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中國越學(第十二輯)作者名: 潘承玉主編本章字數: 631字更新時間: 2021-10-30 02:04:28
唐末裘甫起義史料稽考
朱剛
摘要 唐朝末年,皇權衰落,出現了“藩鎮割據”的局面,土地兼并十分嚴重,廣大農民流離失所。統治者為了應對龐大的開支,除加重地稅外,更進一步加重了鹽茶酒等的稅收,致使民不聊生,怨聲載道。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底,爆發了以裘甫為首的浙東農民起義。本文主要以搜集的考古資料為依據,結合地方志等文獻,作裘甫起義相關史料的稽考,以期對此重大歷史事件有進一步的認知。
關鍵詞 唐末 裘甫起義 史料 稽考
唐末發生于浙東的裘甫起義,拉開了推翻唐王朝的序幕,為隨后的龐勛起義、黃巢大起義作了先聲,具有積極的示范效應。關于此次起義,諸多史料含混不清或有訛誤。以南宋地志《剡錄》為例,卷一《縣紀年》言:“唐武德四年,平李子通(唐鄭言有《平剡錄》一卷)。以剡縣立嵊州及剡城縣。”然李子通與剡地無涉,《平剡錄》系記唐咸通元年王式平裘甫起義事,《資治通鑒》所記詳如日志。又,歷代《嵊縣志》關于地理志沿革均載:“五代吳越改剡曰贍,析置新昌縣。”而據嵊州出土的《唐故高府君墓志銘并序》顯示,咸通二年剡縣已改名稱為贍縣,當在裘甫起義失敗后不久,與五代吳越國錢镠無涉。關于裘甫其人,史籍對其籍貫、出身皆語焉不詳,甚至有“裘甫”“仇甫”二姓之說。此外,裘甫“三溪之戰”伏擊唐軍的戰場位置,古今史家考論亦存“嵊縣三溪”“新昌三溪”兩種說法。故有必要對上述疑點分作考辨,以厘清是非真偽。近年來新發現的若干涉及裘甫起義的諸如李行素、高文漱等唐代墓志文物,為研究相關歷史問題提供了十分有價值的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