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產權保護與對外出口及投資
- 楊小輝
- 1168字
- 2021-10-15 19:51:12
第二章 出口及對外投資相關文獻評述
第一節 出口質量理論
目前,已經有許多學者討論過哪些因素會影響到出口產品的質量。其中,有一些學者指出,如果一個國家有著較高的人均GDP,那么這個國家往往會出口較高質量的產品(Falvey,1981; Falvey and Kierzkowski,1987; Mora,2002; Schott,2004; Hummels and Klenow,2005)。更高質量的產品會包含更多的要素,如物質資本要素。因此,富裕的發達國家會比不發達國家擁有更多的物質資本存量。發達國家在產品質量提升方面比發展中國家有更多的優勢。另外,更高的教育水平以及更多的熟練工人會使得國家更具生產效率。因此,一國人力資本的存儲量越大,其生產的出口產品質量越高(Schott,2004)。
其他的一些研究還探索了技術創新與出口質量之間的關系(Flam and Helpman,1987)。技術創新使得先進的發達國家產品質量提升,而發展中國家則有機會接觸原來發達國家較低技術的產品。因此,技術創新應當與產品的質量密切相關。最近,一些學者使用研發支出來指代創新,研究了創新對出口質量的影響(Aw et al.,2008; Faruq,2010)。其他的一些學者則用FDI指代技術轉移水平,探索了技術轉移與出口質量之間的關系(Damijan et al.,2003; Caetano andGalego,2006; Reganati and Pittiglio,2005)。
此外,還有一些研究闡明了制度變量對于出口質量的影響。他們提出好的制度環境會對貿易伙伴具有很強的吸引力(Dollar and Kray,2003; Berkowitz et al.,2006; Levchenko,2007),因此,制度環境越好則出口產品的質量也越好。另外,其他的一些研究也暗示了制度因素與出口質量之間的間接關系,這些研究表明好的制度環境會使得商業環境的不確定性降低,因此,將會帶來更多的投資(Mauro,1995; Henisz,2000; Mo,2001; Meon and Sekkat,2008)。另外,投資將會帶來更多的進口,進而提升了本國的出口水平(Rodrik,1995)。一些研究表明好的制度會產生更高的生產效率(Hall and Jones,1999)。更高的生產效率會幫助生產商降低進入外國市場的相對成本,因此,也會增加出口(Bernard et al.,2003)。另外,最近一些研究探索了制度對于不同產品的影響。Meon和Sekkat(2008)認為好的制度與制造業出口有正相關關系,但與非制造業沒有相關關系。Goel和Korhonen(2011)的另一個研究發現石油出口可能會導致腐敗,而農業出口會降低腐敗。這些研究表明本國企業會通過進口海外企業的技術來達到提升本國產品質量的目的。同時,也有可能通過跨國公司的技術擴散實現本公司產品質量的提升。
知識產權保護與出口之間的關系已經成為學術界爭論的熱點話題。已有的理論研究表明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對出口的影響是模糊的,會產生兩種截然相反的影響:市場擴展影響和市場勢力影響(Maskus and Penubarti,1995)。對于市場擴展影響,研究者發現東道國知識產權保護的加強會導致更多的出口流向這些國家(Maskus and Penubarti,1995; Smith,2001)。這些研究者還發現更為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使得本地公司模仿能力大大降低。由于模仿能力的降低,本地市場需求會被國外知識產權持有公司所占據。相反,對于市場勢力影響,東道國較強的知識產權保護會導致這些地區更少的進口,因為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會增強外國企業在本地的壟斷,它們會削減產量增加價格來獲取壟斷利潤。還有,另外一些學者發現加強發展中國家的知識產權保護會增加發達國家的出口(Awokuse and Yin,2009;Ivus,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