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詩三百首詳析(人文傳統經典)
- (清)蘅塘退士編選 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部注析
- 507字
- 2021-09-24 14:39:47
秋登蘭山寄張五[1]
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2]
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3]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4]
【解析】
隱者的感情,起于“怡悅”二字。因此,這首詩雖為懷人之作,卻沒有感傷和沉郁的情緒。隱者居于北山的白云之間,因為那天來了興致,忽然想起住在對面山中的朋友,于是,就試著爬上這座山,想象自己此刻是和那山上的朋友相互對望的。
處在山頂上,心和天空一樣遼闊,涌入心中的東西很多,種種意念仿佛在閃爍,如那些在云朵之間飛翔、時現時藏的大雁。而自己的心情因為對友人的牽掛起伏著,這美好的薄暮,這愜意的清秋,讓人反倒生出一種愁。這種愁是清淡的、雅致的,是因為缺少友朋來與自己分享這種登高之際獲得的美景和快樂而生發的。
而想要與友人分享的,還有更多:站在山頂,看見歸人在渡頭上歇腳,這是暮中小村的那縷人間煙火的溫馨之景;而天邊樹色蒼茫,矮如薺菜,江畔橫舟,彎如月牙。這些讓人怡悅的人物與風景,讓人生情,也讓人生盼。情自是對人間煙火、自然風景的愛慕和怡悅,而盼的是有人能與自己分享這種怡悅。于是問問友人:你帶著酒來我這里怎么樣,我們可以在重陽節一起醉倒在這美好的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