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韋陀擾羅漢拿真身,羅漢爺化解矛盾
書名: 濟公傳之八魔煉濟顛作者名: 舊城老歌本章字數: 1585字更新時間: 2024-11-01 13:03:35
韋馱菩薩是佛教八大將軍之一,是佛教中的護法神。拜韋馱菩薩并不會對運勢產生影響,因為一個人的運勢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的,包括個人行為、心態、環境等等。
另外,佛教中的護法神和民間信仰中的神明并不一樣,它們不屬于同一體系,拜護法神并不會影響其他神明的存在和力量。
想當初羅漢爺濟公出了靈隱寺在杭州沿街化緣,他還順手把靈隱寺山門口的韋陀塑像抗在了肩上。在化緣的路上,杭州的人都認為濟公瘋瘋癲癲的,甚至有人一位濟公投了寺廟的韋陀塑像。就連濟公的弟子陳孝對師父的行為也感到丟臉,拉著師弟楊猛躲到了一邊。然而濟公仍舊我行我素,扛著韋陀塑像在杭州城游行。濟公扶危濟困降妖除魔讓杭州的百姓稱道,但他們卻對濟公扛著韋陀塑像的行為并不理解。尤其是在在盜取五雷八卦天師符的時候,趙斌假扮成韋陀的樣子出現在眾人面前,以濟公召喚的方式去秦檜丞相府盜取天師符。很多口頭上拜濟公為師的杭州土豪都沒有做到。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便是杭州首富周半城以貌取人,將打扮邋遢的濟公擋在在府外。當濟公留下的韋陀塑像幫他鎮壓了家里的狐貍精后,他想到的也只是花錢購買韋陀像,而不是拜濟公為師。而韋陀其實和濟公并沒有直接聯系,濟公是明代禪宗高僧,以其慈悲、智慧和行善的精神聞名,而韋陀是佛教大乘經典《華嚴經》中的重要角色之一,被描述為佛陀釋迦牟尼的弟子之一,具有慈悲和智慧。但是濟公背韋陀佛像,鎮壓妖狐,同時還讓徒弟假扮韋陀。但是最后人們都記住了濟公長老的功德,仿佛韋陀并沒有做任何事,更多時候更像是濟公手里的道具一樣。
所以陳亮拿著羅漢爺金身進去時候,韋陀出現在陳亮面前,笑瞇瞇的看著陳亮,而陳亮此時救師心切,也顧不得韋陀。徑直朝里走去,但是陳亮仿佛原地踏步一樣,進去了又出現在韋陀面前,而韋陀也沒說話,就是笑著看陳亮。
陳亮發現自己進不去了,而每每出現在韋陀面前,心里也有些明白,畢恭畢敬的對著韋陀深鞠一躬,說道:“高僧殊不知我師父正在里面,而現在我無法進入,希望高僧指引,待我將真身交于師父,如有得罪高僧之處,我甘愿受罰!”韋陀哈哈大笑,說道:“你師父是誰??!”陳亮回答道:“濟公長老!”韋陀點點頭說道:“濟公如今自身難保,施主又何必執著呢,聽老僧的話,遠離此是非之地!”大悲樓也不是不祥之地,你凡夫俗子,肉眼凡胎。你可以退下了,陳亮著急將濟公的真身送進去,但是看眼前的主絕對不是好招惹的,無奈只能低頭再三懇求。韋陀笑呵呵的說道:“如施主硬要進大悲樓救那降龍羅漢,施主要留下三魂七魄中的一魂三魂。”前面章節我們講了,所謂三魂七魄為:天、地、命三魂,天魂:代表人的靈性、智慧以及和天地的聯系。地魂:關聯于人的生命力、情感以及和地的聯系。命魂:被認為是生命的根本,與人的意識、精神緊密相關。
和魄:代表平衡之力,與身體健康和情緒穩定有關。
義魄:關聯于生死之義,可能涉及人的道德觀和責任感。
智魄:代表智慧,與人的認知能力和理解力有關。
德魄:體現品行,關聯于人的道德品質和行為準則。
力魄:代表力量,與人的體力和行動能力有關。
氣魄:象征正義之氣,與人的正氣和勇氣有關。
惡魄:代表邪惡之心,可能涉及人的負面特質和沖動。
這些魂魄被認為是構成人精神與物質世界的要素,當人死亡時,七魄先散,然后三魂再離。而韋陀告訴陳亮如果強行進入,留下一魂三魄,既:天魂留下,氣魄、義魄、智魄留下。通俗來講,舍掉這一魂三魄相當于代表這個人已經處于病魔纏身,并且神經混亂。通俗來講就是:“智障!”
陳亮一身冷汗,但是眼前僧人的確不是對手,如果貿然出手恐怕會傷及性命,介時別說自己,就是師父的金身也搭進去。但是看著眼前僧人如此堅定的模樣,陳亮一狠心,說道:“罷了,既然高僧要我三更死,我也活不到五更。如果高僧愿意,待我將師父的金身送進,隨后任憑處置?!表f陀欣慰的點點頭說道:“好!”只聽大悲樓里傳來一聲:“好,好個屁!你一個當神仙的騙,騙小朋友,你這不就是欺負老實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