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首都圖書館
- 凡人三部曲之成長與愛情
- 劣毛
- 2564字
- 2021-09-29 19:43:13
然而,我并沒有在這一天達成愿望。因為當我詢問的時候,三四個圖書管理員對一個非超級大都市本地的、且沒有固定工作的人來借書這種情況從來沒有遇到過。
規定當中也沒有說不允許借,也沒有規定說可以借。
圖書館的借書費用簡直太低了,低到完全屬于為人民服務的那種。一年35元錢的費用,一次可以借兩本書,另外只需要二十元錢的押金。
那可是有三十萬冊藏書,我簡直要瘋了。如果不能夠辦到借書證的話,我不知道還有什么樂趣可言。雖然當時我并不知道在圖書館里借了書出來自己看著玩有什么實際的用途。
但鑒于我的人生經歷,我們從小對書籍的那種狂熱渴望,這是讓我有點壓抑不住要毀滅一切的沖動,如果沒有機會,我真的想放火燒了它。它不配存在。它不配在借書的那間屋里到處貼著這是一所沒有圍墻的大學這樣的鼓勵人們讀書的用語。
三個圖書管理員小姐姐請示了一個年長的奶奶級人物,這位元老并沒有把這扇門給我徹底關死,她說,你下周來吧,我們得請示一下。
我說,多交點押金也是可以的。應當避免我一個外地人把書拿跑了不還。她們說不是這個原因,主要是有規定。
我當然不能夠胡攪蠻纏。退了出去,等待漫長的下一周到來。
人的一生總是要經歷一些重要的轉折點。如果說在這之前我一直企望的要超越那些考上了高中的同學完全是一種妄念和執念的話,那么,當我真的辦到了借書證之后,這種企望就真正具有了可能性。
換句話說,無論我從事什么樣的工作,無論我做什么,只要我不是從文化上去向上超越,都應當是失敗。因為我是在文化考試當中被碾壓的。我的超越也必須是在這方面不管經由什么樣的上升不管用多長遠的時間去超越才是我想要的。我就是想要證明不通過主流的學校教育,也可以達到古代十年寒窗苦讀的效果。
至少我以為這是一個轉折點。至于是不是呢?我們需要漫長的時間來進行驗證。反正人們老是傳說: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好吧,也許他們說的是另一回事。我并沒有這樣的想法。只是單純地喜歡讀書而已。
那個時候雖然年齡不是很大,但也進過廠子也學過手藝也算是到外面的世界見過世面了。相對于我那些還在讀書的同學們來說,社會經驗是大大的超過了的。這是我的優勢。
雖然這個世界在這個時代并不看重這種優勢。但優勢的確還是優勢。至于在文化知識方面的差距我也仔細分析思考過了。比如說英語,這玩意兒就算了。因為它只是一門語言。
從整個人類的知識發展歷史來講,當然學習另外的語言的確是有益的。但是具體到我這個人以及我個人的目標,這另外一門的語言就完全是多余的,根本不能夠定義為知識一類,它如同我跟父親學木匠一樣的技能。
這就和我選擇不在學木匠這件事情上非要證明這個行業我也很行一樣無聊。在學校里就試過了,我不喜歡。所以我不會在這上面花一分鐘工夫。
我們再來看有關于數學,這牽涉到一個絕對天賦的問題。我并不是那種不需要老師就可以自學高中或者大學數學的人,別說沒有試過,肯定是找了高中數學書看過。的確有障礙。這玩意肯定也不是我能夠走得通的。
圖書館這么多書,我都要選擇些什么玩意看呢?太多啦,挑花了眼。
我只能從那些科普類書籍開始。
圖書館借書原則上是一次借兩本,且需在一個星期歸還。而我覺得一個星期可能兩本書不夠看,所以追問能否再借兩本,多交押金可不可以?
美麗的圖書管理員說是可以的,還是一本書押金十元。但總數不能夠超過四本,因為一個星期看四本已經是不科學的了。
我用塑料袋提著四本書回租房的地方,堂弟用很奇怪的眼光看著我,買的?這種眼光完全是整個世界對我不友好的那種代表性的看法,一個高中都沒有考上的人還要看書,真的就是有病。有什么用?不花心思多在這個世界鉆營想辦法多掙錢?
我自有的倔強和固執是無視這些看法的。自然是每到休假的那一天就去換書。剛開始這些科普類書籍讀起來很有意思,因為也不用用心去記憶就能夠大大拓展自己的視野和對世界的理解。雖然這仍然是非常幼稚的一點點知識,但對于一個我這樣水平的人來說,這不僅是眼界的增加,也是思考深度與廣度的增加。
如果說我以前只是在山里邊方圓十里的地方生活,就像井底之蛙一樣沒有見過井外面無邊無際的世界,那么,我離開老家到遙遠的北方,這就是身體離開了那座限制我的井,但我雖然身在北方的首都,我的智慧和知識卻仍然只局限于老家那方圓十公里的范圍,而這些科普類書籍就是讓我的智慧和知識離開原有狹小范圍的限制。
又因為我每天都要寫一點類似于日記的習慣,自然會對運用語言感興趣,找一些中外名著來看也就順理成章了。雖然說單純看名著并不能夠增加一個人的寫作能力,但看這些名著對我了解這個人類中單個人的存在以及他存在的理由和原因有了更清楚的認識。
比如說我自己,這種超越那些同學的要求就太低了。人活著不在于超越其它人而在于展現最好的自己,激發自己的潛能,以使自己最大可能性在這個世界表達天賦。
隨著閱讀量的增加,我面臨一個必須要面臨的困惑,因為,我竟然不具有過目不忘的本領。
這太傷我感情了。
我既然這么喜愛讀書,我的確也是在認真讀書,但是,讀一本書,能記得的真的少之又少。那我這種純粹只是讀的用處是不是值得嚴重的懷疑?我不懷疑才怪呢!
比如說我借閱一本《唐詩宋詞》看完了,即使我再看一遍,能背么?肯定不行。能照貓畫虎寫一點么?肯定不行。看過沒?肯定看過。這和沒有看過有什么兩樣?好像也沒有什么兩樣?
人家說的滿腹詩書氣自華。我這樣子讀書法子肯定行不通。只講讀書的數量而不講讀的質量是沒有意義的。
但是呢,非得要讓我把看的每一本書都背下來或者完全弄得像是我自己寫的那么熟悉也根本不是我所愿意的事情。
換句話說,我發現自己并不喜歡苦啃所謂的知識,并不愿意苦逼地為了超越為了上進而傻不楞登地讀書。這是我讀書得到的最準確的自我認知。
這個認知意味著,我并沒有打算通過讀書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因為讀書的那個苦,我不愿意吃。
假設認真讀,把每本書都讀得滾瓜爛熟的確能夠改變人的命運的話,我可能也不適合用這種方式來超越或者改變命運。這種認識使我解脫了,把讀書完全當成一種類似于游戲的愛好。它不再是使我需要皺眉去思考的煩惱,它是快樂的一件事了。
我能夠發現讀書的快樂。這是了不起的。
接下來我的讀書生涯就是我人生最快樂的時光。因為純屬愛好且不具有強制的目的性。這就是一件與普通工作完全不同的娛樂活動。但讀書,這個名稱,它本身所代表的又不是娛樂,是學習和上進的姿態。這是一個未成年人自我催眠所必要的重要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