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數字普惠金融熱點問題評述(2018-2019)
- 曾燕 黃曉迪 楊波等
- 1166字
- 2021-09-30 12:45:39
前言
2018年是我國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歷程中看似平凡實則不平凡的一年。站在2019年春天回看我國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我們感慨良多。2016年G20杭州峰會發布的《G20數字普惠金融高級原則》首次將數字普惠金融界定為“一切通過使用數字金融服務以促進普惠金融的行動。它包括運用數字技術為無法獲得金融服務或缺乏金融服務的群體提供一系列正規金融服務,其所提供的金融服務能夠滿足他們的需求,并且是以負責任的、成本可負擔的方式提供,同時對服務提供商而言是可持續的”。可見,數字普惠金融可理解為“數字技術”與“普惠金融”的結合,通過“數字技術”實現“普惠”的目標。早在2005年,普惠金融的概念就由聯合國在宣傳“小額信貸年”時開始被提起。數字普惠金融的產生和發展是普惠金融事業的里程碑和助推器,標志著普惠金融進入了新階段。到2018年,數字普惠金融在我國已經發展得如火如荼,無論是政策的鼓勵、業界的實踐,還是學者們研究的熱情,數字普惠金融已經掀起了風頭無兩的熱潮。
然而,數字普惠金融在轟轟烈烈的發展進程中,也暴露出不少經濟社會問題,存在一系列風險隱患。無論是P2P“爆雷”潮、“現金貸”“校園貸”被嚴整,還是“相互寶”被下架等,數字普惠金融的熱點事件總是牽動著人們的心弦。這一系列數字普惠金融熱點問題體現出來的是我國數字普惠金融的創新、風險與監管相互影響和彼此互動。熱點事件和熱點問題可能是偶然的,但是其中折射出來的深層次原因卻可能隱含著中國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問題的癥結。這正是我們需要深入思考與探析的地方。
因此,本書聚焦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的前沿和熱點,對2018—2019年中國數字普惠金融的部分熱點問題進行了評述,旨在為讀者提供數字普惠金融發展至今的一些最新進展和對未來的展望。本書的評述內容涵蓋數字普惠金融的多個業態,包括眾籌、P2P網貸、消費金融和互聯網保險等。本書通過梳理2018—2019年我國數字普惠金融的一些最新熱點問題,關注相關的業界實踐與政府監管舉措,并借鑒國際經驗,結合一些學術研究成果與理論,對數字普惠金融的部分業態進行了一些分析、思考和綜合評述。在剖析熱點事件與問題的過程中,本書努力思索數字普惠金融的價值使命以及在我國發展的困難和挑戰,并探索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對其他金融創新、風險管理、監管以及金融消費者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啟示。
我們期望本書的這些探析與評述能夠為政府提供一些相關建議,為業界提供一些啟發,也為學界提供一些研究課題和研究視角,最終為促進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和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略盡綿薄之力。我們還將持續關注我國數字普惠金融的最新動態,通過對實踐的分析和理論的研究,努力推動我國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在未來,立足中國國情,緊密結合中國實際,有效借鑒國際經驗,探尋一條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的“中國道路”,向世界講好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的“中國故事”,將是社會各界需要共同努力的重要方向。
曾燕
2019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