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詩三百首詳析(人文傳統經典)
- (清)蘅塘退士編選 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部注析
- 548字
- 2021-09-24 14:39:59
元結
石魚湖上醉歌[1]并序
漫叟以公田米釀酒,[2]因休暇則載酒于湖上,時取一醉。歡醉中,據湖岸引臂向魚取酒,使舫載之,遍飲坐者。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3]諸子環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觸波濤而往來者,乃作歌以長之。[4]
石魚湖,似洞庭,夏水欲滿君山青。
山為樽,水為沼,酒徒歷歷坐洲島。[5]
長風連日作大浪,不能廢人運酒舫。[6]
我持長瓢坐巴丘,酌飲四座以散愁。
【解析】
詩人元結(號漫叟)做道州(今湖南道縣)刺史時,在城外發現了一個獨特的景點,這是一塊水中獨石,形狀如魚,魚背凹處,可以儲酒,就把這里叫作石魚湖。石魚四周,能蕩小舟,湖邊是高高低低的石頭,可以坐許多人。他常常招朋友來此歡飲,詩的序記述了當時情景:酒是用公田(官府自種的田,收獲歸官府)產的米釀成,歡醉中,人在船上伸長手臂向石魚中取酒,大家喝個遍。這感覺好像是泛舟于洞庭湖上,在湖中心的君山上酌酒為樂,于是寫了這首詩來歌唱。詩有記實性質,語言明白曉暢,兩句換韻,朗朗上口,讀起來很輕快,像一首民歌。詩表現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末句所謂“散愁”,不過是習慣說法,并沒有實際內容。
[1] 石魚湖:在今湖南道縣東。
[2] 漫叟:元結自號。
[3] 巴丘:山名,在今湖南岳陽洞庭湖邊。君山:山名,在洞庭湖中。
[4] 長:助興。
[5] 樽:酒器。沼:池。歷歷:分明可數。
[6] 廢人運酒舫:阻止酒船在湖上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