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十一節(jié) 乳蛾案

案一 柴葛解肌湯治療邪熱壅滯案

宋某某,男,5歲,2007年6月20日初診。

主訴:發(fā)熱2天。

現(xiàn)病史:患兒就診前一天晚上蹬被受涼,于凌晨1時開始發(fā)熱,體溫最高38.8℃,予對乙酰氨基酚口服及物理降溫,熱稍退;今晨體溫復(fù)升,遂來診。刻下癥見:發(fā)熱,無汗,咽痛劇烈,口干欲飲,流濁涕,納少眠差,無嘔吐,大便秘結(jié),小便短黃。查體:體溫38.8℃,精神差,煩躁不安,面色紅赤,口唇紅,咽紅,雙側(cè)扁桃體Ⅰ度腫大;心、肺未及異常。血常規(guī):白細胞總數(shù)15.8×109/L,中性粒細胞百分比78.4%,淋巴細胞百分比21.2%。舌脈:舌紅,苔薄黃,脈浮而微洪。

中醫(yī)診斷:乳蛾。辨證:邪熱壅滯。

西醫(yī)診斷:急性扁桃體炎。

治法:解肌透熱,清熱利咽。

處方:柴葛解肌湯加減。柴胡24g,葛根24g,生石膏30g,黃芩9g,羌活9g,獨活9g,白芷9g,赤芍12g,白芍12g,板藍根12g,炒牛蒡子12g,炒萊菔子12g,生甘草6g。3劑,日1劑,水煎服。囑飲食清淡,忌食油膩、生冷等食物。

二診(2007年6月23日):患兒服藥后微汗出,發(fā)熱漸退,大便調(diào),現(xiàn)體溫37.1℃,咽無充血,雙側(cè)扁桃體I度腫大。復(fù)查血常規(guī):白細胞總數(shù)9.2×109/L,中性粒細胞百分比58.4%,淋巴細胞百分比 44.2%。證屬熱病后期,津氣兩傷,余熱未盡,治當清瀉余熱、益氣養(yǎng)陰,改竹葉石膏湯加減。

處方:淡竹葉12g,生石膏15g,太子參15g,麥門冬9g,清半夏6g,焦山楂12g,焦神曲12g,焦麥芽12g,炒萊菔子12g,炙甘草6g。4劑,日1劑,水煎服。

盡劑而愈。

按:

患兒感受風寒邪氣,郁遏衛(wèi)表,太陽經(jīng)氣不利,則見流涕;循經(jīng)入里,正邪交爭而發(fā)熱;里熱熾盛,津液被灼,則見口渴;邪熱壅滯咽喉而致咽痛,熱擾心神,則見心煩不眠;脈浮而微洪是外有表邪、里有熱邪之佐證。治以清熱利咽,解肌透熱,方選柴葛解肌湯加減。《成方便讀》云:“治三陽合病,風邪外客,表不解而里有熱者。故以柴胡解少陽之表,葛根、白芷解陽明之表,羌活解太陽之表,如是則表邪無容足之地矣。然表邪盛者,內(nèi)必郁而為熱,熱則必傷陰,故以石膏、黃芩清其熱,芍藥、甘草護其陰,桔梗能升能降,可導(dǎo)可宣,使內(nèi)外不留余蘊耳。用姜、棗者,亦不過借其和營衛(wèi),致津液,通表里,而邪去正安也。”方中柴胡、葛根辛涼解肌透熱,生石膏清氣分熱,板藍根、牛蒡子、赤芍、白芍、黃芩清熱解毒,活血利咽;羌活、獨活辛溫暢衛(wèi)透邪,疏表散熱。諸藥合用,使陽邪外透,里熱得清,清熱而不留邪,透邪而不傷陰。藥證相符,故療效顯著。

案二 利咽湯治療肺胃熱盛案

高某,女,4歲,2007年4月11日初診。

主訴:咽痛3天。

現(xiàn)病史:患兒3天前進食油炸食品,次日發(fā)熱、咽痛,當?shù)蒯t(yī)院診斷為急性扁桃體炎,靜脈滴注頭孢唑啉鈉并口服抗病毒口服液2天,熱退,仍咽痛,遂來診。刻下癥見:咽痛,影響進食,流涕,無發(fā)熱,干咳無痰,納差,口渴,大便干,小便調(diào)。查體:形體略瘦,口唇紅,咽紅,扁桃體Ⅱ度腫大,左側(cè)可見多個膿點;聽診雙肺呼吸音清,心、腹未及異常。血常規(guī):白細胞總數(shù)15.5×109/L,淋巴細胞百分比22.8%,中性粒細胞百分比76%。舌脈:舌紅,苔薄黃膩,脈浮滑數(shù)。

中醫(yī)診斷:爛乳蛾。辨證:肺胃熱盛。

西醫(yī)診斷: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

治法:清熱解毒,利咽消腫。

處方:利咽湯加減。金銀花15g,連翹12g,板藍根15g,炒牛蒡子12g,玄參9g,麥門冬9g,急性子9g,錦燈籠9g,生地黃9g,生甘草9g。4劑,日1劑,水煎服。囑飲食清淡,忌食油膩、生冷及不易消化的食物。

二診(2007年4月15日):無咽痛,咽癢,咳嗽,無發(fā)熱,納略少,二便調(diào),舌紅,苔薄白。病機同上,守法繼服,上方去急性子、錦燈籠,加僵蠶、蟬蛻各9g, 3劑,日1劑,水煎服。

盡劑而愈。

按:

乳蛾是兒科常見病、多發(fā)病,又名蛾子、喉蛾。發(fā)病急驟者,主要由風熱外襲、肺經(jīng)有熱或邪熱入侵、肺胃熱盛搏結(jié)于喉而致。臨床上常分風熱乳蛾和虛火乳蛾。風熱乳蛾又分為肺經(jīng)風熱和肺胃熱盛,前者治宜疏風清熱、解毒利咽,以銀翹散為代表方;后者治宜瀉熱解毒、利咽消腫,以利咽湯為代表方。虛火乳蛾又分為肺陰虛和腎陰虛,前者治宜養(yǎng)陰清肺、滋潤咽喉,以甘露飲為代表方;后者治宜滋陰清火、清利咽喉,以知柏地黃丸為代表方。

本案由肺胃熱壅、火毒熏蒸于咽喉所致,治宜疏風清熱、消腫解毒,臨床辨證酌加利咽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附:李燕寧教授治療乳蛾用利咽法的經(jīng)驗

咽喉為肺之門戶,少陰經(jīng)脈所過。“十人九咽炎”,頭面部炎癥多責之風、火,風可挾痰,痰可挾瘀。李師在臨床辨證的基礎(chǔ)上,酌情加利咽藥,并將利咽法分為以下幾類。

(1)疏風利咽:外感初期,咽癢為主者,治當疏風,可選荊芥穗、防風、射干、桔梗、桑葉、菊花、蟬蛻、僵蠶等。

(2)宣肺利咽:肺氣失宣、咽喉不利者,當以宣肺,可選射干、麻黃、桔梗、僵蠶、蟬蛻等。

(3)清熱利咽:咽痛為主者,須清熱解毒,可選輕清走上之品,葉、花之類藥物,如金銀花、連翹、薄荷、大青葉、黃芩、桔梗等。

(4)解毒利咽:局部紅腫者,以解毒為主,可選金銀花、連翹、牛蒡子、板藍根、蘆根、白茅根、山豆根等。咽痛劇烈者,可選山豆根、錦燈籠,清熱解毒、利咽消痰。

(5)散結(jié)利咽:局部腫大者,當以散結(jié),可選僵蠶、蒲公英、紫花地丁、夏枯草等。早期多用桔梗、夏枯草,日久常用海藻、昆布,更久則用蟲類藥,如全蝎、蜈蚣。

(6)活血利咽:病程日久,癥狀頑固,咽癢致咳嗽、喉中有異物感者,當活血利咽,可選赤芍、牡丹皮、急性子、貫眾、馬勃、土牛膝、白茅根、威靈仙及蟲類藥等。

(7)化痰利咽:因痰致咽喉不利或伴有其他癥狀者,當化痰利咽,可選半夏、僵蠶、白芥子、全蝎等。溫肺化痰,可選陳皮、橘紅、半夏、干姜等;清肺化痰,可選夏枯草、半夏、皂角刺、海藻、昆布等。

(8)養(yǎng)陰利咽:咽干、咽癢者,當養(yǎng)陰潤肺、生津利咽,可選麥門冬、天門冬、玄參、青果、木蝴蝶、胖大海、桑葉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徐州市| 洪雅县| 黄浦区| 黄龙县| 固安县| 汝南县| 乌鲁木齐县| 绵阳市| 通海县| 常德市| 平乐县| 南澳县| 东明县| 上高县| 岱山县| 德惠市| 棋牌| 平陆县| 松滋市| 张北县| 赣州市| 桂林市| 宁南县| 醴陵市| 新津县| 延庆县| 江津市| 莱州市| 安陆市| 嘉祥县| 潜山县| 张家界市| 德安县| 庄浪县| 沙坪坝区| 剑阁县| 澳门| 永川市| 中宁县| 化隆| 中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