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A
- 凡人三部曲之成長與愛情
- 劣毛
- 3064字
- 2021-09-13 08:04:25
那個年代是可復讀的。因為我的年齡還小,父親決定讓我復讀。因為我只是英語非常的差。差到分數只能是以個位數來衡量。
在三十多年后的今天看來,如果不是英語這玩意兒當成主科,有可能我也是一個棟梁之才正在為國家做大貢獻也不一定。
那個時候100分的滿分,數理化我還是都在95分以上。所以,我從來沒有認為我自己是個笨蛋。這個自我認定當然相當的重要。
但是,那個時候,我的語文也是不行。在后來我才弄明白原因:我不是那種喜歡把一本書抱在那里死啃的貨。而我們那個年代根本沒有課外書可看。
在我們的小鄉鎮上,既沒有書店也沒有可能有借書的地方。學校據說有藏書,但不是我們這些差生可以借出來看的。
我記憶最深刻的地方在畢業考試去了我們的鎮上,那是九零年,所有的父母都給孩子拿了50元的三天考試的生活費。鎮上有個新華書店。
這幫初中畢業生有一半的男生女生都在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中考里節約了吃飯的費用在書店買了童話故事。
所以,我認為當時我語文差,是因為我們真的沒有讀什么書,單是課本那點玩意兒,沒有意思。當然,為什么其它學習好的同學就能夠考得好呢?這實在值得深入思考。
父親讓我復讀的打算我并不感興趣。因為英語這一門課就把我卡死了。我完全沒有信心復讀一年把這玩意弄明白。
我搞不懂一個中國人為什么要學這鳥語。所以,我拒絕了再來一次的機會。
直到現在,我也沒有后悔過這次拒絕。但我仍然對把英語當成主課耿耿于懷。后來一旦聽到哪個專家說英語這玩意兒害慘了中國人,我一定會給他個大大的贊。
比如說鄭強教授。我就很喜歡這個人仗義執言。
當然,后來我又想,對那些英語學習好的同學來說,這的確是個能夠體現他優秀的條件。所以,我清楚,同樣的事情,對不同來的人來說,是完全不一樣的態度。對我不利的事對別人可能是有利的。明白這一點很重要,是一個成年人必須要知道的真理。
不過,當時十三歲,根本想不到這么多,反正自己學不好英語這玩意肯定是真的。也沒有打算將來再把英語學好。我的人生當中肯定用不到這玩意。
最有意思的是,當時我有一個非常叛逆的想法,如果一個人就安安心心地做一個農民,這不是很好嗎?有什么問題?既不影響這個世界,也不影響其它的人?只要我高興這樣就行了?這簡直太好了。為此,開心了好幾天。
小孩子為什么事兒高興幾天都是正常的。然后再也不會記得這件高興的事情。因為會有其它更高興的事情。比如說,我發現我在學校里有好感的那個女生也沒有考上高中,這簡直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
假設我有好感的女生考上了高中,我們班級里如果只我一個學生留在土地上當這個農民,這理想就很沒趣了。
你看,我們同學有去頂班當工人的,也有去當兵的,還有去進廠的。說實話,在我們鄉上那個小集市的鄉政府門口的紅榜上沒有找到我自己的名字,我一點兒也不意外,因為這是早就注定好的結局,只是我沒有過于地在意這個結局。
只是我發現喜歡的那個女生也沒有在這張紅榜上,這比我中了紅榜還要開心。這意味著,有一個可能,就是這個女生也只能像我一樣成為一個農民。兩個農民青年男女之間談個戀愛然后結個婚什么的不就很天經地義了么?
不得不說,小男孩的腦回路也很實際。假設這個女生考上了高中,我這個打算繼續“愛”這個女生的念頭就根本不會再繼續下去。想都不用想。現在想起來,誰說小孩子就沒有自知之明?那個女生叫A。
先不說這個女生長相如何身材如何,在小男孩的心里,這就是這個世界上自己值得去追求的目標了。并不是說A就是一個值得我堅持去追求的目標。
因為在簡單的腦瓜里根本沒有失敗這回事,絕對是相信,只要我一直堅持,永遠堅持追求這一個目標,那么,A絕對就天然地應當成為我的伴侶。
這沒有什么好說的。除非,我沒有努力過。
你看,追求人生伴侶,無非是一個始終堅持的過程,這沒有什么好難的。我堅持就好了。
至于A女生是不是也如這個小男孩一樣在心里堅持把另外的某一個男生當成堅持追求的目標這是另一回事,不予考慮。
我們得承認,在那個年齡,小腦瓜里還不能夠考慮更復雜的問題。堅持某個理念那是做得到的。
關鍵是A女生壓根兒不知道我喜歡她。這是最煩人的一個現實問題。不解決這個問題,我打算就在老家土地上耕種莊稼做一個好的農民的快樂就要大打折扣。
必須得告訴她。這太難了。比學英語還有點困難。當然,一想起來要當面告訴她:我喜歡你,想和你結婚生子。這場面就有點心跳加速完全要窒息而亡的感覺。
好吧,膽子還是太小。
關鍵是我覺得還有的是時間。完全不用著急。A女生說不準等著我表白呢?關鍵是,不能夠搞砸了。
重點問題是我們讀書的時候,大家都在一個教室,能夠天天看得到,而現在,根本就沒有機會見面。小男孩只是在自己的大腦中“愛”著A。而A很長一段時間對此一無所知。
這是人在這個世界常有的事。一個人愛著你而你不知道。這不是錯過,而是一種常態。我在很久以后才知道這種真相。但當時,并沒有太在意這種不斷的錯過,并不在意一個錯過接著另一個錯過。
因為重點不在于我沒有能夠和A進行真正意義上的愛情。而是我認真試著只愛一個人。就是我頭腦中的這個A。一開始,我清楚,這種我愛著的A和現實中的A是完全不同的。
我追求著的是一個理想狀態的女孩子。這就非常的大條了。而現實中的A會是我頭腦中的這個理想狀態嗎?不得不說這個問題像子彈一樣擊中了我。所以,我得有所行動。必須驗證這樣的一個問題。A=A還是A≠A。
如果說我們還有見面的機會,那就是趕集。山里邊的集市一般一個月只有九天,每次只有兩個多小時的繁榮聚集時間,在這個時間里就有遇到她的機會。一年總是要遇上七八次,但沒有什么交集。
膽小高傲的男生根本不會在集市上對女孩有任何表示,只是緊張地交錯而過,一次就夠了。仿佛只是要確證A存在,自己頭腦中那個完美的A就會一直存在。
然后,一年很快就過去了。男孩子才十四歲。這個時候也不太好說他就能夠做什么農活。耕田不會,種地也不會,大不了就是給家里割點豬牛草,去山里撿點柴禾。時間忽忽而過。
接下來,我就真的接受了我農民的命運。因為又到了上學的時間,我還在老家的山林間游蕩,多少有點兒慌了。雖然做一個農民并不是什么不正確的事,雖然沒有對A進行實質上的追求,也沒有任何的問題,完全不用擔心未來。但不擔心并不代表我就不會對未來進行思考。
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跳出來擋在面前,不可繞過。那些考上高中的學生是不是從此就注定比我這個立志當農民的人兒有前途了?這個問題越想越叫人生氣。以至于睡不著覺。這怎么可以?怎么可以就注定他們就比我有前途?我不服。我就是不服。
這種不服使得這個小男子漢要尋找一種實際可以操作的事業來做,以期在遠期超越那些考上了高中的人。當然全部超越他們也不是切合實際的,超過一個就可以。這個要求在現在看起來一點兒也不高。
但在當時,那就真的是一個非常遠大的目標。一個沒有考上高中的人想要憑借做農民這件事來超越一個高中生,這基本上就是說是那些高中生中一定有一個人類似于龜免賽跑中的免子會在后來的日子里睡懶覺,否則,根本就沒有可能。
而且,最讓自己感到開心的是,假如我真的在成年以前能夠超越某個高中生,那對能夠追求A就更有了把握。這不是從電視上還是書上看來的,一個男生要追求女生,能力是第一位的。
如果我能夠在沒有考上高中的人當中成為可以超越高中生的那個人,那么,天然就應當可以追求A。不用說,A也應當選擇我。現在想起來真的好笑。不過,那個時候,這是很嚴肅的事情。
畢竟成長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當年不知道并不代表后來我不知道。有的人很早可能就懂了這個道理。但是成長的速率每個人肯定不會一致。也許我就是一個成長速率很慢的那種人呢?比如說,大器晚成的。
這樣一想,還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