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產權保護與對外出口及投資
- 楊小輝
- 1304字
- 2021-10-15 19:51:11
第三節 研究框架及思路
本書的主要目的是要探索母國知識產權保護對其出口及外向對外直接投資的作用機制。首先,從現實角度出發,我國面臨出口下滑及外資撤離的雙重風險。我國經濟已經發展到瓶頸期,從面對的來自國際部分的壓力來講,亟須出口升級以及鼓勵企業“走出去”。其次,要實現這兩個戰略,我們需要從理論角度分析影響母國出口升級及對外投資活動的各種影響因素。最后,基于現實問題和理論缺口,提出科學問題。
實際上,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講外國直接投資及進口在其發展初期不僅起到了引進資金及補充國內產品短缺的作用,還對發展中國家的技術進步具有技術轉移的作用。同時,在以往的出口及外向對外投資理論中,沒有將母國的知識產權保護考慮進來。然而,隨著高科技產業及高科技產品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日益增加,技術含量較高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越發凸顯,技術優勢已成為跨國公司所有權優勢中的重要優勢之一,母國知識產權的保護程度影響著本國出口產品能否具有更高的技術含量以及本國公司能否形成技術優勢。因此,知識產權保護對于母國高科技產品生產以及本國跨國公司的海外投資影響越來越重要,這些都表明母國知識產權保護是母國出口產品質量及對外投資的重要影響因素。
本書的主要研究思路是將知識產權保護理論、國際貿易理論、IDP理論和技術轉移理論相互結合成為一個完整的分析框架,以便分析知識產權保護對出口升級及對外直接投資的影響機制。
通過歸并以往的理論,本書認為,母國技術能力的提升為本國生產高質量的出口產品奠定了基礎,同時為本國企業進一步對外投資奠定了所有權優勢。而創新活動以及多種形式的技術轉移對于本國企業的技術積累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不同的技術積累形式發揮的作用不盡相同。基于這樣的理解和認識,本書在構建知識產權保護對出口升級及外向對外投資的理論模型時的主要思路是:在考慮知識產權保護對國際技術轉移影響時將被研究經濟體作為東道國進行考慮,而在考慮知識產權保護對研發的影響時將被研究經濟體作為母國進行考慮,而知識產權保護對出口質量及外向對外直接投資的影響機制則從母國角度出發。
知識產權保護對出口質量及出口成熟度的影響機制具有相似的建模思路:從出口產品質量提升和結構優化層面考慮,表現為知識產權保護通過激勵創新活動促進國際技術轉移,促進本國技術積累,最終提高本國產品質量以及產品技術含量。創新活動和國際技術轉移在對出口質量和出口成熟度的影響中起到了中介作用。
知識產權保護對外向對外直接投資(OFDI)的影響機制的建模思路是:知識產權保護會對母國創新活動及國際技術轉移產生影響,這促進企業技術積累,并使其獲得所有權優勢,為其進一步海外投資提供了基礎;本書的核心問題聚焦于知識產權保護對出口升級的影響機制,本書第七章中競爭力用高科技出口來指代,而技術轉移用移民來度量,因此也可作為知識產權保護對出口影響的一個方面。知識產權保護對于母國流向海外移民的歸國創新活動具有很大影響,這實際上促進了國際技術轉移,從而增加母國境內企業技術積累,使得該國的高科技產品在國際上更有競爭力。這實際上是母國制度環境對移民與母國競爭力關系的調節作用。

圖1-1 研究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