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境電子商務高質量發展問題研究:以航空運輸物流為例
- 涂玉華
- 3字
- 2021-12-30 12:48:46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意義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各國經濟增速放緩、互聯網絡日趨成熟等因素的影響下,跨境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型的電子商務交易模式,對各國的影響逐漸加深。跨境電子商務指處于不同國家或地區的交易主體,以電子商務平臺為媒介,以信息技術、網絡技術、支付技術等為技術支撐,通過互聯網絡實現商品的陳列、展示、瀏覽、比價、下單、處理、支付、客服等活動,通過線下的跨境物流實現商品從賣方流向買方,并完成最后的商品配送,以及與之相關的其他活動內容,這是一種新型的電子商務應用模式。傳統國際貿易通過電子商務的應用,實現了商流、信息流、資金流等即時溝通與傳遞,削弱了舊有的時間與空間障礙;電子商務沖破國家的界限,通過互聯網絡的無邊界特征,能夠滿足不同國家消費者的需求,擴大了市場與商機。
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正進入新常態階段,經濟增速逐漸放緩,實體經濟與傳統進出口貿易發展疲軟,電子商務及跨境電子商務保持高速的增長速度,發展前景不容忽視。跨境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型的國際貿易方式,在當下成為中國整個社會的熱點,已經成為外貿乃至整體經濟發展的全新動力引擎。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可以說是大勢所趨,2015年,盡管全球貿易增速放緩,中國跨境電子商務增速亦有所下降,但是中國跨境電子商務增速仍大幅高于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增速,中國進出口貿易中的電商滲透率持續增長。2017年,中國跨境電子商務(包括批發和零售)交易規模達4.8萬億元,同比增長28%,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額占中國進出口總額的19.5%。2018年中國跨境電子商務進出口貿易額達8.5萬億元,2019年跨境電子商務占中國進出口貿易比例提高到20%,年增長率將超過30%。預計到2021年,中國跨境電子商務交易規模將達13萬億元,約占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的37.6%。
縱觀其運行軌跡,跨境電子商務在中國發展如此迅猛,主導要素包括:一是國際貿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加快,“聯合國貿發組織”數據顯示,自2002年以來全球貿易的平均關稅降至約2%,貿易限制措施呈減少趨勢,約四分之三的國際貿易自由進行,中國進口商品多項稅收優惠將利好跨境電子商務,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稅收調節方案,其中重點包括進口關稅、消費稅等調整;二是中國傳統外貿發展進入增長平緩期,受國際經濟環境復蘇緩慢以及國內勞動力成本上漲因素制約,2017年傳統外貿同比增長3%左右,遠低于GDP增長水平和年初對外貿增長的預期,作為“三駕馬車”之一的外貿產業急需培育和產生新的驅動力量;三是剛性國際貿易需求在互聯網時代,尤其是國內電子商務持續繁榮情況下,為滿足現實市場特性而進行了自我的修復和再造,終促成跨境電子商務運作模式的逐漸成形;四是國務院頻發文力挺“互聯網+外貿”且陸續出臺扶持政策,以政府主導的態勢,通過試點帶動的舉措,引導跨境電子商務從市場化的無序發展狀態迅速轉入多樣化、規模化的快車道發展狀態。
以阿里巴巴、Amazon、eBay為代表的全球性電商企業紛紛布局跨境電子商務市場,全球性快遞企業 UPS 也于2014年10月7日宣布收購跨境電子商務企業 i-parcel,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跨境電子商務企業也不斷涌現,如 Kaymu、Jumia、Ozon、Ulmart、Kogan、Avenida、Cdiscount、Flipkart、Snapdeal 等。跨境電子商務關聯企業也不斷發展,如各國郵政系統、UPS、ExPress、順豐等物流企業,支付寶、PayPal、Yandex Dengi、Qiwi Wallet、Boleto Bancario 等支付企業、Facebook、Twitter、VK、Linkedin等社交網絡。
跨境電子商務市場正在全球快速擴張,備受各國政府與相關企業的重視。以中國為例,中國在鄭州、杭州、寧波、上海與重慶5個首批跨境電子商務試點城市后,又陸續批準蘇州、深圳、平潭、長沙、銀川、牡丹江、青島、哈爾濱、煙臺、西安等試點城市。2015年3月7日,中國政府批復同意設立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也是中國第一個跨境電子商務試驗區。近幾年,中國政府、各職能部門、各地方政府紛紛出臺一系列政策與措施,旨在扶持與推動跨境電子商務,許多相關制度與流程逐漸得到完善。這些都標志著跨境電子商務時代的到來。
雖然帶有國際貿易及電子商務的痕跡,但是跨境電子商務不等同于傳統國際貿易以及電子商務,其特征鮮明,主要有:
(1)交易主體不拘泥于單個國家,突破了地域,強調交易雙方要位于不同的國家或地區;
(2)國際貿易注入互聯網絡及信息技術等新元素,不再拘泥于傳統線下或郵件的溝通,交易、支付與溝通都轉向互聯網絡;
(3)通過跨境物流實現商品的空間位移,需求更加多樣化,流程更加復雜化。在國際貿易發展推動下,因為商品需要從交易主體的賣方所在國境運輸到買方所在國境,在空間運輸層面需要跨越不同國境或關境,從而產生了跨境物流,更常用的概念是國際貨運,表現為大宗商品通過陸運、海運、空運、管道或者國際多式聯運方式實現從賣方流向買方。
國際貿易背景下的跨境物流屬于廣義上的概念,廣義的跨境物流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之間進行的物流服務活動,跨境物流是物流服務發展到高級階段的一種表現形式。在跨境電子商務背景下,跨境物流帶有顯著地電子商務特征,商品運輸不再表現為大宗商品的跨境空間位移,通過跨境物流模式實現小批量、多頻次的商品跨境空間位移,所以這屬于狹義上的跨境物流范疇。由于本書著重分析跨境電子商務背景下的跨境物流,所以屬于狹義層面的跨境物流,如無特殊說明,本書提到的跨境物流即為服務于跨境電子商務活動的狹義上的跨境物流概念。狹義上的跨境物流特指在跨境電子商務背景下,因為交易主體分屬不同的國家或地區,商品從賣方流向買方時需要跨越不同的國家,有時還需要跨越多個國家,同時會涉及多個國家的通關與商檢,從而實現商品從賣方向買方的空間位移,并在買方所在國家實現最后的物流與配送活動,以及與之相關的一系列相關活動。
作為一種新興事物,跨境電子商務飛速發展,與此同時,也帶動了許多關聯業務的發展,如跨境物流、跨境支付、通信與網絡等。與傳統國內電子商務相比,跨境電子商務尚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新事物的出現給人們會帶來新的挑戰,需要對其進行較為全面的認識與解讀,人們對跨境電子商務的認識與了解也需要一個過程。跨境電子商務在發展過程中,會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也會面臨諸多發展機遇與挑戰。在跨境電子商務交易中,不僅有跨境電子商務,還有跨境物流、跨境支付、海關與商檢、通信等業務關聯組織,這些組織相互影響,彼此存在業務關聯關系,也會受到組織內部與外部各種環境的影響,這些要素一并構成了跨境電子商務生態系統。在跨境電子商務生態系統中,以跨境電子商務與跨境物流最為關鍵,是構成系統的關鍵要素。電商與物流相伴共生,是影響電子商務交易的重要環節,衍生于電子商務的跨境電子商務,也同樣面臨這一狀況。如何實現跨境電子商務與跨境物流的協同,對跨境電子商務生態系統意義重大。
本書的研究意義在于:①在梳理跨境電子商務物流發展態勢的基礎上,將生態系統理論應用于跨境電子商務物流研究,提出了新的研究視角;②通過梳理跨境電子商務物流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并給出具體的解決方式及實現路徑,為推動跨境電子商務物流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參考價值與借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