于可分配盈余的60%;(二)按前項規定返還后的剩余部分,以成員賬戶中記載的出資額和公積金份額,以及本社接受國家財政直接補助和他人捐贈形成的財產平均量化到成員的份額,按比例分配給本社成員。而根據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稅后利潤及盈余分配給個人的,包括盈余公積金轉增個人份額的,視為股息紅利所得,應按20%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但稅法對個人或個體戶從事種植業、養殖業、飼養業、捕撈業,且經營項目屬于農業稅(包括農業特產稅)、牧業稅征稅范圍的,其取得的“四業”所得暫不征收個人所得稅。

策劃點評:

目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組建形式主要有四種:一是農民中的能人在某一個產業帶領農民創辦合作社;二是鄉干部利用手中資源領辦合作社;三是鄉鎮基層機關創辦合作社;四是農產品深加工企業通過發展產業鏈領辦合作社。這四種類型又可以歸納為兩大類:一類是別人當老板,農民跟著走,比較典型的就是“公司+農戶”,其本質并不是農民專業合作社;另一類是農民自己當老板。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農民跟著走的占多數。但是,在現在成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中,存在部分虛假注冊現象,一些人瞄準了《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中允許占20%的外部投資人進行投資的規定進行權力與資本的結合。在部分地區,有的合作社將社員分為“投資股”和“名義股”,少數“投資股”社員擁有合作社的大部分股金,控制著合作社的決策等幾乎所有事務,參與盈余分配。其他“名義股”社員每人只需交50元或100元股金,只有參加培訓的權利,不能參與合作社管理,也不能參與盈余分配。有的合作社由大款或龍頭企業領辦,包括稅收在內的優惠就成了這些人的囊中之物,而真正的弱者聯合組織發育困難,農民沒有得到應有的實惠。不能體現農民專業合作社“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這個問題應當引起當地主管部門的注意。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个旧市| 横山县| 专栏| 财经| 宜都市| 望都县| 合江县| 洛川县| 新晃| 沁源县| 武汉市| 重庆市| 平舆县| 来凤县| 宁河县| 砀山县| 永丰县| 敖汉旗| 阜南县| 汉寿县| 渝中区| 霍林郭勒市| 邢台市| 中牟县| 扬州市| 汤原县| 屏东市| 定边县| 惠东县| 乌拉特中旗| 吉林省| 大关县| 枝江市| 舞钢市| 巴塘县| 乃东县| 五华县| 曲阳县| 洛扎县| 大埔县| 广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