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河西寶卷的淵源與發展

寶卷并非河西走廊獨有,北方的青海、山西、陜西、河北、山東和南方的吳方言區都是寶卷流傳的區域。根據車錫倫先生的《中國寶卷總目》《山西流傳民間寶卷目》《甘肅河西地區流傳抄本民間寶卷目》可以看出,一部分寶卷為河西走廊和其他地區所共有,這說明河西寶卷和其他地域的寶卷之間是同源同流的關系。尚麗新以車錫倫先生的寶卷編目為依據,參考近幾年新刊印的幾部河西寶卷集,將河西寶卷與北方其他地區的民間寶卷進行比較,認為河西寶卷與北方其他地區共有的民間寶卷有48種。不僅如此,她還將部分河西寶卷和北方其他地區民間寶卷在內容、情節、人物、唱詞等方面進行了比較,發現二者具有高度的相似性。[1]

據文獻記載,寶卷早在明英宗時就在河西走廊流傳。中國唯一的編年體方志《鎮番遺事歷鑒》在(明)英宗正統十一年(1447)丙寅第二條所記一段文字,提及“寶卷”:“是月(據前條時間指七月),涼州瞽者錢氏,來鎮賣伎。所唱‘侯女反唐’‘因果自報’‘鶯歌寶卷’等,原以覓食計。”[2]《鶯歌寶卷》一直流傳到現在,又名《小鶯鴿吊孝寶卷》《鶯鴿盜梨寶卷》《鸚哥盜桃》等,因手抄的原因,“鶯歌”又寫作“鶯哥”“鶯鴿”“鸚哥”“鸚鴿”等。所引資料中涼州瞽者錢氏所唱乃涼州賢孝,涼州賢孝大都取材于河西寶卷,“侯女反唐”今有《侯美英反朝寶卷》,也許明英宗時就已有之。從這條資料來看,明朝早期河西走廊就有寶卷流傳,而且為民間故事寶卷。但是,除了這條資料外,別無其他資料說明明代寶卷在河西走廊的流傳情況。現存河西寶卷中年代最早的《敕封平天仙姑寶卷》刊印于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其他寶卷的抄寫或刊刻年代大都是清光緒以后的,所以學者們大都認為河西寶卷是從內地傳入的。

寶卷最初產生于何地,暫無足夠的資料可考,但是,我們可以肯定地說,寶卷當是起源于某地,然后以此地為中心進行輻射式傳播,這可以從河西現存的寶卷《護國佑民伏魔寶卷》[3]中得到一些相關的信息。《護國佑民伏魔寶卷》正文第一品開頭交代這一寶卷的創作背景,作者假托正月初一日關老爺顯圣讓他寫寶卷,他沒敢答應,二月初三在“京都”,關老爺指名叫他“造經”,于是他去抽簽,抽到三支上上簽,才敢答應將已有的一些大眾熟知的資料編輯成這部寶卷。“京都”,在卷末明確說是北京。“想當初,造真經,不是非輕;伏魔爺,一夢中,叫我答應。著我造,伏魔卷,財糧浩大;空有法,無有財,怎得成功。今二月,初三日,昏沉熟睡;伏魔爺,在北京,顯大神通。口聲聲,指著我,開版造卷;我弟子,醒回來,唬(嚇)了一驚。慌忙地,我弟子,跪拜禱告;討上上,三根簽,我才應承。”[4]從卷中文字來看,《護國佑民伏魔寶卷》當是宗教信徒在北京寫就并刊刻的,后來此卷向四處傳播,河西走廊也就有了《護國佑民伏魔寶卷》。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陵县| 凤城市| 谢通门县| 玉山县| 晋江市| 柳林县| 台北县| 乐业县| 平舆县| 宣化县| 阳东县| 巴林右旗| 滨海县| 静宁县| 囊谦县| 平阳县| 思茅市| 旌德县| 镇安县| 临海市| 揭西县| 盐源县| 肃宁县| 孝昌县| 贵阳市| 肃南| 西贡区| 故城县| 二连浩特市| 洪雅县| 平安县| 循化| 镇平县| 济源市| 沛县| 铁岭市| 阿拉善左旗| 建昌县| 屯留县| 长宁县| 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