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 重視釋義的實用價值研究

訓詁在古代具有實用性,相當一部分訓釋材料既是訓詁專著,也是辭書,都起到了工具的作用。在現代各個研究領域,仍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以現代辭書編纂為例,這些訓釋材料不僅具有語料價值,還對辭書釋義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詞義訓釋方面,如侯占虎探討了《漢語大字典》利用《說文解字》釋義存在的問題。他認為《說文》釋義中保存了漢語詞較早的意義,今天人們探求詞的本義時,就必定要參考這些釋義。但是《說文解字》少量釋義有誤,或今人理解錯誤,對其釋義的利用就存在著種種問題。[11]釋義方式方面,如葉熒光通過比較《爾雅》和《現代漢語詞典》的釋義方式,揭示了二者的異同及其歷史傳承關系。[12]這類論文較多,張能甫《鄭玄注釋語料在〈漢語大詞典〉修訂中的價值》(《西南民族學院學報》2001年第6期)、胡曉華《〈爾雅〉郭璞注語詞研究與〈漢語大詞典〉編纂》(《古漢語研究》2004年第4期)、王軍《〈漢語大詞典〉釋義繼承傳統訓詁方式指瑕》(《陜西師范大學繼續教育學報》2002年第4期)、李茂康《〈釋名〉的說解與辭書編纂》(《四川教育學院學報》1998年第1期)、方向東《從現代大型辭書的編纂看運用古代訓詁材料的誤區》(《徐州師范大學學報》1999年第2期)、古敬恒《試論徐鍇對辭書釋義所作的貢獻》(《中州大學學報》1996年第2期)、楊薇與張志云《論秦漢識讀課本在我國辭書編纂史上的意義》(《湖北大學學報》2003年第3期)、郭迎春《從〈禮記卷〉看專書辭典詞語釋義的文化性》(《辭書研究》2000年第6期)等,論者除了非常重視傳統的訓詁著作《說文》《爾雅》《釋名》外,還重視傳注訓詁材料、比較重要的識讀課本等。語料覆蓋面廣、跨越的年代久遠,充分展示了在今天的實用價值。

以上多方面、多角度的開掘,推進了“釋義之訓詁”研究。但不足也很明顯。

雖然“釋義之訓詁”是訓詁的一項基本工作,但是迄今沒有一部關于該題的理論著作,沒有構建起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現有成果大多重局部,輕全局;重個案孤立分析,輕宏觀理論概括。目前的著述都在不同程度上描寫古代訓釋材料釋義的各個方面。例如,學者們著力于描寫評價《爾雅》《說文解字》《釋名》《玉篇》等某部著作的釋義,或著力于研究鄭玄、徐鍇、段玉裁的注釋特點。這些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但還是彼此分離的、孤立的分析描寫,缺乏歷史的連續性和理論的系統性。

目前的個案分析比較充分,反映了某類詞語的特點、規律,但學者們沒有把眾多釋義現象聯系起來,提取共性的東西。以往學者描寫了某類文化義的解釋,但忽視了文化的整體性對釋義者的影響,所以難以考察到眾多釋義中反映出的一般規律。學者們重視釋義的實用性,追求經驗的總結,雖然這些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但忽視了對其本身內含的釋義思想的考察。例如,釋義形式,有的用一個詞訓釋,學者們研究釋義須以相同義訓釋,這成為現代辭書汲取古代釋義的一個基本方法。相同義到底指的是什么?古代釋義是如何體現的?這些內含在其中的深層理論都未予揭示。

第二,“釋義之訓詁”的研究成果,在方法上重視本體性,輕視文化性和跨學科性。訓詁的出現,“首先是作者借字義的解釋來闡明一種哲理或政治主張”[13],如《論語》記孔子回答季康子問政:“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孔子訓釋治政之“政”為端正的意思,并非全解該詞的義位,而是闡明了他的政治主張。上古具有人文性的釋義比比皆是。《左傳·襄公九年》:“信者,言之瑞也,善之主也。”《公羊傳·哀公十四年》:“麟者,仁獸也。”像這些具有人文色彩的釋義,有的真實確鑿,一看便能懂得詞義;有的虛幻縹緲,撥開濃霧,方識得其中的內涵。幾乎受語言本體主義研究方法的影響,現有成果一般就釋義而論釋義,將它看成純粹的語言活動,沒有從跨學科角度審視,致使“釋義之訓詁”研究與它賴以產生和發展的社會文化背景相脫離、與古代文化的解讀相脫離,研究難以深入。

第三,忽視訓釋語言的研究。“釋義之訓詁”以表述詞義為核心。如何表述就成為我們研究的重點。古代經學家運用什么樣的詞語來注釋被訓詞?今人多把著眼點放在如何把詞義準確地表述出來,卻忽視表述的媒介——訓釋語言的研究。古人總結以雅言釋俗語、以通語釋方言、以今語釋古詞,釋詞確實具有這樣的特點,被當今訓詁學研究所繼承,但尚未在此基礎上總結出古代訓釋語言風格的一般規律。訓釋語言的研究,是“釋義之訓詁”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對于它的功能、風格、結構、詞義特征等,目前還未作全面、深入的研討。

上述研究之不足主要是由兩方面原因造成的。

首先,這與訓詁學的性質認定有關系。關于訓詁學的性質,學者們的看法尚有分歧,[14]其中認為訓詁學屬于語義學范疇一說影響較大,主張用語義學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義素分析法)考察,針對釋義內容,解析詞義的結構。從釋義角度研究“釋義之訓詁”,分析的是詞義的表述問題,與語義學的研究目的不同;從釋義角度,有一套完整、嚴密的研究方法,與語義學的研究方法不同。長期以來,“釋義之訓詁”被作為語義學的考察對象,沒有從根本的性質問題上給予審視,難以有新的開掘。

其次,釋義研究傾向于“厚今薄古”。從釋義角度研究“釋義之訓詁”,最直接的,與詞典學有關。在詞典學領域,重現代漢語詞語釋義,輕古代漢語詞語釋義。1949年后詞典釋義的研究取得了長足進展,大量成果論述了現代漢語詞語的釋義問題,還不斷運用新的方法推進該領域的研究。例如,十幾年來,學者們引進元語言的理論,系統分析現代漢語詞典釋義問題,取得了顯著的成就。蘇新春的《現代漢語釋義元語言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就是這方面的代表。現代漢語詞語的釋義源于“釋義之訓詁”,詞典學研究古代詞典如《說文》《爾雅》《方言》等,把其訓釋材料作為書證來分析,但大型的語文字詞典吸收了多少“釋義之訓詁”的成果?古今釋義有何同異之處?迄今,沒有對“釋義之訓詁”作過系統的理論研究,難以回答這些問題。

本課題借鑒“釋義之訓詁”的提法,同時立足于釋義范疇,取名“訓詁釋義研究”,以古代的訓釋材料為研究對象,以建構訓詁釋義理論體系為目標,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借鑒詞典學元語言研究的最新成果。充分論證訓詁釋義的各種類型,考察訓釋詞語與被訓詞兩個不同的詞語結構系統,分析詞義等值、同質、聚合等問題。從多方面考察訓釋語言,探究訓釋語言結構對釋義的作用、詞語選擇與釋義功能的關系,總結出具有訓詁學特征的一般釋義規律。

2.將詞義的文化特性與釋義的類型分析相結合。被訓詞,不管是一般的語文詞,還是文化詞,釋義者會融合當時的文化思想來表述詞義。這些文化義要納入訓詁釋義的類型分析中,我們借鑒文化詞義學、文化語言學等理論,描寫分析訓詁釋義的文化現象。

3.運用抽樣調查法,以定量力證訓詁釋義詞語的某些特點。理想的訓詁釋義詞語,必定具有很強的解釋能力,能運用于各種語言環境、能科學地表達詞語的意義。這些要求必定在詞頻、義類分布、搭配關系等方面體現出來。因此,進行抽樣調查,有助于廓清釋義詞語的面貌,也能為其特點的描述增強可信度。

本課題研究有重要意義與價值。

1.開拓傳統訓詁學新的研究領域。現代學者給傳統訓詁學分類、定性、定位,從中分出“釋義之訓詁”,這僅是一個初步的探究。“釋義之訓詁”的基本理論是什么?用什么方法研究它?還尚未開掘。本書進一步強化訓詁學的“解釋”功能,論述訓詁釋義的內容、類型、表達方法、語言面貌等一系列問題,創新理論體系與研究方法。

2.進一步揭示準確釋義的一般規律。揭示訓釋表達的詞義成分,辨別釋義的優劣得失。同時,總結前人的經驗,尋求義位的理想訓釋規則,最終使訓詁學中釋義流于模糊的積習得到有效的改善。

3.搞清漢語釋義元語言研究的源頭及傳統。目前較多關注現代漢語釋義元語言研究,通過本課題,就會總結出訓釋語言的諸多規律,厘清它的源頭與傳統,這是進一步深入漢語釋義元語言特別是古漢語釋義元語言研究所必做之事。

4.為多學科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論指導。訓詁學方面,有助于提高詞語考釋的精度,也有利于更精確地構建詞義系統;辭書編纂方面,研究訓詁釋義的原則、方法和技巧,對古漢語專書詞典、古代或現代語文詞典的編纂,都提供有益的借鑒;詞源學方面,在詞源義的判斷、詞源義的構成等許多方面,都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1] 劉氏語見其《中國文學教科書·周代訓詁學釋例》,載劉師培《劉師培全集》(第四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7年版,第265頁。

[2] 黃侃:《文字聲韻訓詁筆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81頁。

[3] 黃侃:《黃侃論學雜著》,中華書局1964年版,第362頁。

[4] 參見陸忠發《現代訓詁學探論》,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10頁。

[5] 王寧:《訓詁學原理》,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6年版,第88頁。

[6] 參見李國英《論字典義項誤設》,《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02年第4期。

[7] 參見李運富《訓詁材料的分析與漢語學術史的研究——〈《周禮》復音詞鄭玄注研究〉序》,《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第2期。

[8] 任勝國:《類比釋義的語義關系及類比的原則與范疇》,《煙臺師范學院學報》1995年第4期。

[9] 張聯榮:《〈墨辯〉中的詞語釋義問題》,《北京大學學報》1999年第2期。

[10] 參見張聯榮《古漢語詞義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40—85頁。

[11] 侯占虎:《〈漢語大字典〉利用〈說文〉釋義商榷》,《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0年第4期。

[12] 葉熒光:《淺談〈爾雅〉與〈現代漢語詞典〉釋義方式的異同》,《廈門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2年第2期。

[13] 王力:《中國語言學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頁。

[14] 許多學者研究訓詁學的性質,各執一端,宋金蘭總結,目前主要有四種說法:“訓詁學即語義學”“訓詁學即解釋學”“訓詁學是解釋學與語義學的綜合學科”“訓詁學即注釋學”。參見宋金蘭《訓詁學新論》,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13—15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道孚县| 衡阳市| 武宁县| 莎车县| 逊克县| 平陆县| 宜兰市| 诸城市| 金沙县| 博湖县| 萨迦县| 班玛县| 阿拉善盟| 水富县| 平江县| 玛曲县| 郧西县| 清徐县| 栖霞市| 雷波县| 兰考县| 定日县| 江安县| 正定县| 合山市| 安义县| 平江县| 郑州市| 海阳市| 兰溪市| 南川市| 西充县| 抚松县| 吴江市| 阿勒泰市| 广水市| 望江县| 和平县| 济源市| 武胜县| 万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