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園林植物養護基礎知識

第一節 園林植物概述

【新手必讀】園林植物的概念

園林植物是園林樹木及花卉的總稱。花卉給人普遍的印象是草本花卉類植物。花卉的廣義要領是指有觀賞價值的草本植物、草本或木本的地被植物、花灌木、開花喬木及盆景等。園林植物是城市綠化的主要組成部分,是改善和建設城市生態環境的主要因子。種植園林植物,利用有生命的植物來構成空間,達到綠化、美化、香化、彩化和藝術化人們的生活環境。

園林植物是指能綠化、美化、凈化環境,具有一定觀賞價值、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適用于布置人們生活環境、豐富人們精神生活和維護生態平衡的栽培植物。如今,人們對園林植物的功能賦予了新的要求。不僅要求園林植物具有觀賞功能,還要求其具有改造環境、保護環境以及恢復和維護生態平衡的功能。因此,園林植物不僅包括木本和草本的觀花、觀果、觀葉、觀姿態的植物,也包括用于建立生態綠地的所有植物。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園林植物的范疇也在延伸擴大。

一、植物的多樣性

世界上的植物種類豐富,分布極廣,形態結構多種多樣,有單細胞和多細胞的植物體。根據植物的不同特征,一般可以分為6類:藻類植物、菌類植物、地衣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和種子植物。其中藻類、菌類和地衣植物統稱為低等植物,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統稱為高等植物,如圖1-1所示。種子植物是地球上種類最多、形態結構最復雜的一群植物,也是和人類生活最密切的一類植物。

藻類、地衣、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具有葉綠素,屬于綠色植物,細菌和真菌體內不具有葉綠素,屬于非綠色植物。在自然界中,綠色植物和非綠色植物都有特殊的作用。綠色植物可進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含有葉綠素的植物組織在光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的過程,是有機物的合成過程,也是光能轉變為化學能貯藏在碳水化合物中的過程。植物體內的碳水化合物是合成脂肪、蛋白質等有機物的基礎。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唯一的最大規模的把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把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并釋放氧的過程,是地球上所有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的基本源泉。

圖1-1 世界植物種類

死的有機體經過非綠色植物 (細菌和真菌)的礦化作用發生分解,使復雜的有機物分解成為簡單的無機物,再回到自然界中,會重新被綠色植物利用。

植物在維持自然界的生態平衡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自然界中的碳素循環、氦素循環和礦物質循環等都以綠色植物為主要載體。可以說,植物是人類維持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

二、植物細胞

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一切有機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1838—1839年德國植物學家和動物學家提出細胞學說,它和能量守恒定律、轉化定律及生物進化論并稱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植物細胞由細胞壁、液泡和原生質體組成。原生質是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它由水、蛋白質、類脂、碳水化合物、核酸和無機鹽組成,原生質的重要特征是具有生命現象。在生活的植物細胞中,細胞壁以內由原生質組成的原生質體在形態結構上分化成細胞質、細胞膜、細胞核三部分。

三、植物組織

種子植物的植物體是由無數細胞構成的。當植物由小到大,隨著細胞數量的增多和所擔負的生理功能的不同,原來差異不大的柔嫩細胞,分化為形態、構造和功能各不相同的細胞群,并有規律地分布在植物體的一定部位。因此把形態、構造和功能相同,并有一定起源的細胞群叫作組織。植物體的每一個器官都是由許多不同的組織構成的。植物組織分為分生組織、薄壁組織、保護組織、機械組織、輸導組織和分泌組織。

四、植物器官

植物器官包括營養器官根、莖、葉和生殖器官花、果實和種子,如圖1-2所示。

(1)根 根是植物體的下行部,上部與莖相連,具有正向地性,一般在土壤中生長,其上無節,決不生葉。根的重要功能是固定植株、支持枝葉于空間;吸收水、無機鹽和部分二氧化碳。

植物的根按分布和層次分為主根、側根和須根;根按起源分為胚源根和不定根;根系分為直根系和須根系,按分布特性分為深根性和淺根性;按根的變態分為支柱根、呼吸根、板狀根、氣根、附生根和寄生根。

圖1-2 植物器官

(2)莖 莖的功能主要是聯系根和葉,起輸送物質和水分、支持和繁殖作用。

按莖的木質化程度的不同,分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包括喬木、灌木和半灌木,草本植物包括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植物。

按莖的生長狀態分為直立莖、匍匐莖、纏繞莖和攀緣莖。

按莖的分枝方式,有單軸分枝、合軸分枝和二叉分枝等。

莖的變態有地下莖的4種:根狀莖、塊狀莖、鱗莖、球莖,地上莖4種:莖刺、肉質莖、莖卷須和葉狀枝。

(3)葉 葉著生于枝節上,一般為綠色扁平,是由生長點周圍的突起葉原基發育而成,生長達到一定大小即停止生長,其主要功能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騰作用。

葉由葉片、葉柄和托葉3部分組成,3部分完全具備的如桃、梨等的葉為完全葉,3部分缺少的葉為不完全葉,如樟缺托葉、臺灣相思無葉片。葉在莖上排列的次序叫葉序,主要有四種:互生 (桃)、族生 (銀杏)、對生 (桂花)和輪生 (夾竹桃)。葉有單葉和復葉之分,按落葉方式分為常綠樹和落葉樹。

(4)花 花是被子植物特有的生殖器官,在形態學上,花是適于生殖作用的變態短枝,節間極短,花的各部都是變態的枝和葉。一朵完全花由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四部分組成。花萼通常綠色,花冠是花瓣的總稱。

(5)果 果實是被子植物特有的器官,是植物開花受精后的子房發育形成的,其中子房壁發育成果皮,子房內的胚珠發育成種子。

【新手必讀】園林植物的分類方法

一、園林植物按植物分類學分類

園林植物種類繁多,不論從研究和認識的角度,還是從生產和消費的角度,都需要對這么多的種類進行歸納分類。

人們根據植物的進化規律和親緣關系,將具有相似的形態構造、有一定生物學特性和分布區的個體總和定為“種”,相近似的種歸納為一屬,相近似的屬歸納為一科,從此建立了分類系統。常用的單位為界、門、綱、目、科、屬、種,并可根據實際需要,再加劃中間單位,如亞門、亞綱、亞科、亞屬、變種、變型等。界是最高級單位,種是最基本單位。如馬尾松在分類系統中的地位,如圖1-3所示。

全世界的植物大約有40多萬種,其中高等植物有30多萬種,歸屬300多個科,被子園林植物主要的科有:十字花科、薔薇科、豆科、菊科、茄科、蕓香科、百合科、葡萄科、莧科、唇形科、禾本科、石蒜科、鳶尾科、蘭科、毛茛科、仙人掌科、景天科、虎耳草科、木犀科、旋花科、芭蕉科、天南星科、棕櫚科、鳳梨科、桑科、山茶科、杜鵑花科、石竹科、睡蓮科、漆樹科、無患子科、錦葵科、報春花科、楊柳科、木蘭科等。蕨類植物、裸子植物中也有一些重要的園藝作物,如銀杏、鐵線蕨、油松、雪松、水杉、圓柏等,分別歸屬不同的科。

圖1-3 馬尾松在分類系統中的地位

二、園林植物按其生長特性分類

1. 喬木

樹體高大 (6m以上),具明顯高大主干者為喬木。

1)依葉片大小與形態分為針葉喬木和闊葉喬木兩大類。

針葉喬木

葉片細小,呈針狀、鱗片狀或線形、條形、鉆形、披針形等。除松科、杉科、柏科等裸子植物屬此類外,木麻黃、檉柳等葉形細小的被子植物也常被置于此類。

針葉喬木可按葉片生長習性分為兩類:

一類是常綠針葉喬木,如雪松、白皮松、圓柏、羅漢松等。

另一類是落葉針葉喬木,如水杉、落羽杉、池杉、落葉松、金錢松等,如圖1-4所示。

圖1-4 針葉喬木

闊葉喬木

葉片寬闊,大小和葉形各異,包括單葉和復葉,種類遠比針葉類豐富,大多數被子植物屬此類。闊葉喬木可按葉片生長習性分為兩類:

一類是常綠闊葉喬木,如白蘭花、桂花、扁桃、香樟等。

另一類是落葉闊葉喬木,如毛白楊、二球懸鈴木、欒樹、槐樹等,如圖1-5所示。

2)喬木類可依其高度而分為偉喬 (30m以上)、大喬 (21~30m)、中喬 (11~20m)和小喬(6~10m)四級,喬木類樹木多為觀賞樹種,應用于園林露地,還可按生長速度分為速生樹、中生樹、慢生樹三類。

圖1-5 闊葉喬木

2. 灌木

樹體矮小,通常無明顯主干或主干極矮,樹體有許多相近的叢生側枝。有賞花、賞果、賞葉類等,多作基礎種植和盆栽觀賞樹種。

1)根據葉片大小分為針葉灌木和闊葉灌木,如圖1-6、圖1-7所示。

針葉灌木只有松樹、圓柏樹和雞毛松樹等少量樹種,其余均為闊葉灌木。

圖1-6 針葉灌木

圖1-7 闊葉灌木

2)按葉片生長習性分為常綠闊葉灌木和落葉闊葉灌木兩類,如圖1-8、圖1-9所示。

常綠闊葉灌木

如海桐、茶梅、黃金榕、龍船花等。

圖1-8 常綠闊葉灌木

落葉闊葉灌木

如蠟梅、鐵梗海棠、紫荊、珍珠梅等。

圖1-9 落葉闊葉灌木

3. 藤本類植物

莖細長不能直立,呈匍匐或常借助莖蔓、吸盤、吸附根、卷須、鉤刺等攀附在其他支撐物上才能直立生長。藤本類植物主要用于園林垂直綠化,依其攀附特性可分為四類,如圖1-10所示。

圖1-10 藤本類植物依其攀附特性可分的類型

圖1-10 藤本類植物依其攀附特性可分的類型 (續)

三、園林植物按觀賞性分類

1. 草本觀賞植物

(1)一、二年生花卉 一年生花卉是指一個生長季節內完成生活史的觀賞植物,即從播種、萌芽、開花結實到衰老、乃至枯死均在一個生長季節內,如鳳仙花、雞冠花、一串紅、千日紅、萬壽菊等。

二年生花卉是指兩個生長季節內才能完成生活史的觀賞植物,一般較耐寒,常秋天播種,當年只生長營養體,第二年開花結實,如三色堇、金魚草、虞美人、石竹、福祿考、瓜葉菊、羽衣甘藍、美女櫻、紫羅蘭等。

(2)宿根花卉 地下部分形態正常,不發生變態,依其地上部莖葉冬季枯死與否又分為落葉類 (如菊花、芍藥、蜀葵、鈴蘭等)與常綠類 (如萬年青、萱草、君子蘭、鐵線蕨等)。

(3)球根花卉 地下部分變態肥大,莖或根形成球狀物或塊狀物,其中球莖類花卉有小蒼蘭、唐菖蒲、番紅花等;鱗莖類花卉有水仙、風信子、朱頂紅、郁金香、百合等;塊莖類花卉有彩葉芋、馬蹄蓮、晚香玉、球根秋海棠、仙客來、大巖桐等;根莖類花卉有美人蕉、鳶尾、射干等;塊根類花卉有大麗花、花毛茛等。

(4)蘭科花卉 有春蘭、惠蘭、建蘭、墨蘭、石斛、兜蘭等。

(5)水生花卉 生長在水池或沼澤地,如荷花、王蓮、睡蓮、鳳眼蓮、慈姑、千屈菜、金魚藻、芡實、水蔥等。

(6)蕨類植物 這是一大類觀葉植物,包括很多種的蕨類植物,如鐵線蕨、腎蕨、巢蕨、長葉蜈蚣草、觀音蓮座蕨、金毛狗等。

2. 木本觀賞植物

(1)落葉木本植物 有月季、牡丹、蠟梅、櫻花、銀杏、紅葉李、丁香、爬山虎、西府海棠、碧桃、山杏、合歡、柳樹等。

(2)常綠木本植物 有雪松、側柏、羅漢松、女貞、變葉木等。

(3)竹類 有紫竹、佛肚竹、方竹、矮竹、箭竹等。

3. 地被植物

地被植物一般指低矮的植物群體,用于覆蓋地面。地被植物不僅有草本和蕨類植物,也包括小灌木和藤本植物。主要的地被植物有多邊小冠花、葛藤、紫花苜蓿、百脈根、蛇莓、二月藍、百里香、鋪地柏、虎耳草等。草坪草也屬地被植物,但通常另列一類,主要是指禾本科草和莎草科草,也有豆科草。

4. 仙人掌類及多肉多漿植物

仙人掌類及多肉多漿植物多數原產于熱帶或亞熱帶的干旱地區或森林中,通常包括仙人掌科以及景天科、番杏科、蘿藦科植物。

四、園林植物按植物原產地分類

園林植物按植物原產地分類如圖1-11所示。

圖1-11 園林植物按植物原產地分類

五、按栽培方式分類

1. 露地園林植物

露地園林植物是指在自然條件中生長發育的園林植物。這類園林植物適宜栽培于露天的園地。由于園地土壤水分、養分、溫度等因素容易達到自然平衡,光照又較充足,因此枝壯葉茂,花大色艷。露地園林植物的管理比較簡單,一般不需要特殊的設施,在常規條件下便可栽培,只要求在生長期間及時澆水和追肥,定期進行中耕、除草。

2. 溫室園林植物

溫室園林植物是指必須使用溫室栽培或進行越冬養護的園林植物。這類植物通常上盆栽植,以便搬移和管理。所用的培養土或營養液,光照、溫度、濕度的調節以及澆水和追肥全依賴于人工管理。對于溫室植物的養護管理要求比較細致,否則會導致生長不良,甚至死亡。另外,溫室植物的概念也因地區氣候的不同而異,如北京的溫室植物到南方則常作為露地植物栽培。除以上兩種栽培方式外,還有無土栽培、促成或抑制栽培等方式。

實踐中,許多園林植物均是“身兼數職”,因此應用時應根據實際需要,靈活運用。

六、依植物觀賞部位分類

依植物觀賞部位分類如圖1-12所示。

圖1-12 依植物觀賞部位分類

七、按在園林綠化中的用途分類

按在園林綠化中的用途分類,如圖1-13~圖1-21所示。

行道樹

為了美化、遮陰和防護等目的,在道路兩旁栽植的樹木。如懸鈴木、樟樹、楊樹、垂柳、銀杏、廣玉蘭等。

圖1-13 行道樹

庭蔭樹

又稱綠蔭樹,主要以能形成綠蔭供游人納涼、避免日光曝曬和裝飾用。多孤植或叢植在庭院、廣場或草坪內,供游人在樹下休息之用。如樟樹、油松、白皮松、合歡、梧桐、楊類、柳類等。

圖1-14 庭蔭樹

花灌木

凡具有美麗的花朵或花序,其花形、花色或芳香有觀賞價值的喬木、灌木、叢木及藤本植物。如牡丹、月季、紫荊、迎春花、大葉黃楊、玉蘭、山茶等。

圖1-15 花灌木

綠籬植物

在園林中主要起分隔空間、范圍、場地,遮蔽視線,襯托景物,美化環境以及防護等作用。如黃楊、女貞、水蠟、榆、三角花和地膚等。

圖1-16 綠籬植物

地被植物及草坪

用低矮的木本或草本植物種植在林下或裸地上,以覆蓋地面,起防塵降溫及美化作用。常用的植物有:酢漿草、枸杞、野牛草、結縷草、匍地柏等。

圖1-17 地被植物及草坪

垂直綠化植物

通常的做法是栽植攀緣植物,綠化墻面和藤架。如常春藤、木香、爬山虎等。

圖1-18 垂直綠化植物

花壇植物

采用觀葉、觀花的草本花卉及低矮灌木,栽植在花壇內組成各種花紋和圖案。如石楠、月季、金盞菊、五色莧等。

圖1-19 花壇植物

室內裝飾植物

將植物種植在室內墻壁和柱上專門設立的栽植槽內。如蕨類、常春藤等。

圖1-20 室內裝飾植物

片林

用喬木類植物帶狀栽植作為公園外圍的隔離帶。環抱的林帶可組成封閉空間,稀疏的片林可供游人休息和游玩。如各種松、柏、楊樹林等。

圖1-21 片林

【新手必讀】園林植物養護的意義

一、生態功能

1. 吸收二氧化碳和釋放氧氣

現代工業發展迅速,并且大多集中在較大的城市中,致使城市人口密集,各種機動車排出大量二氧化碳,使局部地區二氧化碳的濃度遠遠超過平均水平。這不僅會影響人類的健康,更為嚴重的是,二氧化碳是溫室氣體,還會引起局部地區氣溫升高,形成熱島效應,進而引起全球氣候變暖,對環境造成破壞。此外,燃料的燃燒和密集的人口呼吸消耗大量氧氣會影響城市中二氧化碳和氧氣的平衡。

植物在利用陽光進行光合作用制造養分的過程中,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釋放氧氣。據估計,地球上60%以上的氧氣來自陸地上的綠色植物。植物的光合作用所吸收的二氧化碳要比呼吸作用所排出的二氧化碳多20倍。綠色植物消耗了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增加了空氣中的氧氣含量,可以有效地解決城市氧氣與二氧化碳的平衡問題。試驗表明,1hm2公園綠地白天12h能產生600kg氧氣并吸收900kg二氧化碳;1hm2森林制造的氧氣,可供1000人呼吸,只要每人有10m2的森林或25m2的草坪,即可解決供氧之需,保持空氣清新。因此,森林和公園綠地被譽為“綠肺” 和“氧吧”,如圖1-22所示。花木草地繁茂的地方,不但山清水秀,風景優美,而且空氣新鮮宜人,可以減少各種慢性病的發生。

圖1-22 森林公園與公園綠地

2. 調節溫度,減少輻射

園林植物具有調節氣溫的作用,因為植物的蒸騰作用可以降低植物體及葉面的溫度。一般1 g水 (在20℃)需要吸收584 Cal (卡)的能量 (太陽能),所以葉的蒸騰作用對于熱能的消散起著一定作用。其次,植物的樹冠能阻隔陽光照射,起到蔭蔽作用,使水泥或柏油路及部分墻垣、屋面減少輻射熱和降低輻射溫度。夏季人們在樹蔭下的氣溫較無綠地處低3~5℃。南方城市夏季氣溫高達40℃以上,空氣濕度又高,人們常感到悶熱難忍,而在森林環境中,則清涼舒適。這是因為太陽照到樹冠上時,有30% ~70%的太陽輻射熱被葉片吸收。森林的蒸騰作用需要吸收大量熱能,每公頃生長旺盛的森林,每年要蒸騰8000 t水,蒸騰這些水分要消耗167. 5 × 108 kJ熱量,從而使森林上空的氣溫降低。

3. 調節濕度

在沒有綠化的空曠地區,一般只有地表蒸發水蒸氣,而經過了綠化的地區,地表蒸發會顯著降低,這與植物的蒸騰作用有關。植物蒸騰產生大量的水分,增加了大氣的濕度。大片的樹林如同一個小水庫,使林多草茂的地方雨霧增多。研究表明,樹木在生長過程中所蒸發的水分要比它本身的重量大三四百倍。樹林在生長過程中,每形成1 kg的干物質,大約需要蒸騰300~400 kg的水。據計算,1hm2闊葉林,在夏季能蒸騰2500t的水,相當于同面積的水庫蒸發量,比同面積的土地蒸發量高20倍。由于樹木的蒸騰作用,使綠地比非綠地的絕對濕度大1mb,相對濕度大10% ~20%,這為人們生產、生活創造了涼爽、舒適的氣候環境。

4. 通風防風

園林植物對減低風速的作用明顯,而且效果隨著風速的增大而增強。當氣流穿過綠地時,樹木的阻截、摩擦和過篩作用將氣流分成許多小渦流,這些小渦流方向不一,彼此摩擦,消耗了氣流的能量。因此,綠地中的樹木能使強風變為中等風速,中等風速變為微風。

5. 影響氣流

城市綠地與建筑地區的溫度差能形成城市上空的空氣對流。城市地區的污濁空氣因溫度升高而上升,隨之城市綠地溫度較低的新鮮空氣就移動過來,而高空冷空氣又下降到綠地上空,這樣就形成了一個空氣循環系統。如果城市郊區還有大片森林,郊區的新鮮冷空氣就會不斷向城市建筑區流動。這樣既調節了氣溫,又改善了通氣條件。

二、環境功能

1. 吸收有毒氣體

工廠或居民區排放的廢氣通常含有各種有毒物質,主要是二氧化硫、氯氣和氟化物等,這些有毒物質對人的健康危害很大。當空氣中二氧化硫濃度到達6μL/L時,人會感到不適;濃度達到10μL/L時,人難以長時間進行工作;濃度達到400μL/L時,人會迅即死亡。綠地具有減輕污染物危害的作用,一般污染氣體經過綠地后,有25%的二氧化硫可被阻留。

空氣中的二氧化硫主要是被各種植物表面所吸收,且植物葉片的表面吸收二氧化硫的能力最強,為其所占土地面積吸收能力的8~10倍以上。二氧化硫被植物吸收會形成亞硫酸鹽,然后被氧化成硫酸鹽。當植物吸收二氧化硫的速度小于亞硫酸鹽轉化為硫酸鹽的速度時,植物葉片就會不斷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硫。葉片衰老凋落時,植物所吸收的二氧化硫會一同落到地面,或者流失或者滲入土中。植物年年長葉、年年落葉,因此可以不斷地凈化空氣,是大氣的“天然凈化器”。

氟是一種無色而有腐蝕性的氣體,很活潑,自然界中很少有游離態的氟,而都以氟化物的形式存在,氟化氫就是其中之一,在煉鋁廠、煉鋼廠、玻璃廠、磷肥廠等工廠的生產過程中排出。氟化氫對人體的毒害作用比二氧化硫大20倍,許多植物如石榴、蒲葵、蔥蘭、黃皮等能對氟化氫有較強的吸收能力。氟化氫對植物的危害也比二氧化硫要大。植物從大氣吸收氟化氫,幾乎完全由葉子吸收,然后運轉到葉子的尖端和邊緣,很少向下運轉到根部。

氯氣是一種有強烈臭味而令人窒息的黃綠色氣體。主要在化工廠、電化廠、制藥廠、農藥廠的生產過程中逸出,污染周圍環境,對人、畜及植物的毒性很大。在氯污染區生長的植物,葉中含氯量往往比非污染區高幾倍到十幾倍。山桃、皂莢、青楊、銀樺、懸鈴木、水杉、君遷子、檉柳、檜柏、棕櫚等樹種均具有較強的吸收氯氣的能力。對氯氣或氯化氫敏感的樹種有油松、落葉松、復葉槭、柳樹、石榴等,可使植株葉片產生褪色斑點或斑塊,嚴重時全葉褪色或脫落。

許多植物能夠吸收氨氣、臭氧,有的植物還能吸收大氣中的汞、鉛、鎘等重金屬氣體。其中銀杏、柳杉、日本扁柏、樟樹、海桐、青岡櫟、日本女貞、夾竹桃、櫟樹、刺槐、懸鈴木、連翹、冬青等凈化臭氧的作用大。

據國外研究表明,蘇鐵、美洲槭等40多種植物具有吸收二氧化氮的能力,栓皮槭、桂香柳、加拿大白楊等樹種能吸收空氣中的醛、酮、醇、醚和致癌物質安息香吡啉等毒氣。

2. 吸收放射性物質

園林植物可以阻隔放射性物質和輻射的傳播,并且起到過濾吸收作用。在有輻射性污染的廠礦周圍設置一定結構的綠化林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防御和減少放射性污染的危害。在建造這種防護林時,要選擇抗輻射樹種,針葉林凈化放射性污染的能力比常綠闊葉林低得多,因此優先選擇常綠闊葉樹種。

3. 吸滯粉塵和煙塵

粉塵和煙塵是造成環境污染的原因之一。一方面粉塵中有各種有機物、無機物、微生物和病原菌,人呼吸時,飄塵進入肺部,使人容易得氣管炎、支氣管炎、塵肺、矽肺等疾病;另一方面,粉塵可降低太陽照明度和輻射強度,特別是減少紫外線輻射,對人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森林及綠地對粉塵有明顯的阻滯、過濾和吸附作用,從而能減輕大氣的污染。樹木之所以能減塵,一方面由于樹冠茂密,具有降低風速的作用,隨著風速的降低,空氣中攜帶的大顆粒灰塵便下降;另一方面由于葉子表面不平,多絨毛,有的還能分泌黏性油脂或汁液,空氣中的塵埃經過樹木便附著于葉面及枝干的下凹部分,從而起到過濾作用。蒙塵的植物經過雨水沖洗又能恢復吸塵的能力。由于樹木葉子總面積很大,1hm2高大的森林其葉面積總和可比其占地面積大75倍,因此,樹木吸滯粉塵的能力是很強的,是空氣的“天然濾塵器”。

4. 保持水土

樹木和草地對保持水土有非常顯著的功效。樹木的枝葉茂密地覆蓋著地面,當雨水下落時首先沖擊樹冠,然后穿透枝葉,不會直接沖擊土壤表面,這樣可以減少表土的流失。樹冠本身還會積蓄一定數量的雨水,不使其降落地面。同時,樹木和草本植物的根系在土壤中蔓延,能夠緊緊地“拉著” 土壤而使其不被沖走。加上樹林下往往有大量落葉、枯枝、苔蘚等覆蓋物,能吸收數倍于本身的水分,因此也有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這樣便能減少地表徑流,降低流速,增加滲入地下的水量。森林中的溪水澄清透徹,就是植物保持了水土的證明。

5. 防噪作用

城市中的噪聲隨著工業的發展日趨嚴重,對居民身心健康危害很大。一般噪聲超過70 dB便會使人體感到不適,如高達90dB,則會引起血管硬化。

園林綠化的增加是減少噪聲的有效方法之一。樹木對噪聲具有吸收和消聲的作用,可以減弱噪聲的強度。目前,一般認為樹木衰減噪聲的機理是噪聲波被樹葉向各個方向不規則反射而使聲音減弱;另外,由于噪聲波造成樹葉微振而使聲音消耗。因此,樹木的減噪因素是林冠層。樹葉的形狀、大小、厚薄,葉面光滑與否、樹葉的軟硬,以及樹冠外緣凸凹的程度等都與減噪效果有關。街道、公路兩側種植樹木不僅有減少噪聲的作用,而且可以防治汽車廢氣及光化學煙霧的污染。

6. 殺菌驅蟲

在空氣中含有千萬種細菌,其中很多是病原菌。園林植物可以殺滅多種細菌,從而達到改善空氣質量的功效。

綠色植物之所以可以減少空氣中細菌的數量,一方面是通過吸附塵埃減少了細菌的載體,使空氣中含菌量降低;另一方面,許多植物的芽、葉、花粉能分泌出具有殺死細菌、真菌和原生動物的揮發性物質,稱為殺菌素。樟樹、桉樹的揮發物可殺死肺炎球菌、痢疾桿菌、結核菌和流感病毒;圓柏和松的揮發物可殺死白喉、肺結核、傷寒等多種病菌;紫薇、檸檬等植物5 min內便能殺死白喉菌和痢疾菌等原生菌;樺樹、櫟樹、椴樹、冷杉等分泌的殺菌素能殺死白喉、結核、霍亂、痢疾等病原菌;薔薇、玫瑰、桂花等植物散發的香氣對結核桿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的生長繁殖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將懸鈴木的葉子揉碎后,能在3 min內殺死原生動物;洋蔥、大蒜的碎糊能殺死葡萄球菌、鏈球菌及其他細菌。1hm2松柏林,一晝夜能分泌30kg的殺菌素。據測定森林內空氣含菌量為300~400個/m3 ,林外則達3萬~4萬個/m3。在松林中建立療養院有利于治療肺結核等多種傳染病,這些森林都是對人類健康有益的“義務衛生防疫員”。

7. 凈化水體與土壤

樹木可以吸收水中的溶解質,減少水中的細菌數量。如在通過30~40 m寬的林帶后,1 L水中所含的細菌數量比不經過林帶的減少1/2。

植物的地下根系能吸收大量有害物質,因而具有凈化土壤的能力。一些植物根系分泌物能使進入土壤的大腸桿菌死亡。有植物根系分布的土壤,好氣性細菌比沒有根系分布的土壤多幾百倍至幾千倍,故能促使土壤中的有機物迅速無機化,既凈化了土壤,又增加了肥力。研究證明,含有好氣性細菌的土壤,具有吸收空氣中一氧化碳的能力。

草坪草是城市土壤凈化的重要地被植物,城市中裸露的土地種植草坪草后,不僅可以改善地上的環境衛生,而且也能改善地下的土壤衛生。草地可以大量滯留有害的重金屬,吸收地表污物。

8. 安全防護

城市常有風害、火災和地震等災害。大片綠地可以隔斷火勢并使火災自行停息。此外,樹木枝葉中含有大量水分,亦可阻止火勢的蔓延。樹冠濃密,可以降低風速,防止臺風襲擊。

三、經濟功能

許多園林植物既有很強的觀賞性,又能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如林木、果樹、花卉和中草藥等,水面景觀如湖、池等可養魚種藕。園林植物還可以產生間接經濟效益,即生態效益,它是無形的產品,可以用有形的市場價值加以換算,做出科學的定性評估和定量計算。

四、景觀功能

園林植物是現代城市景觀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是園林美的靈魂所在。園林植物之所以能夠成景是因其具有一般植物不具備的景觀效果。園林植物可以通過外形、顏色、質地所表現的視覺效果來感染人們。

園林樹木形態各異,能夠表現出獨特的視覺效果。尖塔形樹種有嚴肅端莊的效果,高聳的樹木作主景,可以增加景觀的層次感;圓形樹種樹冠體態渾厚;垂枝形的園林樹種姿態優雅,可使景觀氛圍變得柔和;拱形花灌木體型瀟灑,可與地面協調;攀緣植物可豐富單調硬質的墻體。此外,將形狀相同或不同的植物配置在一起能創造出奇特的視覺景觀。不同形狀的喬灌木組合能打破建筑的呆板和單一,豐富景觀效果;而在不同風格的建筑周圍配置連續的、形狀相似的植物,則可降低雜亂無章的感覺。

植物的色彩可以對人們的視覺和心理產生刺激。一般來說,人們愿意接近明快和鮮艷的色調,如紅、黃、橙等暖色調,這些顏色可以使人們感到興奮;而綠色和藍色等冷色調則使人感到廣闊、深遠和寧靜。將同一種色調的樹種種植在一起,形成一個大塊的景觀背景主色,可以創造宏大開闊的視覺效果,如在廣場周圍種植同種顏色的樹種更能突出中心的噴泉或雕塑。將各種顏色不同的植物相搭配可以形成色彩鮮明、萬紫千紅的植物景觀。此外,植物的色彩還會隨著季相的變化而發生變化,更加豐富了景觀。

植物質地不同也會使人產生不同的感覺,如質地細膩的植物能讓人感到明亮,粗糙的植物材料則顯得暗淡。將不同質地的植物按一定的順序種植,會產生一種視覺的空間感。

園林植物還可與建筑、山石、水體、亭臺樓閣、道路等園林構成要素相互協調、融合、映襯,使園林內容更為豐富,從而提高整體的園林景觀水平。

五、文化效應

1. 傳統園林樹木的文化內涵

植物作為古今園林的主要構成要素,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植物具有深刻的文化象征和特定寓意,是園林文化的重要載體,不同園林植物會反應出不同的文化內涵。“有名園而無佳卉,猶金屋之鮮麗人” 足見園林植物文化內涵的重要性。

儒家文化的“君子比德” 思想和古代詩人對世間萬物的賦詩感懷,不僅影響了造園文化,同時極大地豐富了植物的文化內涵。如竹因有“未曾出土先有節,縱使凌云仍虛心” 的品格被喻為有氣節的君子。人們常因植物的特征、姿態、色彩給人的不同感受,而產生比擬、聯想,作為某種情感的寄托或表達某一意境。如以“歲寒三友” 松、竹、梅來比擬文人雅士清高孤潔的性格;菊傲霜而立,象征離塵居隱、臨危不懼;柳靈活強健,象征有強健的生命力,亦喻依依惜別之情;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廉潔樸素;桃花鮮艷明快,象征和平、理想、幸福;石榴果實籽多,象征多子多福。

與此同時,植物景觀的不同配置方式及其栽種的不同地點也被賦予了各種不同的文化內涵,比如學校常常栽種碧桃、綠葉以表達“桃李滿天下”,綠籬修剪成方圓形狀以隱喻“無規矩不成方圓” 來贊揚嚴謹的教學風氣,如圖1-23所示。

除了植物本身的象征和時代賦予的文化內涵之外,植物的文化內涵有時還會融入詩文、碑刻、對聯、匾額等,如“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則通過對桃花的贊美,以花喻人,使植物成為一種具有審美意義的情感符號;“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記述了親友離別以柳枝表達惜別之情等。

圖1-23 學校綠籬

人們對花草樹木的鑒賞,還從形式美升華到意境美。在相互的交往中,常用花木來表達感情。如紫羅蘭代表忠實、永恒,百合花代表純潔,牡丹花代表富貴,木棉花代表英雄,紅豆寓意相思,萱草寓意忘憂,玫瑰代表愛情等。

2. 市花市樹的文化魅力

市花市樹可以反映城市的歷史和民俗風情,在一定意義上代表著城市的人文景觀、文化底蘊和精神風貌。通過評選市花市樹,能體現人民當家做主的民主意愿,增加市民對花卉的熱愛,同時能提高城市的品位和知名度,優化城市生態環境,帶動綠色產業的發展。我國各個城市都有各自的市花,以梅花、月季、桂花、丁香、山茶、杜鵑、荷花、菊花等栽培歷史悠久、群眾喜聞樂見的傳統花卉為主,可見市花所具有的歷史積淀和深厚的文化內涵。有的市花還富有地方特色,如香港的紫荊花、成都的木芙蓉、福州的茉莉、廣州的木棉等。

月季是北京的市花,近年來為宣傳月季文化,舉辦了月季文化節,讓市民更好的了解月季。榕樹葉茂如蓋,四季常青,是福建省省樹和福州市市樹,福州又被稱為榕城。丁香是西寧、哈爾濱和呼和浩特市的市花,丁香種類較多,西寧塔爾寺的北京丁香 (常被叫作暴馬丁香)被認為是該寺的菩提樹,信徒們對其頂禮膜拜,如圖1-24所示。金邊瑞香是南昌市和贛州市的市花,觀賞價值高,通過對市花的宣傳推廣,現已成為我國重要的年宵花卉,暢銷國內和東南亞國家,帶動了當地的花卉產業發展。

圖1-24 西寧塔爾寺的北京丁香

3. 古樹名木的文化價值

園林樹木由于壽命長,很多是長壽樹種,因而古樹名木眾多。古樹是歷史的見證,既是自然遺產,又是活的文物,留下了千古佳話和傳奇故事。古樹中最負盛名的當數陜西黃陵的黃帝手植柏,許多去黃帝陵祭拜的人們都對這棵參天古樹充滿敬意和感慨。

北京市的古樹名木不僅種類多,而且數量大,最有名氣的當屬門頭溝區潭柘寺的“帝王樹”,如圖1-25所示。該樹是一棵銀杏,栽植于遼代,其枝繁葉茂,氣勢恢弘,清代乾隆皇帝御封為“帝王樹”,可謂是古樹中的最高榮譽。北海公園團城的“遮陰侯” 和“白袍將軍”,如圖1-26、圖1-27所示,也是乾隆皇帝御封的名字,它們分別是一棵油松和白皮松,相傳為金代時所植,乾隆皇帝見油松亭亭如蓋,濃陰滿地,非常適合納涼休息,因而賜名“遮陰侯”。

圖1-25 門頭溝區潭柘寺的“帝王樹”

圖1-26 北海公園團城的“遮陰侯”

圖1-27 北海公園團城的“白袍將軍”

其他著名的古樹還有戒臺寺的“活動松” “自在松” “臥龍松” “抱塔松” “九龍松”,樹種為油松和白皮松,姿態和神韻各異,被稱為戒臺寺“五絕”。北京植物園櫻桃溝的“石上松” 則是生長在一塊巨石石縫中的一棵古柏,相傳曹雪芹看到此景,構思出了“木石前盟” 的一段精彩故事。曹雪芹紀念館前有一株古國槐“歪脖槐”,令人想起曹雪芹的故事和“門前古槐歪脖樹,小橋溪水野芹麻” 的詩句。

此外,名人親手栽植的樹木也具有紀念意義,如北京市西城區珠市口西大街紀曉嵐故居處的紫藤相傳為紀曉嵐親手栽植,已近200年樹齡,仍生機盎然。紀曉嵐曾在 《閱微草堂筆記》中描述“其蔭滿院,其蔓旁引,藤云垂地,香氣襲人”,可見他對紫藤的喜愛和贊譽。蘇州忠王府內也有一株文徵明手植的紫藤,蒼勁有力,成為園內一景。

4. 行道樹的特色文化

行道樹是道路旁栽植的樹木,起著遮陰、防護和美化的作用。街道猶如城市的大門,當人們想起某個城市時,首先出現在腦海里的就是街道。一個城市的街道行道樹是該城市的重要組成因素,體現了城市的特色文化。

不同地區和城市在長期應用園林樹木作為行道樹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該城市的特有風貌,如上海的廣玉蘭行道樹、南京的雪松行道樹、鄭州的懸鈴木行道樹、南寧的蒲葵行道樹、福州的榕樹行道樹等,均構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市容。鄭州選用懸鈴木作主要行道樹,在金水路、文化路、人民路、經五路、經六路等街道上,通過細心養護和整形修剪,形成了綠蔭如蓋的景觀,為人們遮陰擋風雨。南京引種應用雪松已有約90年的歷史,雖然雪松不耐空氣污染,但其高大挺拔,四季蒼翠,姿態優美,且吸塵、降噪和殺菌能力很強,與日本金松、南洋杉、金錢松、北美紅杉并列為世界五大庭園樹種。

六、社會效應

1. 美化環境

城市街道、廣場四周的植物對市容市貌有很大的影響。街道兩邊的綠化,既可供行人短暫休息、觀賞街景、滿足鬧中取靜的需要,又可以起到變化空間、美化環境的效果。園林綠化還可以遮擋不美觀的物體或建筑物、構筑物,使城市面貌更加整潔、生動、活潑,并利用植物布局的統一性和多樣性來使城市具有統一感、整體感,豐富城市的多樣性,增強城市的藝術效果。此外,園林植物可以襯托建筑增加建筑藝術效果,用不同的綠化形式襯托不同用途的建筑,使建筑更加充分地體現藝術效果。如紀念性建筑為體現莊重、嚴肅的氣氛,在建筑前多采用對稱式布局,并采用常綠樹較多;而居住性建筑四周的綠化布局及樹種多體現親切宜人的環境氣氛。

2. 保健與陶冶功能

綠色植物能吸收強光中對眼睛和神經系統產生不良刺激的紫外線,且綠色的光波長短適中,具有平和的視覺感受,對視網膜組織有調節作用,從而緩解視疲勞。綠葉中的葉綠體及其中的酶利用太陽光,吸收二氧化碳,合成葡萄糖,把二氧化碳貯存在碳水化合物中,放出氧氣,使空氣清新,清新空氣能使人精力充沛。綠化地帶比非綠化地帶含有更多的空氣負離子,可以對人的生理、心理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益處。

園林植物形成優美的景致能引發人們美好的記憶和聯想。園林植物能寄物抒情,園林雕塑能啟迪心靈,園林文學能表達情感。當人們在優美的園林環境中放松和享受時,可消除疲勞,陶冶情操,彼此間可以增進友誼,對生活質量和工作、學習效益的提高大有裨益,有利于構建文明、和諧的社會,這是不可估量的社會效益。

3. 使用功能

園林綠地中可以進行一些日常游憩活動,靜態游憩活動如釣魚、音樂、棋牌、繪畫、攝影、品茶等,體育活動如游泳、劃船、球類、田徑、登山、滑冰、狩獵和健身等;動態游憩活動如射箭、碰碰車、碰碰船、游戲、攀巖、蹦極等。人們游覽園林,可普及各種科學文化教育,寓教于樂,了解動植物知識,開展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展示地方人文特色,并展覽書法、繪畫、攝影等提高人們的藝術素養,陶冶情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乃东县| 洞头县| 六盘水市| 泊头市| 西华县| 左贡县| 互助| 丽水市| 高淳县| 正蓝旗| 奉贤区| 普陀区| 庄河市| 探索| 兰坪| 中山市| 高清| 平罗县| 邮箱| 崇阳县| 泰州市| 左权县| 布拖县| 临泉县| 高台县| 玉林市| 台州市| 连平县| 阿鲁科尔沁旗| 积石山| 泰顺县| 道真| 泰安市| 祁连县| 伊通| 石狮市| 淮滨县| 林芝县| 额敏县| 和顺县| 华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