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序言

謝青

人類浩蕩的文明史進程始終離不開與傳染病的斗爭,從重潰古希臘文明的雅典大瘟疫到中世紀席卷整個歐洲的黑死病,再到20世紀80年代開始遍及全球并令人聞之色變的艾滋病,直至眼下肆虐全球且尚未平息的“黑天鵝事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人類一度對來勢洶洶的“敵人”束手無策,好在醫學的快速發展讓我們由守轉攻逐漸掌控了這場鏖戰的主導權。溯因來看,傳染病由各類細菌、真菌、病毒、衣原體、支原體、立克次體、寄生蟲等病原微生物引起,侵襲人類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呼吸道傳播、糞口傳播和體液傳播。毫不夸張地說,人類和病原微生物的關系并非此消彼長而是共同進化,博弈雙方針對彼此的“阿喀琉斯之踵”不斷更新進攻策略以瓦解對方的慣用戰術,往復循環,直至?;鹌冢㈨殨r刻提防對方卷土重來。在這個漫長的交戰過程中,雙方的作戰能力都較交戰伊始上升了好幾個維度。

以人類抗爭細菌感染為例,抗生素這一“武器”在投用初期可謂立竿見影、直擊命脈,有效而穩定地控制了一系列敏感菌對機體造成的損害。然而,在我們喜悅未久之際,細菌已悄然實行了“破壁”方案,耐藥菌株發生菌種替換,特異性阻絕原先抗生素的作用位點,人類由此不得不開發更強勁的新型武器進行圍剿。這又進一步刺激細菌予以“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反擊,經多次對壘之后,以MRSA為代表的“超級細菌”誕生了。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種具多重耐藥特性的“佼佼者”宣告了細菌應對人類治療策略的勝利,而從某種程度上看,這也是人類絞盡腦汁應戰卻始料未及催生出的“副產品”。

人類社會消滅一切現有的病原微生物從而消滅傳染病是不現實的,不過也不是沒有成功的案例。得益于疫苗接種,天花成為第一個被人類消滅的傳染病,這給予了我們在探索傳染病管控方面極大的信心。人類對事物的恐懼往往來源于無知,大眾對“流行病”“烈性傳染病”等概念易存在諸如“觸之即死”“不可治愈”等危言聳聽的思維誤區,而對疾病了解得愈深,我們便不再畏懼它,從而正視解決問題的方法。牛津通識讀本《傳染病》正是這樣一本面向普羅大眾的入門級科普讀物,它深入淺出地解釋了傳染病學領域常用但晦澀的高壁壘術語而使其生動有趣,譬如“基本再生數R0”“倉室模型”“抗原漂移”“Koch法則”等,以流感病毒、HIV、霍亂弧菌和瘧原蟲等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病原體為案例,娓娓道來各類傳染病的特性,以及人類應對這些嚴峻挑戰的成功經驗與不足,使我們能更辯證地看待人類與病原體的共存。

毋庸置疑,傳染病學研究的不斷發展,也帶動了微生物學、現代免疫學、預防醫學和生態學研究的持續進步,但也正是基于人類對某些病原體的駕馭,在新型療法和預防手段不斷涌現的同時,與傳染病相關的不良衍生事件也在人類近現代史上頻發:首當其沖的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本731部隊密謀的細菌戰和以2001年美國炭疽攻擊事件為典型的生物恐怖主義襲擊,而利用任何形式將病原體進行人為傳播的獸行都應被強力譴責;其次,假借防范艾滋病的名義進行嬰兒CCR5基因編輯非法操作的賀建奎事件,也給學界敲響了重大傳染病防治不應違背倫理的警鐘。此外,曾轟動一時的“傷寒瑪麗”則讓大眾進一步意識到,無癥狀感染者這一類特殊感染群體的存在,已成為傳染病防治時控制傳染源中最易被忽略但也最為關鍵的一環,若掉以輕心未能及早發現,后果將不堪設想,并且還會加深大眾心中對這一偏見性社會隱喻的芥蒂。

不難看出,傳染病防治應納入的考量,不只是就病原體和疾病本身而言,它更是一個公眾問題,與人文、倫理、社會學彼此交融。我國自經歷2003年的SARS、2009年的H1N1豬流感和2013年的H7N9禽流感等重大傳染病事件以來,在傳染病防治領域中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國內外均有目共睹,新冠疫情下毅然決然的防控策略,更體現出我們在直面傳染病時的大國擔當和中國決心。這些不斷累積的中國經驗不僅是對傳染病防治的最佳解讀,也是在公眾當中普及傳染病學知識的最佳手段,只有不斷增強公眾對傳染病的認知,才有可能在未來應對突發傳染病的過程中不斷取得勝利。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千阳县| 博兴县| 桐柏县| 周至县| 杨浦区| 萨嘎县| 县级市| 旅游| 三门县| 晋中市| 竹溪县| 渭南市| 南部县| 贡觉县| 蒲城县| 资溪县| 肇源县| 读书| 安康市| 抚宁县| 井陉县| 太湖县| 阜阳市| 上饶市| 沙湾县| 织金县| 肇庆市| 兴文县| 泰来县| 涟源市| 鹤岗市| 康马县| 塘沽区| 印江| 凤凰县| 攀枝花市| 视频| 马公市| 七台河市| 黄冈市| 若尔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