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漢爺對著泥人拍了幾巴掌,泥人渾身顫抖,緊接著一道光直沖云霄。來者何人?伏虎羅漢,伏虎前文書講了,但是只是幫助陳亮進去大悲樓,這里要交代一下伏虎羅漢。在中國佛教領域,最高佛道的釋迦牟尼佛(如來佛祖)座下處十八羅漢。而伏虎羅漢是十八羅漢中的第十八位,又稱「彌勒尊者」,另一說法是第十八位羅漢是「四大聲聞」中的「君屠缽嘆」,傳說伏虎尊者所住的寺廟外,經常有猛虎因肚子餓長哮,伏虎尊者把自己的飯食分給這只老虎,時間一長了猛虎就被他降服了,常和他一起玩耍,故又稱他為「伏虎羅漢」。伏虎和降龍的關系有很多種說法,古代的“龍”和“虎”都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如“云從龍,風從虎”,表示“降龍”有降雨水的含義。還有一個成語叫“伏虎降龍”大概意思是使用威力使猛虎和惡龍屈服,形容力量強大,能戰勝一切敵人和困難。所以在武學上比如在武術如大成拳(意拳)中,“降龍樁”和“伏虎樁”是訓練樁法,意指戰勝和降服飛龍與猛虎,以此來增強身體的力量和技巧。而更多的文學作品來上來說,包括影視劇中,這兩位的感情很糾葛。比如濟公有很多影視題材,其中很多里都會提到伏虎,而極少提到降龍的上一位羅漢看門羅漢,伏虎和降龍可能被描繪為具有情感糾葛的角色,如伏虎對師哥的感恩與愛慕,以及降龍對伏虎的情感糾結。我切一說,您切一聽,本書畢竟是以評書的角度去為您講解。所以有些事情需要和您交代,不必在乎我說的是對是錯,對也好,錯也罷。大概的感情因素需要和各位看官交代清楚。
伏虎羅漢從天而降,呵,發胖身子,大圓臉,兇神惡煞,臉上非常的威嚴端莊!就是多了兩個巴掌印,擰著眉,瞪著眼,撇著大嘴,非常不忿的看著羅漢爺。羅漢爺還問候呢,不愧,不愧是羅漢,你看看,這沒少吃吧?肚,肚子都跑出來了。不過,衣服沒我干凈,羅漢爺聞了聞,一臉嫌棄的說道:“該,該洗澡了!太丑了!”伏虎羅漢一臉疑惑的看了看羅漢爺,又看了看自己。羅漢爺還說道:“別,別看了,說的就是你!”
伏虎羅漢一臉委屈,還不能表露出來,委婉的說道:“哪有你吃的好,海參肘子糊油,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的思想讓你貫徹到底了!”羅漢爺擺擺手說道:“那,那都不叫事,還是太素了,你,你看我瘦的,沒你們吃的好!”伏虎羅漢氣的沒脾氣,羅漢爺說道:“把,把,把你的小貓咪借我玩玩。”伏虎羅漢先是一愣,沒反應過來,心想著“小貓咪?他是不是找錯人了?”羅漢爺仿佛能看穿他心思一樣說道:“沒找錯人,就你養了一只小貓咪,我要用它,給,給我!”伏虎羅漢這才反應過來,自己的吊睛白額飛天虎在羅漢爺嘴里說成小貓咪。剛想反駁,羅漢爺走過來在伏虎羅漢身上摸了起來,邊摸邊說,哪,哪呢!
伏虎羅漢害羞了,擺擺手意思讓濟公別鬧,再提鼻子一聞,嚯!差點沒嗆死。太餿了!連忙退后說道:“好家伙,大哥,你這該洗洗了吧?你受得了?”羅漢爺擺擺手說道:“不,不能洗,容易破壞我的法力!”伏虎羅漢暗中點點頭,確實,就這味道!如來佛祖來了都要退三里。更別說妖魔鬼怪了,隨后一招手,打天邊一道金光,一只巨大的吊睛白額老虎,身上還有翅膀緩緩落下。羅漢爺看了看打趣說道:“呵,個子長高了,就就伙食差點,你沒事好好養養,實在不行我幫你!”飛天虎一臉茫然,它見過降龍羅漢,但是終歸它是畜生道,羅漢爺降世臨凡,化為凡人,它看不到羅漢爺頭頂的佛光,所以沒認出來。羅漢爺對著飛天虎說道:“小,小貓咪,你去,去幫我把里面的東西給我逮出來。”飛天虎還茫然呢,再說這是羅漢坐騎。對著羅漢爺呲牙露出血盆大口,羅漢爺還笑呢,說道:“不,不錯,牙口挺好。”伏虎羅漢也是無奈,別看降龍排第十七位,拋去佛家論不說,降龍羅漢是妥妥的十八羅漢里最有實力的。而且他的法器是羅漢金鐘:這是一件防御性的法寶,可以免疫一次攻擊,吸收對方剩余的所有傷害。縛龍法印:這是一個強大的佛家法器,傳說中用于降伏惡龍。
這些法器在佛教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象征著降龍羅漢的力量和慈悲。
而且根據野史記載,降龍羅漢乃佛祖座下弟子,法力無邊,助佛祖降龍伏妖,立下不少奇功。降龍修煉幾百年,卻始終不能得成正果,求教觀音,得知七世塵緣未了,便下凡普渡眾生,了結未了塵緣。但是經過時間遷移,或者說更多人對降龍羅漢情有獨鐘,便編寫了許多有關羅漢爺的下凡故事,本書是以抓大鵬鳥為主的故事情節。而且這里還有一個冷知識,其實,十八羅漢最初只有16位,它主要流行于唐代,至唐末,開始出現十八羅漢,到宋朝時,則盛行十八羅漢了。十六羅漢是釋迦牟尼的弟子,佛經上說他們是受了佛的囑咐,不入涅,永住世間,受世人的供養而為眾生作福田。佛教傳到中國后,十六羅漢成為歷朝歷代藝術家創作的題材,后來演變成為十八羅漢。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伏虎按照降龍羅漢的要求,讓自己的坐騎飛天龍盤臥在大悲樓上,陳亮穿著羅漢爺的金身走進大悲樓,按照羅漢爺的要求,大喊一聲:“登翻宇宙洪韜,爺爺在此!”天天在這里看經書,裝文化人!有本事出來!登翻宇宙洪韜前面我們介紹過了,因為版本很多,為什么會選擇這個版本?就是因為登翻宇宙洪韜記載少之又少,在這里我有必要再介紹一次洪韜,八魔中號稱登翻宇宙洪韜,八魔之一,可見其能力之大,而且在濟公傳中,這個人幾乎沒有任何簡介。包括他的出身和來歷,只有一些微弱的線索供給大家了解,神話故事就是圖一樂,沒必要較真非搞的像紀錄片一樣。
盤古開天辟地之時,天地為混沌。盤古開天地后,發現唯一一個有生命體的,而且一直在混沌中潛伏,直到見光后才蘇醒。甚至比佛的歷史還遠,女媧補天之時,他就在女媧旁邊偷吃神泥,擁有無窮法力,翻手為云覆手為雨。可隨意控制水流山川的地貌以及優勢,可繞開佛光普照,不怕佛光,但是這主有一缺點,懶!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充電一天,使用五分鐘。清醒之時,法力無邊,續航能力不行,只要感覺累了,立刻倒頭就睡。就是這么一主!但是這個登翻宇宙洪韜確實用現在的話來說,那妥妥的學霸!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本來沒他什么事,而且這主真的在大悲樓里研究佛法。按理說一心向善的妖怪,哪怕屢教不改的,羅漢爺都會盡可能的去度化他人。比如羅漢爺九度黃淑女!九次度化才最終讓黃淑女真正的皈依佛門。而這妥妥是個學霸,不用你去催,天天的愛好就是看書學習。那為什么羅漢爺非抓它不可呢?因果循環,有因必有果。他看佛書感覺看多了自己就能成佛,魔就是魔!而且他從混沌中逃脫,又吃了女媧捏的泥人。而這個泥人不偏不倚,正好是濟公前世的正身。并且當初濟公,就是降龍羅漢。
而且最主要的是傳說古印度有一個惡魔叫波旬,他煽動那竭國人殺害僧人,并將所有佛經劫持到那竭國。龍王用洪水淹沒那竭國,將佛經藏于龍宮。后來慶友降伏了龍王取回佛經,立了大功,所以被世人尊為“降龍羅漢”而波旬又剛好和登翻宇宙洪韜是好友,被羅漢爺教訓后,賊心不死。找到了登翻宇宙洪韜,讓他幫幫自己。起初登翻宇宙洪韜是不愿意摻和此事的,但是吧,這人軸,還小心眼,聽不得別人對自己的詆毀。聽了波旬添油加醋的話,就差把洪韜祖宗罵遍了。這要再不出手,就說不過去了。隨后給了波旬一些法力,又給了一些法器,這讓波旬替自己去教訓濟公。正所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波旬也是背著洪韜對降龍一頓輸出。奈何人是劇中人,沒打過。跑了,這筆怨就一直種下來了。后來波旬渡劫成功,傳說已達欲界第六層天他化自在天的天主。佛家稱為:第六天魔王,也稱:六梵天主!
以世人的欲樂為自身的樂趣,故不愿修行人自絕于欲樂,常在人間破壞佛教、佛法,以誘惑、脅迫等方法企圖阻礙行者修道,使其沉溺在欲樂當中。但是,怨念尤其是對降龍的怨念已為千年!化為實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