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認知心理學與邏輯推理

在弗雷格之前的200多年里,邏輯學和心理學攜手并進,甚至邏輯的基礎也被還原于心理,比如穆勒的邏輯學體系就是一個范例。但是弗雷格和胡塞爾對此極為反感,明確提出批評意見,此后邏輯在反心理主義的旗幟下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甚至在理解人類認知這一維度上也碩果累累,尤其是在人工智能領域。但是我們需要反思的是,在這種反心理主義旗幟下取得的認知成果是否是人類大腦本身的認知?也許和人類大腦的實際認知運行機制相去甚遠。所以現在邏輯學有必要和實驗心理學聯合起來,目的在于探索人類大腦真實的認知,而不是撇開實驗心理學利用純邏輯去創造人工智能,畢竟很多人工智能解決不了的困難在人腦那里完全不是問題。

目前國內學界對邏輯與心理的關系的認識大多還停留在反心理主義的立場上,但是也有部分學者對兩者的融合進行了有益的嘗試。蔡曙山認為,心理學研究感性認知,而邏輯學研究理性認知,但是二者長期分離,認知科學的誕生為兩者的融合提供了理論框架,產生了邏輯心理學和心理邏輯學。[1]面對反心理主義的批評,他認為即使在弗雷格時代,反心理主義也僅僅是一個流派,當時也存在著重視心理的直覺主義邏輯,在后弗雷格時代,邏輯走向了回歸自然語言的路徑,例如喬姆斯基的心理主義語言學對心理因素就比較重視。[2]他具體研究了推理在學習中的作用,以THOG 推理實驗、沃森的選擇任務實驗、約翰遜·萊爾德等人的三段論心理實驗為例,分析了推理中的邏輯因素與心理因素,進而探索心理推理在學習和認知中的作用。[3]周麗潔認為邏輯學對歸納推理的解釋存在很多困難,人們發現邏輯學為歸納推理制定規則是行不通的,而心理學對歸納推理的研究采取了不同進路,比如描述歸納推理的內在心理規律而不是制定規則,進而建立歸納理論模型。[4]張玲用了大量的心理邏輯實驗來證明人類在進行邏輯推理時要受到很多心理因素的影響,[5]比如通過對假言命題和選言命題的關系進行實驗研究,進一步確證了人們的實際推理過程不完全符合演繹邏輯的規則,受到很多心理因素的影響。[6]但是以上的工作仍然具有不足之處,在邏輯與心理的融合上還停留在思辨的水平上,實質性的工作還需要進一步推進。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寨县| 花莲县| 西吉县| 读书| 兴山县| 邻水| 临漳县| 方城县| 中西区| 满城县| 长春市| 舒兰市| 邢台县| 天水市| 桂阳县| 甘肃省| 喀喇| 化德县| 高平市| 大英县| 炉霍县| 合江县| 双峰县| 乌拉特中旗| 平乡县| 兴安县| 淄博市| 密云县| 探索| 安溪县| 洛浦县| 胶州市| 榆林市| 巴林右旗| 微博| 滨州市| 乌鲁木齐市| 宜良县| 基隆市| 桐乡市| 伊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