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強之歌(2014年卷)
- 中國殘疾人聯合會
- 1357字
- 2021-09-24 18:35:46
他不能行走,卻用十指緊扣知識的階梯
1951年春季的一天,使王志沖永生難忘。這天他突發惡疾,并迅速惡化,腰背不能彎曲,腿腳不能走路,脖子不能轉動,后來四處求醫,幾經輾轉,才確診為強直性脊柱炎。這對青春年少、意氣風發、一心想當作家的王志沖來說無疑是一個致命打擊!因為從此他再也不能和同學們坐在教室里讀書,無緣再報考憧憬已久的名牌大學。頸椎、脊柱、下肢的完全僵直,只能讓他整天平臥在床;無以名狀的膝關節疼、膝蓋畸形、髖關節強直,令他晝夜痛不欲生。王志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黑暗,跌入深不可測的生命低谷。身還在,心也在,夢更在。要么跟病魔斗,要么做病魔的死囚。倔強的王志沖選擇了前者。“既然命運剝奪了我行走的自由,但我還有雙手,還有眼睛,還有耳朵……那就讀書吧,只有知識,可以鋪筑追夢之路。”仰面朝天,成了王志沖讀書的唯一造型。舉手之勞,成了他獲取知識的唯一方式。這時,我想象著年少的王志沖閱讀的情形:他仰面僵臥,雙手把書向上舉起,再讓文字的甘露從高處一滴一滴地掉下來,去滋潤心中的饑渴。手向上舉,一小時可以,三小時可以,五小時呢?五天呢?五個月呢?王志沖的手酸了,眼酸了,心也酸了,每天滿頭大汗與滿臉淚水交織在一起。更為無奈的是,病痛無時無刻不在消磨著他的意志和靈魂。七百多個日日夜夜的艱難困苦已經超出了他的忍耐極限,仿佛死亡之約每一刻都會來臨。王志沖的情緒再次消沉沮喪,精神瀕于崩潰的邊緣。盡管母親的關愛、鄰居的幫助、同學的問候像一點點溫暖的燭光,但依然無法完全驅除他內心的陰影。如果人們處在十字路口可以徘徊,王志沖已經沒有了可以徘徊的十字路口,在他的前方,是一段可以隨時阻斷去路的死胡同。
“那時候我真的快要堅持不下去了,是恩師的探望帶來了轉機。”王志沖的回憶里有一種悠遠的釋然。
那是一個周末,學校圖書館的湯老師拎著沉甸甸的網線袋,登門探視王志沖。網線袋里不是營養品,而是湯老師悉心挑選的一摞書。其中一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讓王志沖欣喜不已,這本早有耳聞的書名喚醒了他行將跌近冰點的希望。
“既癱瘓又雙目失明的保爾·柯察金深深感動了我,也激勵著我要‘站’起來!”已近八十歲高齡的王志沖安靜地講述著,平緩的語氣里是不可逆轉的堅定。
在讀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后,王志沖下決心徹底改變自己的生活和未來。很快,王志沖的床邊放起了俄語課本、俄語詞典、練習簿,他的臥床自學開始了。從字母拼寫、讀音到詞法、句法,王志沖從零學起,每天堅持學習約十個小時。每當遇到讀音難辨、句法疑惑時,他就寫信向上海俄語廣播學校的老師求助,老師們不僅每信必復,而且回復很快。
那個年代,貧寒的家里根本不可能有風扇和空調。嚴冬,他就把雙手反套在棉襖袖子里看書寫字。盛夏,他脫掉背心,赤著胳膊在草席上練習。一本《俄華辭典》的邊角,被大汗淋漓的前胸長期洇濕,都泡爛了。而大開本的辭典擱在胸口壓力太重,他就索性拆成了三冊,以便查閱。拼命硬啃,是王志沖唯一的學習方法。終于,廣播學校破例照顧,讓老師帶試卷登門,坐在王志沖的床邊監考。
功夫不負有心人。王志沖十指緊扣知識的階梯,如愿以償地獲得了俄語學習結業證書,他所翻譯的短篇譯作也開始陸續發表。1957年,保爾·柯察金的原型人物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夫人訪華來到上海,王志沖有幸參加會見,并獲贈了奧斯特洛夫斯基的一套照片,他備受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