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會課可以這么上:放大招施小計
- 全遠姬主編
- 2270字
- 2021-09-18 16:12:43
我們一起越來越好
福田區外國語學校(南校區)小學部四年級?余坤陽
學習目標
(1)讓學生正確認識“小團體”,學會區分“正能量小團體”及“負能量小團體”。
(2)激發學生心底的善良,鼓勵他們追隨內心去交友。
(3)形成班級良好的相處氛圍。
學習要點
(1)正確看待班級“小團體”現象。
(2)引導學生正確交友。
設計初衷
現在的學生相對早熟,想法非常多。進入高年級后,學生們容易“抱團”形成一些“小團體”,其中有因愛好等而形成的“正能量小團體”,也有因其他原因而形成的“負能量小團體”?!柏撃芰啃F體”對團體外的伙伴會采取排斥的態度,破壞了班級的凝聚力,甚至會導致一些學生被冷落、孤立,不利于積極向上的班級氛圍的培養。
因此,教師希望通過班會課引導學生正確地看待交友問題,敢于拒絕“負能量小團體”,擁抱“正能量小團體”。
活動過程
1. 激趣導入
視頻1:播放一段學生的小視頻,或展示一個學生的心里話,視頻(文章)中,學生因為班內小團體的原因,不能自由地交朋友,被要求“不許和她玩”,這令她非常不好受。當她要堅持自己的想法時,卻遭到了小團體內同學的排擠,她很無助也很煩惱,不知道該怎么辦,想求助于老師。
視頻2:播放另一段學生的小視頻。周末幾個學生在小公園滑滑板,互相教學指導,既互幫互助又一同競爭,玩得很快樂,玩滑板的技術也在不斷進步。
2. 癥結陳述
課前發問卷,課上展示結果。
(1)我們班級中是否存在“小團體”現象?
(2)如果存在,你是否是某個“小團體”中的一員?
(3)這個“小團體”是因為什么聚結在一起的?
(4)如果你曾是或現在正是這個“小團體”中的一員,那么在團體中,你個人的感受是怎樣的?
(5)你們這個“小團體”的領導人是誰?為什么他會成為領導人?
(6)你是否被個別“小團體”排擠過?
(7)你對“小團體”這一現象有什么感受?
3. 群策群力
列舉大家所出的主意。
(1)學生分享自己的“小團體”故事:例如,自己正身處怎樣的小團體,這個小團體是因何而聚結的,在一起會做什么樣的事情。也可以分享“小團體”帶給自己的煩惱。
(2)“團體”是一個中性詞,有正能量和負能量之分。一個正能量的團體是不會“排擠”他人的。例如“興趣類”的團體可能存在準入門檻,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其中的一員,但是對于他人來說,這是一個友好的團體。
(3)敢于堅持自己的內心,和自己想交的朋友堅定地交往,不要害怕被排擠,每個人都是值得被愛的。要堅持自己的內心,捍衛自己的善良,多加入學習、興趣類“小團體”,在其中找到共同成長、進步的樂趣。
(4)“小團體”中的靈魂人物也就是領導者非常重要,領導者應當是一個樂觀、積極、寬容的人。
(5)遇到“負能量小團體”可以及時向老師、班干部請求幫助,不可任由“負能量小團體”影響班級積極向上的氛圍。
4. 合作探究
討論:什么是“正能量小團體”?我們班級中都存在怎樣的“正能量小團體”?在這樣的團體中能收獲什么?(預設:滑板小團體、足球小團體、籃球小團體、音樂合唱小團體、周末學習小組……收獲:快樂、滿足、進步、提升……)
5. 點評分享
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做的事,迷茫時可以大膽地去向老師、同學尋求幫助,找到興趣上的同好,加入一個積極向上的團體,并在這個團體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在進步中收獲快樂與幸福。
不要害怕面對“負能量小團體”,不要害怕被排擠,要看清自己的內心,堅守自己的善良,老師、同學一定會幫助你。
6. 總結深化
(1)告訴學生所經歷的“誤會”“委屈”都是正常的,大家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經歷,不要怕,不要慌。
(2)鼓勵學生借助多種途徑表達自己的困擾。
(3)推出“班級留言本”,鼓勵學生大膽地在“班級留言本”中寫出自己的想法。
(4)課下開展“尋找共同興趣”活動,幫助學生找到能促進自己進步的“小團體”。
即刻反思
1. 預設與生成情況的表述
從整體上看,學生們能很好地理解教師的上課意圖,活動開展得也很熱烈。但是由于班級中“興趣類”的小團體不太多,導致學生們在分享自己的故事時比較單一,甚至有的把“一起過生日”歸入“小團體”事件。
在表達被“負能量小團體”所影響的煩惱時,老師很希望學生們敢于表達,但大部分學生都礙于情面或是怕受影響而不敢表達,只有零星一兩人談了談自己的故事,并且是這樣表達的:“他們有時候一起玩兒,就不帶我,我想玩兒他們不讓?!钡鶕罄m的了解,這并不是排擠,只是同學們偶爾“不想和你玩兒”或“這個時候不需要你加入”。
2. 課堂調整
本節班會課主要強調如何正確看待“小團體”問題,所討論的“小團體”可以是“負能量”的由所謂“友誼”組成的小團體,課下團體中的成員大都黏在一起,可能在團體內交流他人的壞話,還可能做違紀的事情,甚至長期“排擠”他人,但是偶爾一兩次不讓在一起玩兒不可歸類為“排擠”。
3. 課后建議
在課堂上應該就“小團體”這個詞下一個比較明確的定義。定義環節應當放在播放視頻后,可以在這個環節多花一些時間和同學們一起討論,精簡“群策群力”“合作探究”環節??梢試@加入“正能量小團體”這個中心開展討論,讓討論更有深度。
簡要點評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小學生們容易跟著感覺走,被淺顯的感受“群分”成若干團體。因此,如何組成團體不能讓這些懵懂的學生們由著性子來,恰當的教育、引導十分必要。本課著眼于這樣的話題,旨在讓學生們認清團體的性質,聽候正能量的召喚,在各自的團體中發揮積極的作用。本課還特別觸及了團體合作的優化問題,要想最大限度地發揮團體的能量,每個成員都必須自覺地抑制負能量。這樣的課程設計,能夠讓學生在審視活動的過程中看清自己的行為,從而甄別團體的優劣,構建自己的理性認知并選擇自己的行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