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詩三百首詳析(人文傳統經典)
- (清)蘅塘退士編選 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部注析
- 477字
- 2021-09-24 14:39:44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1]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2]
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3]
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4]
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5]
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6]
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7]
【解析】
暮色沉醉,碧色的終南山,一輪山月初上。而人從山上下來,在山林中身影晃蕩,走在歸去的山徑上。時時回頭看看自己走過的那條小山道,已經被暮色影影綽綽地披上了翠微之色。“相攜”之語,說明作者與友人情誼深密。終南山下的“田家”,不是一般的田家,而是隱士的居所。隨著童稚開啟荊扉的動作,這居所的別致就展現出來了:綠竹滴翠,幽徑清涼,青蘿曼妙。行之其間,雖然尚沉醉于暮色帶來的人間暖意,但是詩人馬上換了心情:此處的寧靜與清涼,帶著一種隱士情懷,讓一切情緒都安頓下來了。從暮色山景到隱士之居,這其中場景的輪換極為自然,而作者的心情始終是很流暢的。他與友人有美酒在手,有松風之曲在喉,供自己揮灑心情。曲盡之處,天河星辰正依稀,這無聲之處,更讓人感驗到友情的種種心通意達,無限美好。于是,一種對此情此景的滿足感再次生發:醉樂之外,忘卻世事心機,惟有自然與恬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