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村里就要出去逛,本村逛遍了,逛到隔壁村,然后隔壁的隔壁,越走越遠,終于迷路了。找人問路:“去溪村怎么走?”那人指了路,問:“從哪兒來的?”忍不住笑:“溪村?!?
村里小區房地產開發搞得早,主題養老,最早入住那批多是高校退休的教職員工。有一回兩個人在業主群里爭論得太激烈,我給“拉架”,過后其中一個私信給我:“感謝從中調解,聊發少年狂,讓老兄見笑了?!焙髞碇?,稱我老兄這位八十多歲了。
在村里養蜂人家買蜂蜜,賣蜂蜜的給張名片,說十里八村提到他都知道,隨后問:“小區的吧?”附近的人說到小區就是說的我們小區,以前公交車的站名就叫小區。納悶他怎么知道的,他笑道:“溪村小區閑人多。”當地春秋兩季農民干活的時候,我們四處逛得最起勁,難怪被稱做閑人。
前幾天跟另一個八十多歲的鄰居交流閑逛路線,說到他剛發現的一條新路,也是亂逛到那兒跟人打聽來的?!拔覇査ハ逶趺醋?,嘿,他指給我這條路。”老爺子得意地搖頭晃腦。我不由得嘆氣。人家準奇怪,怎么溪村這么多人找不到家。
剛剛在鄰村樹林里迷路,跟開農用車的兩口子問路,他們照例問從哪兒來的,聽說溪村,他們搖頭說:“不是本地人,在溪村住是吧?”難為他們描述準確,趕緊雞啄米般點頭。
看過一個旅拍,外國人問一個中國女孩從哪兒來,女孩說從中國來;外國人又問從中國哪個城市來,女孩說上海,想想又說重慶,最后解釋說她是重慶人一直住在上海。提問的人滿臉問號。
你從哪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