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jié) 延安文藝總集的編輯體例與地域分布

在中國古典文獻學與史料學理論方法中,“辨體”也是文獻史料搜集整理分類中被反復強調的傳統(tǒng)與原則。所謂“文辭以體制為先”,[122] 即任何的選集都是通過對各類文章作品的歸類及其體裁的厘定匯編而成的。其中,近代著名校勘學、目錄學及歷史學家繆荃孫歸納并總結而提出的“古人總集有分代、分家、分類、分體之不同。分代主于世運,分家主于流別,分類主于比例,分體主于法度,各擅所長,不可偏廢”等文集編輯與分類方法[123],可以說,既是來自他作為中國近代圖書館事業(yè)的奠基者,在圖書收藏方面日積月累之中的用心體悟,又是得之于廣泛搜集涉獵的精到見解及理論性認知。因此,根據(jù)繆荃孫先生的觀點,我們可以看到,從延安文藝總集類型史料的收錄范圍及其基本類型來看,其編輯體例大多為依照延安文藝運動及其創(chuàng)作的不同地域、各個階段出現(xiàn)的文藝派別團體、不同的文藝種類等,進行編選匯集而成的。自然,從現(xiàn)存的延安文藝總集中,也能夠發(fā)現(xiàn)其在編輯體例上,事實上綜合或兼顧了多個編輯體例方法與角度的長處優(yōu)點,來實現(xiàn)并達到其編輯的理念目的及其主題意旨。

一 按照延安文藝地域收錄編輯

這種類型的延安文藝總集,就是將發(fā)生在以延安為中心,包括各個邊區(qū)或“解放區(qū)”的延安文藝文獻史料及其作品,依據(jù)某個地域劃分收錄范圍編輯在一起。從而既有利于總結與彰顯某個地區(qū)或區(qū)域的延安文藝運動及其創(chuàng)作成績,又便于保存各個地區(qū)的延安文藝文獻資料及其地域特色。這一種類延安文藝總集,實質上也恰好反映出了當時延安文藝運動及其創(chuàng)作的歷史事實。這就是由延安及各個邊區(qū)所形成的“戰(zhàn)時狀態(tài)”的文化地域。因此,在延安文藝文獻史料類型及其數(shù)量中,依照地域作為收錄范圍編輯而成的延安文藝總集,不僅在整個總集中應當說占據(jù)著較大的比重或數(shù)量最多,而且大致分為求全的與求精的兩類。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在當時的延安及各邊區(qū)編輯出版的許多文藝叢書中收錄的一些總集。如1944 年由中共西北中央局調查研究室編輯印行的“陜甘寧邊區(qū)生產運動叢書”;1945年夏由冀中文協(xié)編輯,華北新華書店冀中總分店(冀中新華書店)等出版發(fā)行的“平原戲劇叢書”;1945 年由晉綏邊區(qū)行政公署編印的7 種“晉綏邊區(qū)第四屆群英大會叢書”;1945 年由冀魯豫日報社編輯,冀魯豫書店出版的“邊區(qū)群英大會叢書”;1946 年由晉察冀邊區(qū)行政委員會實業(yè)處編印的“大生產運動叢書”;1946 年由晉察冀軍區(qū)政治部編輯出版的4種“晉察冀畫報叢刊”等;1946—1947年由太行二屆群英大會編輯委員會編輯,太行群眾書店出版的7種“太行二屆群英大會叢書”等;1947年5月由華北新華書店編輯部編輯,華北新華書店出版發(fā)行的“晉冀魯豫邊區(qū)文藝創(chuàng)作小叢書”;1949年6月由陜甘寧邊區(qū)文化協(xié)會戲劇工作委員會編,西北新華書店出版的“陜甘寧戲劇叢書”;1949年前后由旅大文協(xié)編輯,大連東北書店印行的“旅大文協(xié)戲劇叢書”,等等。例如以下延安文藝總集。

(一)求全的延安文藝地域總集

《五月的延安》:《五月的延安》編輯委員會編,集體創(chuàng)作,讀書生活出版社1939年5 月初版,陜甘寧邊區(qū)文化界救亡協(xié)會“抗戰(zhàn)文藝”工作團發(fā)行。封面水平編排,上部棕紅美術體書名,居中加入黑白木刻直觀圖像。內收有由“五月的紀念日”“五月的中國抗日軍政大學”“五月的陜北公學”“五月的魯迅藝術學院”“五月的魯迅小學”“五月的工人”“五月的女自衛(wèi)軍”“五月的人物素描”“五月的一般動態(tài)”等9 輯構成的55 篇報道速寫作品,以及書前由“艾思奇、林山、柯仲平、柳青、徐懋庸、徐雉、張季純、高敏夫諸同志組織”的《編輯委員會》撰寫的《前記》。

《翻身運動與翻身英雄》:太行二屆群英大會編輯委員會編,太行群眾書店1947年1月印行,為“太行二屆群英大會叢書”之一。封面左側為豎排美術體書名,右側加入大幅木刻人物解說圖像。全書由“翻身運動綜合研究”和“翻身英雄典型材料”兩部分構成,包括效泉、彥榮、張建峰等執(zhí)筆的《大膽放手問題》《思想發(fā)動問題》《團結中農問題》,彥榮的《翻身斗爭十七年,群眾稱為“活菩薩”——記太行頭名翻身英雄白貴同志》,效泉的《靠天主,輩輩窮,靠八路,翻了身——記太行一等翻身英雄梁馬斗》,張建峰、任相生的《女翻身英雄張?zhí)m英》等14篇作品。

《第一功》:太岳十九分區(qū)政治部編,陳光興等著,太岳新華書店1947年5月印行,為“英雄故事集”之一。封面均衡編排,左上側為豎排紅色印刷體書名,下方加入黑白木刻人物直觀圖像。內收有楊蔚屏的《寫在前面》,孫定國的《序言》,以及陳光興的《侯同云的故事》、劉丙一的《劉吉耀和他的第三連》、吳林泉的《機警英勇的王殿文》、桂越的《李喜喜》等21 篇故事作品。

《解放區(qū)農村劇團創(chuàng)作選集》:戲劇社編,牟平、周旋等著,東北書店1947年10月印刷發(fā)行。封面左側上方插入木刻人物圖像,右側為豎排紅底白色美術體書名。內收有南沿汶農村劇團集體創(chuàng)作,劉梅亭、張安榮執(zhí)筆的小調報道劇《鄒大姐翻身》;牟平、周旋的五幕話劇《一筆血債》;何義的三幕話劇《伸冤》等3部劇目;以及方徨的《編者的話》等。

《山東人民的新生》:宿士平編,山東新華書店1946 年初版,東北書店1947年9月再版。封面編排直觀,右側黑色美術體書名豎排。內收有姚潛修的《奮戰(zhàn)苦斗中的山東軍民》,張雨帆的《艱苦斗爭在魯南》,陶鈍的《再見天日的泰石路北》,白刃的《諸膠邊人民有了希望》,王永生的《泊兒鎮(zhèn)解放》,康莊的《諸莒邊的新生》,高匕的《老沂河沸騰了》,呂若驥的《臨朐無人區(qū)的新生》,景曉村的《被解放的處女地》,文非的《大山前村全面上升》和楊筠的《富裕的尤家埠子人民生活》等24篇作品,以及編者撰寫的《前言》。[124]

《塞外血淚》:秋生編,呂梁文化教育出版社1946 年出版。封面均衡編排,左側豎排手書體書名,右側居中插入一幅解說木刻人物版畫。內收有陳之向的《綏遠抗戰(zhàn)史實》,韓砧的《誰放的第一槍》和《傅作義在綏西的“德政”》,蕭三的《傅作義破壞停戰(zhàn)協(xié)定的鐵證》,劉五的《王天喜的冤恨》等13篇作品,以及少言、侯愷、正挺等的《在平綏路前線上》、《她回來昏倒在母親的跟前》等5幅木刻畫插圖。

《解放晉南》:太岳文化界支前委員會編,太岳新華書店1947 年6 月出版。封面為水平對稱編排,上方為橫排紅色印刷體書名,下方插入大幅黑白木刻解說圖像。內收有謝富治、王新亭、陳賡將軍木刻頭像,陽城五區(qū)民伕編著的《民伕參戰(zhàn)小調》,太岳文化界的《獻給晉南前線的將士》,克仁的《三打太山廟》,張立的《活捉“張飛”》,劉存厚的《侯馬戰(zhàn)斗回憶》及馮牧的《“天兵”降臨絳州城》等43篇紀實作品。

《青年文娛手冊》(第一輯):東大學生會編,東北書店1947 年11 月初版。封面水平編排,深色裝飾圖形構圖版式,上方白色印刷體書名,居中圓形與彩色版畫圖案。全書由“紀念歌曲”“青年歌曲”“群眾歌曲”和“軍歌”4輯組成,包括《我們要高舉魯迅的戰(zhàn)旗》《中國青年進行曲》《東方紅》《歌頌中國共產黨》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歌》等83首歌曲,以及附錄的《怎樣指揮唱歌》、《簡譜的基礎知識》和《發(fā)聲的方法》等。在書前的編者說明中稱,因“最近東大教育學院,有一批同學要分配到各地中學去工作”,因此“編了這個冊子”,而“其主要對象,是中學生”。[125] 1948年9月,東北書店重新設計封面再版發(fā)行。

《為親娘報仇》:太岳新華書店1948年7月編輯出版。封面水平編排,上方橫排黑色圖形中白色美術體書名,下方黃底方框中黑白木刻人物直觀繪畫圖像。內收有《為親娘報仇》《李秀英訴苦》《李四丫頭的苦》和《三十六年的血淚》等4篇“訴苦”作品。

《勝利歌集》(第一集):冀南文藝工作團編,冀南新華書店1948年11月初版。封面水平編排,上方紅底裝飾圖案上白色美術體書名,下方紅色木刻解說圖像。內收有《歌唱毛澤東》《東方紅》《慶祝勝利》《新民主主義青年團進行曲》《活捉蔣介石》和《解放區(qū)的天》等15首歌曲。

《勝利歌集》(第二集):冀南文藝工作團編,冀南新華書店1949年2月初版。封面采用本書第一集構圖,但版式色調調整為棕紅。內收有《跟著毛澤東》《向前進》《勝利進行曲》《打到底》《參加解放軍》和《東北大軍進了關》等14首歌曲。

《東北群眾歌曲選》:人民音樂社編,東北新華書店1949年7月初版。封面為對稱編排,兩側加入裝飾圖形,中上方為棕紅色橫排美術體書名,中下方插入繪畫圖案。內收有由“一般歌曲”“工人歌曲”“農民歌曲”“部隊歌曲”“青年歌曲”“兒童歌曲”和“其他歌曲”等專題組成的93 首歌曲,以及編者撰寫的《前言》、書后的《歌曲說明》和附錄的《東北創(chuàng)作的大型中型歌曲》等相關歌曲目錄資料。

《群眾之歌》:新音樂社編,廣州前進書局1949 年12 月出版,為“解放歌選”之一。封面均衡編排,右側黑白木刻人物直觀圖像居中,下方暖色圖形中加入白色美術體書名。內收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跟著共產黨走》《東方紅》《歌唱毛主席》《擁護共產黨》和《不離開共產黨》等20首歌曲作品。封三、封四附有香港前進書局和新音樂社編輯出版的“解放歌選”等新書插頁廣告。

(二)求精的延安文藝地域總集

《“七七七”文藝獎金獲獎作品歌曲集》:晉綏邊區(qū)呂梁文化教育出版社1944年出版,新華書店晉西北分店發(fā)行,為石印小開本。封面水平編排,構圖簡潔,紅白框線裝飾圖形中,加入黑色美術體書名。內收有唐成銀詞、安春振曲的《黨在敵后方》,崔明鑒詞、安春振曲的《七月的太陽》,劉星漢詞、張朋明選曲填詞的《四季變工》,徐穎詞曲的《變工好》,馬琰詞、常蘇民曲的《婦女要生產》和石丁詞、楊戈曲的《兒童團歌》6首歌曲。

《一家人》:留波等著,山東新華書店1946年8月出版,為“抗戰(zhàn)文藝選集劇選”之一。封面水平編排,上方為橫排棕色印刷體書名,下方邊幅加入棕黃白木刻直觀圖案。內收有王汝俊的《鐵牛與病鴨》,那沙的《父母兄弟》,留波的《一家人》等3部劇作,以及編者的《后記》。

《大眾詩歌》:李王、凡、方徨等作,華中新華書店鹽阜分店1946年編輯出版,為“紀念《鹽阜大眾》三周年”的“大眾的書”。封面水平編排,暖色裝飾框線構圖版式,上方黑色美術體書名,下方黑白木刻人物直觀圖像。內收有從1943年至1946年的“大眾詩歌”和“墻頭詩”作品。如:李王的《清明時節(jié)三月三》,凡的《送郎去當兵》,去非的《偽中央》,方徨的《新山歌》和《新鳳陽歌》等164 首歌謠、小調和快板作品,以及“談大眾詩歌”輯中的《〈吳滿有〉 登出后的話》《關于墻頭詩》,阿凡的《談小調》,錢毅的《怎樣寫小詩歌》,方徨的《漫談農村詩歌》《怎樣 〈寫上墻〉》、《注意發(fā)現(xiàn)和培養(yǎng)出色的民間詩人》和《幾種不好的詩歌形式》,瑋的《敘事詩有偏向了》和《關于 〈根據(jù)地是他的家鄉(xiāng)〉》等11篇文章。

《夫妻勞軍/黑板報/釘缸》:亞凡等著,太岳新華書店1947年2月出版,為“各種調子都可演唱”選集。封面水平對稱編排,上方為橫排雙行黑色印刷體書名,中下方為紅色方框裝飾圖形中插入方框木刻人物繪畫。在《前記》中,編者稱:“這幾個劇,演出時,內容、詞句均可酌量增減。可用眉鄠調演,也可根據(jù)各劇團所熟練的調子演唱,只要適合當?shù)厝罕娍矗罕娐牐托小!眱仁沼衼喎驳摹斗蚱迍谲姟罚∫愕摹逗诎鍒蟆泛屯醣Yt的《釘缸》3部劇作,以及劇目“說明”和曲譜等。

《北方木刻》:古元、力群等作,高原書店1947年5月初版。封面框形設計,精裝本封面全幅木紋構圖版式,水平編排,上方黑色手書體書名,下方黑白木刻繪畫。內收有郭沫若的長篇中英文《序》和目錄,古元的《豐饒的收獲》(彩色版),力群的《女戰(zhàn)士替老百姓修紡車》《伐木》《勞動英雄趙占魁》《植樹》和《鄉(xiāng)村工作者》,王流秋的《冬學》、《衛(wèi)生宣傳》、《勞軍》和《為死者復仇》等,以及楊涵、焦心河、胡一川、王秉國、彥涵、李少言、安林、江豐、沃渣、邵宇、計桂森、馬達、夏風、戚軍、陳叔亮、張望、張菊、鄒雅、劉迅、蘇暉、張曉非等木刻家的125幅木刻和窗花剪紙作品。

《解放區(qū)短篇創(chuàng)作選》(1):秦兆陽等著,南中出版社1947 年6 月印行(油印本)。封面左上角為藍色橫豎排美術體書名,右側居中加入木刻毛澤東肖像圖案,下方為三行橫排紅色小字美術體作品目錄。內收有秦兆陽的《“俺們毛主席有辦法”》,高朗亭的《陜北游擊隊歷史故事》,張香山的《神頭之戰(zhàn)》等作品。

《戲劇選集》(第一集):冀魯豫文藝工作團編,冀魯豫書店1947年8月出版發(fā)行。封面對稱編排,黃色調圖形中紅色美術體書名居中豎排。內收有呂艾、云華、張蕓生著的二幕話劇《變天賬》,萬偉周著的廣場小歌劇《翻身保田》及劇目曲譜等。在張春蘭撰寫的《寫在前面》中稱:“這兩個小劇,很合乎 ‘結合中心’ ‘短小精干’ ‘快寫快演’ ‘有唱有白’ ‘冀魯豫農民風味’ 的方向。合乎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走群眾路線、為群眾服務的方向。這是文工團最近檢查思想、轉變寫大劇、演大劇、脫離現(xiàn)實作風之后,開始從實際出發(fā),走群眾路線的成就。”[126]

《東北解放區(qū)短篇創(chuàng)作選》(第一輯):劉白羽等著,東北書店1948 年3月出版,同年11月再版。封面上下邊框為平行對稱紅色木刻裝飾圖案,上方為橫排綠色雙行美術體書名。內收有劉白羽的《政治委員》,西虹的《英雄的父親》,關寄晨的《立功,抓地主》,方青的《高祥》,陸地的《大家庭》,井巖盾的《瞎月工伸冤記》和林藍的《紅棉襖》等7篇作品。再版本附印有東北書店的圖書出版廣告插頁。

《秧歌劇集》:盧夢等著,晉綏出版社1948 年編輯出版。封面為框形構圖,小開本版面周邊加入淡藍色裝飾圖案,居中淡黃色調長方形內左上角插入紅色美術體書名。內收有盧夢的《偷南瓜》,魚訊、焦錦鈺的《賀功》,馬烽的《婚姻要自由》,馮如秀、杜培琪的《夫妻訂計劃》,李忠等的《總動員》和凌零的《訂計劃》等6個民間戲曲劇本。[127]

《解放新歌》(1):上海新音樂總社編,上海文光書店1949年6月初版。封面水平編排,構圖直觀,大號紅色美術體書名居上。內收有陜西民歌《解放軍打到大上海》,佚名曲的《我們的隊伍來了》,一鳴詞、董源曲的《解放軍甚么樣》,黎洛詞、陜西民歌《人民的太陽》和關英賢曲的《新工人》等10首歌曲,以及書后的《編者的話》等。

《解放新歌》(2):上海新音樂社編,上海文光書店1949年7月初版。封面水平編排,大號紅色美術體書名居上,下部加入古元套色木刻版畫《人橋》圖案。內收有姜旭詞、普薩曲的《勝利的鑼鼓》,朱天等的《扭向新中國》,激動詞曲的《上海解放進行曲》,莊嚴曲的《毛主席他真是我們的大救星》和徐遲等的《解放的旗幟》等15首歌曲,以及書前的《人橋》封面說明和書后編者的《音訊》等。封三附印有音樂藝術社編輯出版的書目插頁廣告。

《部隊歌劇選》:華東軍區(qū)第三野戰(zhàn)軍新華書店隨軍分店1950年4月編輯出版,為“部隊文藝叢書”之一。封面水平對稱編排,書名為紅色美術體,下方插入黑白木刻解說圖像。內收有汪歲寒、蘇偉合作,張銳等作曲的《火線愛民》;西蒙的《買賣公平》;顧菊樓的《李子剛》;石漢的《一樣愛護他》;李偀民、姚征人合作的《槍桿詩》和寧摩改編的《紅軍的媽媽》等6部劇作,以及各劇目的曲譜等。

《西北民歌集》(第一冊):擎夫、寒荔編輯,上海商務印書館1950年11月初版,為“陜甘寧之部”。封面水平編排,在抽象型裝飾圖案中,上部加入棕紅美術體書名,下部插入出版社社標圖案。全書由“第一輯陜甘寧舊民歌”、“第二輯陜甘寧新民歌”和“第三輯附錄”構成,包括《繡荷包》《送情郎》《哭五更》《王哥放羊》《給我的妹子織手巾》《壞了良心》《都因為有了共產黨》《東方紅》《咱們的領袖毛澤東》《民主》《唱民主政府》及《蔓莉》等81首民歌作品,以及書前的《西北農民歌唱毛主席》和附錄的《王貴與李香香總譜》《歌唱豹子川》等。在本書的《寫在前面》中,編者稱,該書“集入了陜西、甘肅、寧夏三省的新舊民歌,是編者工作行程之記錄,是編者平時在各音樂工作同志處所搜集之材料的初步整理”。[128]

《西北民歌集》(第二冊):擎夫、寒荔編輯,上海商務印書館1950年11月初版,為“晉綏之部”。封面編排構圖和“陜甘寧之部”相同。內收有:“山西之部”的“生活類”“愛情類”“傳說故事類”“雜類”“革命類”“秧歌類”和“缺詞民歌類”等7輯312首民歌,以及“綏遠之部”的20首民歌和書前的歌曲《都因為有了共產黨》等。在本書的《寫在前面》中,編者稱:“西北民歌第二冊晉綏之部,是編者在戰(zhàn)爭時,足跡到處的記錄,是編者平時在各音樂工作同志處搜集之材料的整理。”[129]

二 按照文藝派別團體收錄編輯

這種類型的延安文藝總集,就是將同一文藝團體,或者是某一部隊組織的作者的作品及其相關文藝文獻資料,匯集收錄并編輯而成。這類延安文藝總集,除了有利于展示其團體或組織的文藝主張及其創(chuàng)作風格,以及有利于保存延安文藝運動及其各個文藝團體或組織單位的文獻資料之外,也能夠在史實上反映20世紀40 年代的延安文藝運動,在各個不同時期及其階段,所呈現(xiàn)出的文化上的豐富性與歷史上的多元性,以及其在中國社會歷史及其政治革命與意識形態(tài)演變中的作用與影響等。因此,在延安文藝文獻史料總集及其類型研究中,對于考察及把握延安文藝運動及其創(chuàng)作活動的歷史特征,以及不同發(fā)展階段的文藝思潮及其演變的具體進程等,都具有重要的文獻及史料價值與意義。

這其中,包括收錄在“西北戰(zhàn)地服務團叢書”和“戰(zhàn)地生活叢刊”的部分作家作品總集,以及由冀晉區(qū)編審委員會主編,1946年7月至1947年5月由星火出版社出版的“鄉(xiāng)藝叢書”等。尤其是作為配合并推動當時鄉(xiāng)村文藝運動的“鄉(xiāng)藝叢書”,在抗戰(zhàn)勝利前后的延安及各“根據(jù)地”和“解放區(qū)”農村文藝活動中,主要面對與滿足普通群眾文化活動及其閱讀需要,并以“群眾文藝”、“工農讀物”等題名編輯成冊的延安文藝選集,深受各地新華書店等多家出版機構的重視。除此之外,還有東北書店及冀南、蘇北等新華書店編印的“部隊讀物”“工人讀物”和“大眾讀物”,以及由陜甘寧邊區(qū)群眾(日)報社編輯,邊區(qū)(西北)新華書店、華北新華書店等印行的“群眾文藝叢書”中的延安文藝選本。尤其應當注意的,是延安文藝總集中,許多“專門供給部隊干部閱讀的”的“部隊文藝”選集。如1949年8月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zhàn)軍、華中軍區(qū)和中南軍區(qū)政治部、華東軍區(qū)、第三野戰(zhàn)軍政治部及其“文藝叢書編輯室”等,以及1950年9月由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軍區(qū)、第一野戰(zhàn)軍政治部等,分別編輯出版的“部隊文藝叢書”中收錄的“匯集編印”短篇小說及報告文學選集等。例如以下延安文藝總集。

(一)同一文藝團體作者的延安文藝總集

《歌劇集》:魯藝編譯部編輯,向隅、星海、伯釗、震之等集體創(chuàng)作,辰光書店1939年3月初版,1940年3月再版,為“魯迅藝術學院叢書”之一。封面水平編排,四條紅色裝飾圖形上下映對,上方黑色美術體書名,下方居中木刻魯迅頭像。內收有伯釗詞,向隅曲,溫濤、潘建、呂驥、李麗蓮、程安波、高敏夫集體創(chuàng)作的三幕歌劇《農村曲》;王震之詞,冼星海曲,天藍、安波、韓塞集體創(chuàng)作的兩幕歌劇《軍民進行曲》;以及各劇目的《劇情故事》、《舞臺面說明》及各幕曲譜和舞臺設計圖等。

《秧歌論文選集》:艾思奇、周揚等著,新華書店1944 年9 月初版刊行,初版封面均衡編排,左上角框線內插入紅色印刷體書名,右下方插入黑白木刻舞蹈人物圖案。內收有艾思奇的《從春節(jié)宣傳看文藝的新方向》,周揚的《表現(xiàn)新的群眾的時代》,艾青的《秧歌劇的形式》,王大化的《從 〈兄妹開荒〉 的演出談起》,軍法處通訊小組的《〈鐘萬財起家〉 創(chuàng)作經(jīng)過》,王大化的《申紅友同志給我們上了第一課》等7篇論文。1946年東北書店以“秧歌論文集”書名,并在扉頁署為“秧歌論文選集”翻印再版。西北新華書店1949年改為《秧歌論選集》翻印出版。

《減租》(文藝選集第三冊):華北新華書店編輯部編輯,華北新華書店1945年出版。封面水平對稱編排,橫排印刷體書名。內收有甘毫的《減租》和《小白虎》,馬可的《夫妻識字》,潘之汀的《滿子夫婦》,思基的《我的師傅》,子之的《“我要做公民”》,馬烽的《張初元的故事》,孫犁的《蘆花蕩》和《麥收》,黎風的《未婚夫婦》,吳伯蕭的《游擊隊員宋二爺》,鹿特丹的《兒子》等12篇小說。

《部隊劇選》:翟強、荒草等編劇,東北民主聯(lián)軍總政治部編輯,東北民主聯(lián)軍總政治部1946 年12 月出版。封面水平對稱編排,上中部為整幅紅綠彩色木刻直觀圖像,下邊為橫排紅色美術體書名。內收有翟強編劇,張林簃作曲的《劉順清》;荒草編劇,賀綠汀作曲的歌劇《燒炭英雄張德勝》;翟強編劇,賀綠汀作曲的《徐海水除奸》;之華等編劇,鷹航等作曲的《好同志有錯就改》;李之華等編劇,張鳴配曲的《兵伕團結》;王向立等集體創(chuàng)作,李鷹航等作曲的《軍民互助》;荒草、果剛編劇,止怡、其仁配曲的《張治國》;周而復、蘇一平編劇的《牛永貴受傷》等8部劇作及各劇目曲譜,以及編者的《前記》等。

《同志,你走錯了路(演出特輯)》:蘇中部隊文工團1946年4月編輯印行。封面水平編排,上邊木刻裝飾圖案,橫排美術體書名。內收有張藩的《為 〈同志,你走錯了路〉 演出而寫》,連平的《我們要走潘主任的路》,毛夢麟的《我有和吳部長相同的地方》,白人的《潘主任給我的影響》,惠良的《打破幻想加緊學習》,徐固良的《十一大隊五分隊看戲后組織漫談劇中人物》,江平的《〈同志,你走錯了路〉 的觀后談》,戈白的《一分隊指戰(zhàn)員的——觀劇后的建評》和《反映之反映》,魯白的《看戲日的日記》,仇漢書的《胡連長》,曹五章的《我對王旅長的看法》,張雁的《我演趙友臣》,綏民的《我怎樣演陳參謀長》,雷春的《我演劉主任》,趙超的《執(zhí)法隊長的話》,張維漢的《扮周團長演后感》,王舜華的《在風里搏戰(zhàn)》,李磊平的《從 〈同志,你走錯了路〉 的演出提出一個劇本創(chuàng)作的問題》,韓慈聆的《悼吳部長》和《胡連長:安心地躺著吧!千百萬人民起來為你復仇》,姜旭的《〈同志,你走錯了路〉 演出前后》和《演出拾零》、《舞臺面》等24篇文章、詩歌及舞臺設計圖。

《揭石板集》:馬適安輯,華北新華書店1947年5月出版,為“晉冀魯豫邊區(qū)文藝創(chuàng)作小叢書”之一。封面編排為其叢書同一版式,上下裝飾圖案平衡映對,黑色印刷體書名。在《編者的話》中,編者說明了這本詩歌總集所輯錄的作品,“是選輯的本邊區(qū)翻身農民自編的詩歌”[130]。內收有《揭開石板看》《窮人和富人》《想五更》《七桿旗》《張奪民謠》《柳泉村群眾斗爭詩》《牛萬年罪狀歌》《恨宋品仙》《白小保弟兄的快板》《高利貸》《地里干趕不上人家家里算》《翻身四字經(jīng)》《稞種地》《從前受壓迫》和《長工苦》等50首詩歌。

《新歌曲》(新一集):魯迅文藝工作團編,東北書店牡丹江分店1947年6月出版。封面水平編排,上部紅底圖形中白色美術體書名,下邊綠色裝飾線條圖案,居中插入紅白木刻直觀圖案。內收有曉星詞、徐輝才曲的四部合唱《歌唱黨的二十六年》,曉星詞曲的《反攻進軍曲》,戰(zhàn)士詞、劉洙曲的《機槍梭子上停當》,胥樹人詞、鄭世春曲的《紀念七一》,李日曦詞曲的《工農倆弟兄》等組成的“戰(zhàn)斗歌曲”和“群眾歌曲”,以及烏蘭巴特爾詞、徐輝才曲的二部合唱《內蒙古民族之歌》等11首歌曲。

《劉巧團圓》:韓起祥編,高敏夫、林山記,香港海洋書屋1947 年10 月再版,為“北方文叢”之一。封面采用其叢書相同版式,大幅木刻民間雙魚圖案中,插入紅色美術體書名。內收有《劉巧團圓》和《張玉蘭參加選舉會》,以及周而復撰寫的長篇《后記》等。書中附有“北方文叢”圖書出版廣告插頁。

《反翻把斗爭》:李之華等著,遼東書店1947 年編印[131]。封面水平編排,上方構圖加入古元《減租會》木刻畫,下方裝飾圖形中插入白色美術體書名。內收有《東北局宣傳部關于獎勵 〈反翻把斗爭〉 劇本的通知》,李之華的獨幕劇《反翻把斗爭》和侶朋的《牢籠記》兩部作品,以及“附錄”的舒群的《談 〈反翻把斗爭〉》、李士彬的《開辟了一條新道路》、李之華的《〈反翻把斗爭〉 創(chuàng)作過程》、沈賢的《〈反翻把斗爭〉 排演中的一點感想》、蕭芋的《〈反翻把斗爭〉 裝置工作》、王平的《我怎樣演劉主任》、于永寬的《我第一次演劇》、吳峰的《我演孫林閣》、陳連玉的《怎樣摸索我的角色》、楊克的《怎樣表演一個農民》和曉曲的《我演劉二嫂》等。

《演唱運動》:荒草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南軍區(qū)第四野戰(zhàn)軍政治部1949年出版,為“部隊文藝叢書”之一。封面為其叢書同一風格均衡編排,在本書《前言》中,編者申明其也是“專門供給部隊干部閱讀的讀物”。[132] 全書由“深入連隊展開演唱運動”、“文藝工作者在前線上”和“活躍的戰(zhàn)士演唱運動”3輯組成,包括《東政宣傳隊開展演唱運動》《總政宣傳隊在前線》及《全面模范連的文娛通訊組》等46篇文章。

《白求恩與阿洛夫》:周而復、方紀等著,東北書店1949年4月出版。封面編排簡潔,右側加入裝飾圖案,藍色多行橫排印刷體書名。內收有毛澤東的《學習白求恩》,朱德的《紀念白求恩同志》,周而復的《諾爾曼·白求恩斷片》,方紀的《阿洛夫醫(yī)生》等4篇文章。

《農公泊——膠東群眾翻身的故事歌舞劇》:馬少波小說原著,張波、馬少波、包干夫、陳志昂集體編劇,陳志昂作曲,華東新華書店膠東分店1949年4月出版。封面水平編排,上部紅色美術體書名,居中加入黑白解說版畫。內收有作者的《前言》,馬少波的小說《農公泊》,《劇中人總表》和初敏繪的2幅《主要人物介紹》黑白木刻人物組畫,二十七場歌舞劇《場目》和《農公泊》劇本曲譜,以及陳志昂的論文《關于這本戲的音樂》等。

《論工人文藝》:荒煤編,武漢人民藝術出版社編選,上海雜志公司1949年8月發(fā)行,發(fā)行者為張靜廬,為“人民藝術叢刊”之一。1949 年11 月再版。封面均衡編排,左側棕紅底圖形插入豎排白色印刷體書名,右側居中加入棕紅金色木刻解說圖像。內收有葉圣陶的《論工人文藝》,阿英的《青年文藝工作者如何與工人相結合》,孫犁的《談工廠文藝》,周巍峙的《工廠文藝工作的目的和做法》等25篇文章。編者在《前言》中稱,“文藝如何為工人階級服務,如何開展工廠文藝活動,已成為文藝工作者當前急須解決的問題”。因此,編者圍繞工人文藝發(fā)展中的“城市文藝工作的中心,以及如何貫徹為工人服務的方針”“工廠文藝活動的方針是怎樣的”“如何與工人群眾結合”等問題進行討論,并且通過編輯本書,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加以廣泛的研究和討論,更好地開展工人文藝活動”。[133]

(二)同一流派或陣線作者的延安文藝總集

《戰(zhàn)地日記》:無瑕編,蕭向榮、曹聚仁、王景琦著,之初書店1938年1月初版。封面水平編排,版式簡潔,黑色印刷體書名,扉頁題為“戰(zhàn)地”。全書由“北戰(zhàn)場上的日記”“東戰(zhàn)場上的日記”和“隨軍三月雜憶”等3 輯組成,包括《出發(fā)去消滅敵人》、《信號燈的犧牲者》和《想到那里寫到那里》等28篇報告文學作品。

《戲劇界抗敵協(xié)會會員研究材料》(第一輯):中華全國戲劇界抗敵協(xié)會晉察冀邊區(qū)分會編,邊區(qū)獨立團印行,封面構圖簡潔,是1939年7月初中華全國戲劇界抗敵協(xié)會晉察冀分會成立后編輯印行的一本油印本圖書。內收有天藍翻譯的拉波泊的《演員論》,章泯的《論演員》和葛一虹的《表演技術基礎》等3篇論文。

《窮人樂》:晉察冀邊區(qū)高街村劇團集體創(chuàng)作,大連大眾書店1946年6月出版,為“文藝叢刊”之一。封面垂直對稱編排,居中紅底白色豎排印刷體書名。內收有高街村劇團集體創(chuàng)作,張非、汪洋記錄的十四場歌劇《窮人樂》和林韋記錄的二場歌劇《高街婦女做鞋忙》2 部作品及其劇目的多首配曲;中共中央晉察冀分局的《關于阜平高街村劇團創(chuàng)作的 〈窮人樂〉 的決定》。以及《晉察冀日報》社論《沿著 〈窮人樂〉 的方向發(fā)展群眾文藝運動》等。

《農民翻身詩歌選集》:伯明等編,太岳新華書店1946 年10 月出版。封面編排簡潔。內收有路光的《安娘口詞》,衛(wèi)生的《南梁群眾歌謠》,馮彥俊的《我是莊稼漢》等13首作品。

《人民解放軍歌集》(第一集):部隊文藝社編,東北書店1948年4月初版,同年8月再版。封面水平編排,上部紅色印刷體書名,下邊紅色線條裝飾圖案。內收有《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歌》《榮軍誓歌》《人民解放軍大反攻》《消滅蔣匪軍》《我們勝利了》《咱們比比看》《走得快打勝仗》《我是一個兵》和《慶祝黨委會成立聯(lián)唱》等36首歌曲。

《大家唱》(第六集):華中二分區(qū)人民畫報社編,華中二分區(qū)新華書店1948年5月出版。封面整版黃色木刻人物版畫構圖,水平編排,上方紅色手書體書名。全書由“生產救災”“反蔣”“墻頭詩”“什錦”和“小謎語”5輯組成,包括“鼓兒詞”《想發(fā)洋財幾乎送了命》、“游春調”《團結忙生產》、八段錦調《大家要生產》和賣油郎調《生產為自己》等,以及生產、節(jié)約、救災、莊稼話等“墻頭詩”等總共91首(種)作品。

《工人大合唱》:侯唯動、胥樹人、井巖盾等詞,劉熾曲,東北音樂工作團1948年8月編印出版。封面水平編排,上部黑色美術體書名等文字,副題為“獻給第一次全國工代大會”。內收有《一切為勝利》《鐵路工人歌》《煤礦工人歌》《女工歌》《工廠日夜忙》《工人進行曲》和《建設祖國》等7首歌曲。書中附有新中國書局的圖書出版廣告插頁。1949 年3 月,新中國書局重新設計封面再版發(fā)行。

《人民革命戰(zhàn)爭通訊選》(1—2):李普等著,晉察冀軍區(qū)政治部1948年編印出版。第1集和第2 集封面同為垂直對稱編排,左側書名為豎排黑色美術體,右側中上插入彩色木刻直觀圖案。內收有莊海菱的《勝利突圍》,晉察冀的《集寧永遠是我們的》,劉白羽的《英勇的四平街保衛(wèi)戰(zhàn)》,艾伯林的《鐵壁堡壘的毀滅》,陜北的《蟠龍胡宗南軍被殲》等,以及李普的《揭開大反攻序幕》,胡征的《強渡黃河》,晉冀魯豫的《劉鄧大軍勝利渡河》,王匡的《南征大軍勝利渡河》等共70篇報告文學。在《前言》中,編者指出編輯緣由及目的,是“為加強軍事宣傳,特選輯了愛國自衛(wèi)戰(zhàn)爭以來一些通訊報道,供給學習寫作通訊者的參考”,“使我們的前線記者和廣大的指戰(zhàn)員,通過這一觀摩學習,把寫作水平提高一步,改進與加強通訊報道工作,把我們的軍事宣傳趕上我們勝利的軍事行動”。[134]

《紅旗的歌》:武漢改造出版社1949年5月出版,為“改造叢書第一輯”之一。封面水平編排,上部紅色印刷體書名,中下部大幅紅色木刻人物特寫圖像。內收有塞克作詞、張棣昌曲的《我們要高舉魯迅的戰(zhàn)旗》,白韋詞、安春根曲的《人民的紅五月》,曉江配詞、馬賽曲譜的《民主青年進行曲》等35首歌曲,以及《簡譜的基礎知識》一文。書后有附印的改造出版社“改造叢書”書目插頁廣告。

《淮海戰(zhàn)役歌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zhàn)軍政治部文藝工作團編,新華書店第三野戰(zhàn)軍分店1949年7月出版。封面水平編排,上方紅色印刷體書名,居中藍底圖形中插入黑白木刻版畫圖案。全書由“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構成,包括《序曲》《向南進軍》《乘勝追擊》《搶占運河》《涉水打碾莊》《淮海打勝仗》《握緊我們的槍》《往南打》《飛毛腿》及《火線慶功歌》等20首歌曲作品,以及編者的《前言》等。

《蕭軍思想批判》:張如心、劉芝明、草明、徐懋庸、陳學昭等著,大眾書店1949年10月出版,為“大眾文藝叢書”之一。封面水平編排,上方為橫排紅色印刷體書名等文字,中下方加入整幅木刻解說人物圖像。在書前“大眾書店編輯委員會”的《引言》中,編者強調“蕭軍底思想錯誤和對這種錯誤思想的斗爭,不應該看作一宗偶然事件”,而“正是翻天覆地的中國人民革命運動中無可避免的、經(jīng)常進行著的 ‘精神戰(zhàn)爭’ 的一役”。因此,“我們搜集了批判蕭軍思想的許多資料,編成了這本書”。[135] 全書分為六輯,第一輯收有《中共中央東北分局關于蕭軍問題的決定》;第二輯收有劉芝明的《關于蕭軍及其 〈文化報〉 所犯錯誤的批評》,以及張如心的《是唯心主義還是唯物主義》、《是“萁豆相煎”論還是階級斗爭論》和《是仇視人民反共反蘇還是熱愛人民擁共擁蘇》等6篇論文;第三輯收有《生活報》的《斥 〈文化報〉 的謬論》等8 篇“社論”;第四輯收有聞奇、陳學昭、徐懋庸等作家的《糖衣包著的毒粉》、《不能再緘默》等15篇文章;第五輯收有塞上、樊志公的《“來而不往非禮也”的作者剖白》等3篇文章;第六輯收有夏葵、郭林年等“工農兵”讀者的《我也發(fā)表點意見》等22篇批判文章。

《論魯迅》:胡今虛編,毛澤東、周恩來、陳伯達、陳紹禹等著,上海泥土社1950年12月出版。封面均衡編排,左側紅底裝飾圖形中白色美術體書名豎排,右上角黑白木刻魯迅肖像圖案。內收有毛澤東的《論魯迅精神》、《中國革命與魯迅》、《學習魯迅指示的寫作方法》和《魯迅雜文筆法之運用及其他》,《解放日報》的《魯迅精神永垂不朽》,周恩來的《魯迅先生的立場》,陳伯達的《魯迅是我們的榜樣》,陳紹禹的《中國人民之重大損失》,法捷耶夫的《論魯迅》等11篇論文,以及尹庚的《后記》。

三 按照文藝種類收錄編輯

這種類型的延安文藝總集,就是依據(jù)某文藝種類或題材來確定并劃分延安文藝總集的收錄范圍,從而將其作品或文獻資料編輯在一起。這種延安文藝總集,一般在內容及其編輯意旨方面多表現(xiàn)出兩個較為鮮明的文獻史料特征:一是基于某個專題或主題的需要而兼收多種文藝種類的延安文藝總集;一是專門收錄一種文藝種類的延安文藝總集。可以說,這樣編輯而成的延安文藝總集,事實上也正是延安文藝運動及其創(chuàng)作活動,為適應及服務于中國共產黨的文化戰(zhàn)線斗爭,以及新民主主義文化建設及其社會實踐需要的結果。因此,在延安文藝文獻史料類型及其數(shù)量中,不僅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及份額,而且在匯集相關文獻資料方面也有著極其重要的史料價值。

其中,被收錄在1946年9月至1948年9月前后,分別由山東新華書店和“大眾文庫”編委會編輯、華中新華書店印行,太岳新華書店、華東新華書店、中原新華書店、冀中新華書店等出版翻印的“大眾文庫”,包括1947—1948年分別由冀魯豫書店編輯部編,冀魯豫書店及華中新華書店出版的“農民翻身小叢書”與“翻身小叢書”中的多部延安文藝選集。并且,最值得注意的有:1945年年底華北新華書店分別以“李勇大擺地雷陣”“受苦的日子算完了”和“減租”為標題編輯出版的三冊《文藝選集》中,匯輯了邵子南、孫犁、楊朔、周而復、西戎、孔厥、韋君宜、方紀、馬烽等二十四位作家的短篇小說作品。除此之外,1946年3月至9月在晉察冀邊區(qū)首府張家口,由周揚編輯的兩輯《解放區(qū)短篇創(chuàng)作選》和張庚編輯的三輯《秧歌劇選集》,明確地將“文藝座談會講話的方向在創(chuàng)作上具體實踐的成果”及其“新的偉大的人民文藝的創(chuàng)造過程”,[136] 以及“在群眾中有定評的作品”,[137] 作為這幾十位延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編輯的“選擇的標準”。所以,1946 年11 月與1947年9月間,它們又先后被東北書店、華東新華書店總店、蘇南新華書店等再版翻印。于是,在1949年前后的延安文藝選集編輯出版史上,就先后涌現(xiàn)出了一大批諸如“翻身小叢書”“淮海文藝小叢書”“新演劇叢書”“東北文藝工作團第二團戲劇音樂叢書”“新文藝叢書”“文學戰(zhàn)線創(chuàng)作叢書”“文藝創(chuàng)作叢書”“解放文藝叢書”“工農兵叢書”“哈爾濱大學戲劇音樂系戲劇音樂叢書”“少年文庫”等文藝叢書。并且,又在“群益文藝叢書”“人民藝術叢刊”等大型延安文藝叢書的編纂活動中,使這類按照文藝種類編輯的延安文藝選本,得以相繼編輯出版并被廣泛傳播接受。例如以下延安文藝總集。

(一)兼收小說、詩歌及戲劇等多種文類作品的延安文藝總集

《丁玲在西北》:史天行編,漢口華中圖書公司1938年5月編輯出版。封面居中編排,左側垂直圖形加入美術體書名,右側插入丁玲攝影圖片。內收有Esrl H.Leaf作、明森摘譯的《最近的丁玲》,任天馬的《集體創(chuàng)作和丁玲》,蕙漪的《丁玲領導的戰(zhàn)地服務團》,靳明的《和丁玲一齊在前線》,丁玲的《文藝在西北新區(qū)》《七月的延安》《重逢》和《游擊生活》等作品,以及編者的《小言》等。

《軍政民一家》:舒潮輯錄,新華書店1944年1月編輯出版,為“擁政擁軍愛民故事輯”;山東新華書店同年8 月翻印,為“冬學政治補助讀物”之一,膠東新華書店同年11月再版。本書初版封面為水平對稱編排,中上方加入大幅黑白木刻工農兵直觀圖像,下方為橫排紅色手書體書名。內收有《第二營全軍愛民,孫家砭百姓送旗》、《司令部愛民賠東西,小學生捐錢送白菜》、《徐建福反省說實話,霍增群認錯做好人》、《除草隊制定紀律,青化砭樹立村規(guī)》及《批評胡啟明,群眾開會,擁護黨政軍,村長演說》等16篇作品,以及編者的《前言》和附錄的呂班的大鼓《腳下留情》等。

《窮人樂》:晉察冀阜平高街村劇團集體創(chuàng)作,張非、汪洋記錄,韜奮書店1945年9月出版。封面水平對稱編排,構圖直觀,書名橫排印刷體。內收有高街村劇團集體創(chuàng)作,張非、汪洋記錄的十四場歌劇《窮人樂》及其劇目的多首配曲,中共中央晉察冀分局的《關于阜平高街村劇團創(chuàng)作的〈窮人樂〉 的決定》,以及《晉察冀日報》社論《沿著 〈窮人樂〉 的方向發(fā)展群眾文藝運動》。在書前的《出版說明》中,編者稱,“《窮人樂》一劇,在晉察冀邊區(qū),公認為是執(zhí)行毛主席文藝為工農兵服務方針的新成就”。因此,“我們翻印它的目的”,不只是“為了供給大家一本很好的演劇材料”,更是“希望大家吸取它所走出的新方向和新方法,用來豐富、提高我們的大眾文藝創(chuàng)作”。[138]

《劉桂英是一朵大紅花》:姜旭等著,韜奮書店1945 年10 月出版,為“戲劇叢書”之一。封面均衡編排,整幅木刻直觀圖像構圖中,插入橫排雙行紅色美術體書名。內收有姜旭編劇、沈亞威配曲的三幕歌劇《劉桂英是一朵大紅花》,以及劇目配曲《紡紗歌》等3 首歌曲和《演出說明》等。劇本前及書中附錄有于之洲的敘事詩歌《劉桂英是一朵大紅花》和多幅木刻插畫。

《工農翻身》:合江日報社1946年8月編輯出版。封面對稱編排,綠藍色調版式中,左側白色美術體書名豎排,右側居中毛澤東肖像照片及其下的黑色印刷體文字“人民領袖毛主席”。內收有由“人民領袖毛澤東”、“人民敬愛八路軍、新四軍”“當作兒子一樣看”“老百姓翻身”“四季歌”“賣國賊和他的洋老子”“美國洋鬼子的野心”“街頭詩”“七大天地”“回到母親的懷抱”“關里老百姓怨恨蔣介石”“新式蝗蟲”“罵中央軍”“老百姓罵閻錫山”“國民黨軍隊里的歌謠”“常安人民大翻身”和“大戰(zhàn)秀水河”等20 輯構成的50余篇(幅)歌謠、故事、木刻、漫畫及鼓詞作品,以及作品前的《編者的話》和王大化詞、田鳳曲的《八一五》《七枝花》2首歌曲。

《陜北雜記》:孔厥、丁玲等著,希望書店1946 年10 月印刷刊行,為“文藝新刊”第一輯。封面水平編排,上方居中插入紅白木刻陜北人物版畫,下方為橫排紅色印刷體書名。內收有孔厥的《父子倆》、西戎的《離婚》和趙樹理的《孟祥英翻身》等小說,魏伯的通訊《草原上的歌聲》,艾青的論文《釋新民主主義的文學》,紅楊樹的詩歌《塞北晚歌》,吳伯簫的散文《出發(fā)點》和丁玲的報告文學《陜北雜記》等8篇作品。

《血戰(zhàn)八年的膠東子弟兵》:膠東新華書店1945年8月初版,1946年4月再版。封面水平編排,上方為橫排紅底白色美術體書名,中下方為整幅黑白木刻解說圖像。內收有仲曦東的《代序——八路軍膠東部隊抗戰(zhàn)簡史》,以及由“戰(zhàn)績”、“抗戰(zhàn)八年來膠東形勢變遷圖”、“保衛(wèi)自己,保衛(wèi)祖國,為人民,戰(zhàn)斗八年”、“為人民而戰(zhàn),依靠人民,人民與我們并肩作戰(zhàn)”、“看到光明、回歸祖國、在中國共產黨旗幟下為人民而戰(zhàn)”和“生產勞動,尊干愛兵,擁政愛民,練兵……我們的生活”等6部分組成的共70余篇文章,以及《抗戰(zhàn)故事(十五則)》和多幅木刻版畫、照片等插圖。在《編后》中,編者稱,該書的目的,是“把膠東人民的子弟兵——八路軍,抗戰(zhàn)以來為人民戰(zhàn)斗的事業(yè),記載成冊;以獻給我堅持敵后奮斗八年的全體抗日軍民,以紀念我們?yōu)楸Pl(wèi)人民獻身革命事業(yè)而犧牲的諸先烈”。[139]

《一切為前線》(劇本·鼓詞):賈霽等著,裕民印刷廠1946年印行。封面編排簡潔,構圖直觀。內收有賈霽的獨幕話劇《一切為前線》和《翻身鼓詞》,吳人的雜耍劇《蔣美雙簧》,惠芳的快板劇《蔣美特務訓練所》,王民生的活報劇《蔣美談判》等5部劇本。

《吳滿有》:柯藍、艾青著,真知出版社1946 年編輯出版。封面編排直觀,上部黑白木刻吳滿有肖像,下方紅色大號美術體書名。內收有柯藍的報告文學《吳滿有的故事》,艾青的謠曲體敘事詩歌《吳滿有》和《附記》。

《中國人民愛國自衛(wèi)戰(zhàn)爭華東戰(zhàn)場第一年畫刊》:大眾日報社、華東新華社1947年10月編印發(fā)行。封面均衡編排,整幅套色木刻《人民戰(zhàn)士》版式構圖,左上角紅色美術體書名橫排。內收有編者的《前言》、《編者的話》和《本刊攝影者》名單等,毛澤東、朱德、陳毅、粟裕攝影肖像和各自的題詞,以及由“中國人民愛國自衛(wèi)戰(zhàn)爭華東戰(zhàn)場實錄”“蔣軍暴行”“參戰(zhàn)支前”“野戰(zhàn)醫(yī)院”和“被解放了的蔣軍將級軍官”等多輯組成,包括攝影、木刻版畫、手稿和年畫等在內的200余幅作品。

《翻身秧歌集》:李之華編,東北書店1947年2月出版,同年12月再版, 1948年6月四版,為“東北文藝工作團第二團戲劇音樂叢書”之一。本書初版封面水平編排,上方為橫排紅底圖形白色印刷體書名,下方插入方框目錄圖形。內收有李之華詞,東北民歌,東北民間戲劇音樂研究小組集體編譜的《莊稼人翻身樂》;伯忠、止怡、吳雪、之華、任虹設計編譜的《翻身大秧歌舞》;羅立韻、于永寬合作的《姑嫂勞軍》;塞聲、于永寬合作的《自衛(wèi)隊捉胡子》;朱漪作、羅正、李凝配曲的《土地還家》,朱漪、沈賢合作的《送公糧》;李之華作,羅正、鄧止怡配曲的《光榮燈》7 部劇作及劇目舞曲樂譜等;李之華撰寫的《前言》和羅伯忠的《大秧歌舞說明》等;以及書后附錄的由民間戲劇音樂研究小組、鄧止怡整理的《東北秧歌初步調查》等。

《“戰(zhàn)場就是課堂”》:太岳軍區(qū)政治部編,太岳新華書店1947 年3 月出版,為“垣、翼戰(zhàn)斗通訊選集”。封面垂直編排,左側為紅色豎排印刷體書名,上下加入紅底裝飾邊條圖形。內收有革飛的《焦五保戰(zhàn)斗互助組》、《子弟兵和父母親》《牛黑毛和劉雙屯》《戰(zhàn)斗英雄原同根》《敵人窩里奪機槍》,克仁的《撲滅“奮斗團”》,言謹?shù)摹秵紊矸龜乘氖浶“寺芳獙W成的英勇機變》,朗樵的《記曲村殲滅戰(zhàn)》,沙藤的《打開獄門》,何微的《陽城擔架隊前線立功》,克仁的《一家人》,張啟的《蔣軍一六三團二連的新生》,馮立的《模范原萬名》,修業(yè)的《黃河灘上解放蔣軍》,王如林的《副排長楊金川》、《勇敢的偵查員岳天順》,湯俊的《神槍手張啟昌》及張仁的《郎八金》等通訊,以及賀崇明、田志權的快板《小陳元》等26篇作品。

《大眾戲曲集》(第2集):冀魯豫文聯(lián)編,冀魯豫書店1947年2月出版發(fā)行。封面水平對稱編排,上方為橫排紅底白色美術體書名,下邊加入木刻裝飾圖案。內收有趙東明的“水滸調”《新編蔣介石賣國》,憲周、友三、效參、錫五的“高調劇”《保衛(wèi)家鄉(xiāng)》,韓明的鼓詞《德化區(qū)的轉變》,左營高小集體作的劇本《種殃軍》,以及《愛國自衛(wèi)戰(zhàn)爭歌選八首》和《群眾翻身斗爭生產歌選七首》等作品。《大眾戲曲集》出版兩期后,于1947年9月改刊為《演唱雜志》。

《擔架隊員老楊》:洪藏、丁達明、施展作,東北畫報社1948 年3 月出版,為“通俗美術小叢書”之一。封面水平編排,上下紅藍色調裝飾圖形對映,上部白色美術體書名,下部三幅棕紅木刻人物肖像圖案。內收有洪藏的《擔架隊員老楊》,丁達明的《給蔣軍帶路》和《趙得才明白了》,施展的《全家光榮》4個短篇連環(huán)畫故事,以及各篇目的多幅彩色木刻插畫。封底附印有東北書店和東北畫報社“最后出版”圖書書目廣告。1949年2月,北方出版社重新設計封面,刪去《趙得才明白了》和《全家光榮》2 篇,增加了《一對夫婦》和《舍命救君子》2篇修訂出版。

《還是互助好》:蘇北新華書店1949 年11 月出版,為“冬學文娛叢書”之一。封面木刻版畫構圖,簡潔直觀,水平編排,上方紅色印刷體書名,居中插入目錄剪影圖案。內收有耕耘、吳均的《還是互助好》,沭陽小店鄉(xiāng)工農通訊組集體創(chuàng)作的《看誰奪紅旗》,王亞平的《張鎖買牛》,民間藝人史耀宗、李德興的《史耀宗轉變》4篇說唱作品。

(二)專收一種文類作品的延安文藝總集

《我們的抗敵英雄》:高士其等著,讀書生活社1936年6月初版,為“讀書生活叢書”之一。封面均衡編排,大小紅白交叉圖形疊加版式中,白色美術體書名居中豎排。內收有高士其的《細菌的衣食住行》等9 篇,李崇基的《談生死》等9篇,柳湜的《銀子搬場》等5 篇,伯韓的《古希臘與現(xiàn)代中國》5篇,克徵的《水、旱災》和克士的《花和蟲》,顧均正的《玻璃紙》,雪邨的《蚯蚓》等科學小品作品。封三附印讀書生活社的“讀書生活叢書”出版插頁廣告。1937年3月,讀書生活社修訂再版。

《戰(zhàn)斗在太行山上》:聯(lián)防軍政治部宣傳部編,聯(lián)防軍政治部1944年8月出版,為“戰(zhàn)士小叢書”之一。封面水平編排,整幅綠白木刻解說圖像版式中,上部棕紅美術體書名。內收有《圍困敵人的故事》、《幾個故事》、《戰(zhàn)斗英雄和模范連隊》、《戰(zhàn)斗在太行山上》、《窯洞陣地戰(zhàn)》和《晉東南民兵的故事》等6篇作品。

《戰(zhàn)斗在太行山上》:江楞等著,光明出版社1946年5月出版。封面均衡編排,左上方紅色印刷體書名雙行豎排,右側下部黑白剪影解說圖像。全書由“圍困敵人的故事”和“幾個戰(zhàn)例”兩輯組成,包括《圍困蟠龍的故事》《圍困蟠龍的第六連》《圍困榆社的幾個故事》《圍攻林縣城》《英勇不屈的戰(zhàn)士》《李家兄弟及其他》《戰(zhàn)斗在太行山上》《窯洞陣地戰(zhàn)》和《晉東南民兵的故事》等20篇作品。

《漫畫選集》:張仃、華君武、朱丹等著,東北畫報社1946 年12 月編輯出版(石印本)。封面水平編排,整面暗黃色調版式上,中上部大號黑色手書體書名雙行豎排,下邊插入小幅黑白解說漫畫圖像。內收有張仃的《到敵人后方去》、《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話》和《城頭變幻大王旗》等,華君武的《宣布“遣送日俘完畢”后的華北美軍》《停戰(zhàn)三部曲》《劊子手》和《改朝換代》等,朱丹的《內戰(zhàn)禍首的當頭棒喝》《“國際反動馬戲團”在火焰中表演》和《慣技》等,以及安林、丁達民、劉迅等16 位作家總共54 幅作品。在卷首語中,編者稱:“這本漫畫選集所刊載的作品,是從最近幾個月的東北漫畫和《東北日報》上選下來的。”[140]

《漫畫選集》(2):華君武、張仃、朱丹、施展等作,東北畫報社1947年12月編輯出版。封面對稱編排,左右兩側裝飾圖形色調相對,左上方白色美術體書名雙行豎排,右上方插入小幅黑白漫畫圖案,扉頁印有“人民軍隊的力量”題詞。內收有趙域的《進入陜北的蔣胡軍》,華君武的《胡宗南新發(fā)明“鉆隙戰(zhàn)術”的另一解》,朱丹的《鴕鳥的命運》和劉志忠的《蔣介石進攻的新戰(zhàn)術“重(中)點進攻”》等,以及施展、張仃等作家的總共18幅漫畫作品。

《秧歌劇》:關東社會教育工作團編,大連大眾書店1948年1月出版,為“大眾文藝叢書”之一。封面水平編排,上部紅色大號美術體書名,居中插入黑白木刻直觀版畫。內收有集體創(chuàng)作、董偉執(zhí)筆的三場秧歌劇《自尋煩惱》,白曉虹作、徐中義配曲的二場秧歌劇《繳公糧》,以及各劇目的曲譜。

《秧歌曲選》:關東社會教育工作團編,大連大眾書店1948 年2 月出版。封面水平編排,構圖直觀,上下邊深藍底色裝飾圖形,紅色美術體書名居上。內收有牟英的長篇《前言》和羅正的《東北秧歌散記》,以及由“東北秧歌”“山東秧歌”“河北秧歌”“山西秧歌”“陜西秧歌”和“華中及他地秧歌”6輯組成的168首秧歌曲調。

《窮漢嶺》:大連市寺兒溝區(qū)大糞合作社集體創(chuàng)作,白玉江、孫樹貴、趙慧深、田稼執(zhí)筆,新中國書局1949年4月出版;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49年9月翻印再版。封面均衡編排,上部棕紅色印刷體書名橫排,右下角加入棕白木刻人物版畫圖案。內收有方冰、白玉江的《為甚么要演出 〈窮漢嶺〉(代序)》,白玉江等創(chuàng)作的五幕劇《窮漢嶺》,以及何鈞記錄的《關東教育行政會議座談 〈窮漢嶺〉》,雪葦?shù)摹蛾P于 〈窮漢嶺〉》,陳隴的《看 〈窮漢嶺〉 以后》等“附錄”文章。

《大眾的詩歌》(批評介紹):艾青等著,大連大眾書店1949年編輯出版,為“大眾文藝叢書”之一。封面水平編排,構圖直觀,上部框線圖形中黑色印刷體書名,下方木刻群舞人物版畫圖像居中。內收有楊思仲的《關于民歌》,柏樺的《永遠活在人們的心里》,艾青的《汪庭有和他的歌》,文教會藝術組的《吆號子》4篇論文,以及書前的《“大眾文藝叢書”印行緣起》。

《幕阜山團圓會》:宋之的等著,新華書店1950年2月出版,為“部隊文娛材料”。封面均衡編排,上部橫排雙行紅色印刷體書名等文字部分,右下方插入彩色木刻人物圖像。內收有宋之的的《幕阜山團圓會》;繼水、李二編劇,晉奎作曲的《槍,到那里去了》和《解疙瘩》,阿千等編劇,薛淑琴作曲的《孫二保過年》;明的《三戰(zhàn)士慰勞班長》等5部劇作,以及部分劇目曲譜和書前的《編者的話》等。

《論 〈王貴與李香香〉》:周韋編,上海雜志公司1950年7月出版。封面水平垂直編排,上方棕紅底圖形插入橫排美術體紅白書名,下方居中棕色木刻裝飾圖案和紅色垂直線條。內收有郭沫若的《關于 〈王貴與李香香〉》,陸定一的《讀了一首詩》,周而復的《寫在 〈王貴與李香香〉 詩后》,鐘敬之的《從民謠角度看 〈王貴與李香香〉》,解清的《從 〈王貴與李香香〉 談起》,芝青的《〈王貴與李香香〉 讀后記》,葆的《人民的詩歌》和林平的《略談陜北民歌“順天游”與 〈王貴與李香香〉 的創(chuàng)作》等8篇論文。

《短篇小說(第1—2集)》:中國作家協(xié)會農村讀物工作委員會編,作家出版社1963年11月出版,為“農村文學讀物叢書”系列。封面構圖兩集相同,左側加入木刻向日葵版畫且分別為藍黃色,書名黑色印刷體豎排。在書前《開篇之前——向讀者交代的幾句話》中,編者聲明:“短篇小說第一集側重反映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農村的斗爭生活,包括土地改革;反對封建迷信及宗法制度,爭取個性解放、婚姻自由的斗爭;農村在革命斗爭中的移風易俗、發(fā)揚新的社會風尚等內容。第二集側重反映幾次革命戰(zhàn)爭——土地革命、抗日戰(zhàn)爭和人民解放戰(zhàn)爭等時期的武裝斗爭。這兩個集子,是從一九四二年延安文藝座談會以后,幾近二十年間的短篇小說中選出來的”。[141] 其中,第一集內收有趙樹理的《李有才板話》《地板》《登記》和《傳家寶》,馬烽的《村仇》,孫犁的《正月》,康濯的《我的兩家房東》和《春種秋收》,葛洛的《衛(wèi)生組長》等,以及高玉寶的《半夜雞叫》,劉真的《春大姐》等12 篇作品;第二集中收錄有邵子南的《地雷陣》,孫犁的《荷花淀》和《山地回憶》等,以及鄧洪的《潘虎》,王愿堅的《黨費》,峻青的《黎明的河邊》和《老水牛爺爺》,蕭平的《三月雪》和楊尚武的《追匪記》等12 篇作品。

《秧歌劇選》:張庚編,人民文學出版社1977年6月編輯出版。封面構圖簡潔直觀,中上方加入大幅暖色陜北剪紙圖像,書名為黑色橫排印刷體。內收有馬健翎的《十二把鐮刀》等18 部作品。該書和1962 年版的同名選本相比,刪去的4部劇目分別為《陳家福回家》、《買賣婚姻》、《好軍屬》和《一場虛驚》,以及將《周子山》修改為《慣匪周子山》等。同時,編者也對1962年版的《后記》進行了明顯的修改。在新版的《后記》中稱,本書不僅是為了紀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fā)表三十五周年,為了歡慶以華主席為首的黨中央一舉粉碎“‘四人幫’ 的偉大勝利”而修訂“再版”的。而且指出,“王張江姚 ‘四人幫’ 出于篡黨奪權的罪惡目的,瘋狂反對毛主席革命文藝路線,篡改革命文藝的歷史,否定我國無產階級文藝的革命傳統(tǒng)。他們?yōu)榱税奄Y產階級陰謀家、野心家江青打扮為 ‘文藝革命的英勇旗手’,竟公然把無產階級文藝從《國際歌》以后到京劇革命以前的歷史,胡說成似乎是一段 ‘空白’。秧歌劇和許許多多革命文藝作品的存在,就是對 ‘四人幫’ 的無恥讕言的有力批判”等。[142]

《解放區(qū)黑白木刻》:蘇林編,廣西美術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為“中外黑白木刻精品庫”之一。封面水平編排,整幅黑白木刻畫版式上方棕紅圖形中插入黑色印刷體書名等文字。內收有編者的《風光這邊獨好——解放區(qū)木刻概述》,以及由“北方解放區(qū)”和“南方解放區(qū)”兩輯構成,包括沃渣、古元、馬達、陳叔亮、莊言、力群、羅工柳、毛寧、郭鈞、王式廓、蕭肅、劉蒙天、彥涵、吳勞、蘇暉、石魯、劉峴、王流秋、張映雪、劉迅、計桂森、鄒雅、夏風、張望、劉泮濱、戚單、楊涵、艾炎、蘇光、李梓盛、牛文、鄧野、吳耘、關夫生、莫樸、阿老、沈克堅、武石、黎魯、涂克、蘆芒、徐靈、嚴學優(yōu)、石明、亞明、錢小惠、顧樸、高斯等作家的150 余幅木刻畫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元谋县| 丁青县| 天台县| 石城县| 达孜县| 昌江| 龙泉市| 莱芜市| 英德市| 千阳县| 雷山县| 宝清县| 穆棱市| 通江县| 富平县| 盐池县| 栾城县| 黔西| 卓尼县| 博乐市| 九龙县| 桃江县| 定陶县| 龙州县| 南靖县| 方山县| 长顺县| 富阳市| 阿巴嘎旗| 金门县| 观塘区| 岳西县| 梁河县| 肇东市| 汶川县| 西城区| 莱阳市| 师宗县| 沁水县| 天等县| 武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