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亂成一鍋粥

烽火已點燃

忍無可忍,就無須再忍。東漢王朝的喪鐘敲響了……

漢靈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二月初的一天清晨,寒風刺骨,細雨霏霏。首都洛陽的大街上行人還很稀少,一個人從巨鹿(今河北平鄉)冒著嚴寒跑到洛陽來,他顧不上去看當時流行的角抵戲,也顧不上欣賞剛剛落成的氣勢恢宏的皇家園林,而是一口氣跑到皇宮門口,要求面見皇上。

守宮的小太監輕蔑地上下打量了一眼這個行色匆匆的中年男子,不禁啞然失笑:“你誰啊?還要見皇上!皇上是你見的嗎?趕緊滾一邊去,再胡鬧,小心我把你逮起來!”

這人倒也不驚不詫,一邊掏出一大錠銀子塞到小太監手上,一邊靠近小太監耳語了一番。

小太監一聽,嚇得不輕,一溜煙跑進皇宮通報去了。

這個神秘的人物叫唐周,他給漢靈帝劉宏帶來的是一個驚天的大秘密。要想知道這個秘密是什么,還得從一個叫太平道的組織說起。

太平道是東漢末年冀州巨鹿一帶興起的一個道教支派,其創始人是巨鹿人張角。

張角原是個不第秀才,據說某日在山中采藥,偶得一本奇書《太平經》。張角一翻,見書中內容博大精深,天文地理、人間百態……無所不知,無奇不有。

更神奇的是,書中記載,上古時期黃帝統治的天下最為美好,既無剝削壓迫,也無饑寒病災,更無詐騙偷盜,人人自由幸福,堪稱太平世界。

太平世界?看到這四個字,張角忽然眉頭一皺,計上心來……

我們知道,自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后,前幾任皇帝還說得過去,但東漢從中期開始,便漸漸走向了沒落。大權落入旁人之手,宦官和外戚開始爭權奪利,使得社會很不安定,民眾痛苦不堪。

特別是漢靈帝于公元168年即位后,他將上一任皇帝劉志的胡作非為又提升了一個檔次,加之該時期水災、旱災和蝗災頻發,民眾幾無活路,只好背井離鄉,四處流亡。由于災難是全國性的,流亡之路也不甚好走,很多人無衣可乞,無食可討,紛紛凍死或餓死在路邊。當時首都洛陽的街頭,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流民尸體。

翻檢史書可以知道,雖然大多數人都能溫順地接受天災人禍導致自己悲慘死去的命運,但總有一些熱血之士不甘命運的擺布,更不堪暴政的欺凌而奮起抗爭——張角就是其中之一。

不過,飽讀詩書的張角清醒地認識到,要想像秦末的陳勝、吳廣那樣揭竿而起,絕非易事,得從長計議。而如今手中的這卷《太平經》,則恰好給了張角無窮的靈感……

此后,張角奉《太平經》為圣書,并依托其名成立了“太平道”。又將《太平經》中所謂的“人人平等、個個幸福”的思想轉化為自己的教義,以傳播太平道之名,四處宣講。

不言而喻,太平道所倡導的世界在任何時代都是令人向往的,更別說是在民不聊生的當時了。因此,太平道一時信者甚眾。

但是,無論張角將他心中的太平世界吹得多么天花亂墜,要想僅憑言辭長久地打動人心,是不切實際的。因此,他還得拿出一些真功夫才行。

還別說,張角真有兩把刷子。他自稱“大賢良師”,鼓搗出一些五顏六色的“圣水”,還在紙上畫了一些誰也看不懂的玩意兒,美其名曰“靈符”。據說,他用圣水、靈符治好了民間許多疑難雜癥。當然,如果有病人的病情不見好轉,與張角也毫無關系——心誠則靈嘛,你連太平道都不信,神仙也幫不了你!

我們知道,就算在醫療水平相當發達的今天,相信“民間偏方”和“民間高手”的仍大有人在,更別提那個信奉神靈的時代了。因此,當時的張角在民間百姓中簡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

個體的力量畢竟有限。張角一邊傳道、一邊鼓吹自己的神跡,還派出八個親信弟子下山,以“善道”為基礎去教化天下人。當然,八個弟子隨身帶著的,少不了圣水和靈符。

這八位弟子也沒給師父丟臉,他們用了什么手段無人可知,但成效是顯著的。經過十多年,八人招攬了幾十萬信徒,遍布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其范圍大致相當于今天的江蘇、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山東、河南、河北八省。

光有人沒有組織也不行。張角運用軍事化的管理方式將信徒們分為三十六“方”,大方大概有一萬多人,小方也有六七千人,每一方都指派一名親信去領導,被稱作“渠帥”。三十六個渠帥都聽從張角的統一指揮。

有了奮斗目標,有了人馬,有了組織,有了統一的指揮,舉事的準備工作看似已經完成,但張角覺得還不夠,因為還缺一個理由。

張角為即將展開的起事擬定的理由是:“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這里的“蒼天”自然是指東漢政權,“黃天”則指張角要創造的太平世界,而“甲子”是指年號,也就是漢靈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張角準備在這一年的農歷三月初五,于八個州同時發動起義。

計劃停當后,張角先派一大方的渠帥馬元義集合好荊州和揚州地區的數萬信徒,準備于三月初五攻占鄴城(今河南安陽北部),再伺機向洛陽進攻。

由于先前馬元義已買通京都洛陽的宦官中常侍(皇帝近臣,類似于今天的秘書、顧問)封谞、徐奉為內應,張角便派自己的得力弟子唐周前往洛陽聯絡封、徐二人,以便在三月五日時里應外合,打朝廷一個措手不及。

計劃看起來似乎很完美。然而張角千算萬算,卻沒有算出自己的身邊居然出了個叛徒。唐周到了洛陽后,可以說沒有絲毫猶豫就去告了密,于是出現了本章開頭的一幕。

唐周為什么要這么做?史書語焉不詳,我們不得而知。有人說,唐周或許原本就是朝廷的間諜;有人說,唐周是為了榮華富貴;還有人說,唐周或許是個“聰明”人,他知道張角成不了事,只有反叛,才能自保,而且還能換來富貴……歷史的煙云已消散了近兩千年,除了九泉之下的唐周,恐怕已無人能說得清。

但不管怎么說,唐周都像是蝴蝶效應中的那只小精靈,它輕輕地扇動了一下翅膀,卻在歷史的長河中掀起了一場驚濤駭浪。

得到情報的漢靈帝勃然大怒,立刻命人逮捕了馬元義,并用車裂酷刑處死了他。隨后,官兵開始逮捕洛陽城內信奉太平道的人,全國各地的官員也受命捉拿張角及其他太平道的頭目。

唐周的叛變徹底打亂了張角的計劃,他不得不立即動用各種方法星夜通知各方,提前一個月起義。

隨著張角的一聲令下,起義烽火迅速點燃。張角自稱“天公將軍”,其弟張寶、張梁則分別稱“地公將軍”“人公將軍”。張氏三兄弟率領起義軍一面攻打州郡,焚燒官府,殺死官吏,一面開倉放糧,賑濟災民,受到百姓的熱烈歡迎和擁護。起義軍將士都在頭上包著一塊黃布,故被稱為“黃巾軍”。

面對黃巾軍的節節勝利,東漢朝廷上下亂作一團,只好急忙調兵遣將,鎮壓起義軍。就在這當口,有個叫張鈞的官員出了個主意。他給漢靈帝上奏章說:“張角等人之所以能興兵作亂,民間百姓之所以趨之若鶩,甘心依附,其原因就在于張讓、趙忠等宦官侵掠百姓,致使百姓苦難太重,只好鋌而走險。如果殺死這些宦官,然后布告天下,以謝國人,不用大軍征剿,造反自會平息。”

張鈞奏章中所說的張讓、趙忠兩人是漢靈帝時期著名的宦官集團“十常侍”的首領,這個集團雖然被稱為“十常侍”,但其實他們一共有十二個人。除張讓、趙忠外,另十人是夏惲、郭勝、孫璋、畢嵐、栗嵩、段珪(guī)、高望、張恭、韓悝、宋典。這十二個人無一例外是太監,而且都擔任中常侍的職位。

應當說,張鈞的建議是正確的,所言也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因為這些宦官不但自己橫征暴斂,賣官鬻爵,而且他們的父兄子弟遍布天下,橫行鄉里,無惡不作。可以說,已經到了人神共憤的地步。

然而漢靈帝是怎么做的呢?他轉身就將張鈞的奏章給了宦官們看。

宦官們一開始并不知道皇帝葫蘆里賣的什么藥,紛紛跪地求饒,表示愿意拿出家產來作剿敵的軍費。

宦官們實在是多慮了,他們的主子其實壓根兒就沒想過怪罪他們。他不過是在給他們通風報信,以告訴自己這些心愛的奴才,有人想算計他們。

宦官們這才知道自己虛驚一場,紛紛站起來攻擊張鈞,說張鈞曾學過太平道,與張角等人是一伙的。

在中國歷史上,寵愛宦官的皇帝不少,但達到漢靈帝這種程度的不多。因為他曾公開聲稱:“張常侍(張讓)是我父,趙常侍(趙忠)是我母”。

“爹媽”的話怎能不聽呢?漢靈帝當即令人將張鈞抓進大牢,并且嚴刑拷打。最終,一片忠心的張鈞鋤奸不成,反被昏庸的皇帝害死在牢中。

令奸佞當道,致忠臣慘死。一般來說,這樣的皇帝不丟江山是很難的,何況起義的烽火已燃遍神州。

不過,大漢王朝的江山并沒有丟在黃巾軍的手里,因為有一個人為搖搖欲墜的腐敗朝廷撐起了一片天。

這個人堪稱東漢最后的“戰神”——他,叫皇甫嵩。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贡嘎县| 大余县| 田阳县| 高清| 化德县| 克东县| 二连浩特市| 额敏县| 南开区| 石楼县| 花莲县| 宣威市| 昌江| 青海省| 敦煌市| 益阳市| 姜堰市| 长子县| 旬阳县| 怀化市| 威信县| 东明县| 吉木萨尔县| 六枝特区| 淳安县| 洪泽县| 梅州市| 石首市| 陈巴尔虎旗| 青龙| 桐庐县| 乳山市| 正宁县| 彩票| 波密县| 库尔勒市| 无锡市| 独山县| 绥德县| 维西| 平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