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入彈性、匯率傳遞與貿易收支
- 倪淑慧
- 1536字
- 2021-10-11 17:52:35
第二節 研究思路和內容
一 研究思路
本書旨在考察收入和匯率在貿易收支中的作用,重點在于完善國際收支彈性理論分析框架,并嘗試用國際收支彈性測算解釋國際收支階段理論。
對此,本書通過梳理現有文獻,結合中國收入、匯率和貿易收支的特征事實,首先完善了貿易收支彈性分析的理論框架,并對中國加總貿易收支的影響因素進行實證分析,分別測算了貿易收支的收入彈性、價格彈性和匯率傳遞程度,并測算了匯率對貿易收支的影響。
接下來基于加總謬誤問題,指出應研究雙邊貿易中國別異質性問題和行業異質性問題,因此本書考察了雙邊貿易和分行業貿易收支的收入彈性、價格彈性和匯率傳遞程度,并使用貿易引力模型和匯率傳遞相關理論給予相應的解釋。
其次,基于國際收支階段理論和中美日德四國的跨國對比,嘗試用收入彈性的差異解釋各國貿易收支階段的變化。
最后,在前文分析的基礎上,預測中美貿易摩擦對中國貿易收支的影響、中國貿易收支順差的可持續性,以及在這個過程中匯率可能發揮的作用。
二 主要研究內容
第一章介紹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義、研究思路和內容、研究方法、創新點及不足以此確定本書的研究框架和主要內容。
第二章介紹了相關理論基礎和中國對外貿易收支的特征事實。理論基礎重點介紹了貿易收支彈性理論、貿易收支吸收理論和國際收支階段理論,并對現有研究進行了針對性的評價;然后分階段考察了中國貿易收入特征、中國匯率和貿易收支的關系。
第三章是本書的理論分析框架。首先,根據國際收支相關的理論和實證研究,總結歸納了現有研究的幾大誤區。其次,從基礎上確定了進出口需求方程的設定,并將貿易收支額分為量和價兩部分,明確收入和價格影響貿易量,匯率則通過影響進出口價格進而對貿易收支產生影響,據此設定了進出口價格方程。最后,綜合收入、匯率和貿易收支的關系的分析,明確了影響貿易收支的因素。
第四章測算了中國貿易收支的進出口收入彈性和價格彈性。采用1996—2016年HS-6分位的進出口數據,篩選10個中國主要貿易伙伴,使用雙邊固定面板數據模型,分別測算了中國加總。發現一是在出口端,收入對貿易收支的影響大于價格;二是中國出口收入彈性遠大于進口收入彈性,而進出口價格彈性相差較少。
第五章測算了中國貿易收支進出口匯率傳遞程度。首先深入討論了被解釋變量進出口價格和核心解釋變量匯率的代理變量選擇問題;其次結合現有數據情況和本書關注的問題,選擇細分產品價格和雙邊名義匯率作為代理變量;最后實證考察了匯率傳遞的長短期差異和升貶值期間的非對稱性。結果顯示匯率傳遞程度長短期的差異比較大,進口端匯率傳遞非對稱性較明顯。
第六章基于第四章和第五章的測算結果,考察了匯率對中國整個和雙邊貿易收支的影響。發現在短期內匯率貶值可以改善貿易收支,但是整體影響遠小于收入。
第七章和第八章基于加總層面數據可能會掩蓋異質性問題,分別考察了中國雙邊貿易和分行業貿易收支的收入彈性、價格彈性和匯率傳遞程度。結果發現國別差異十分顯著,出口端收入彈性的差異顯著大于進口端,價格彈性和匯率傳遞程度則正好相反。特別的是,中美貿易逆差是長期因素收入決定的,表現為出口收入彈性約為進口收入彈性的4倍。行業異質性同樣顯著,最后分別使用貿易引力模型以及依市定價理論對上述異質性進行了解釋。
第九章基于國際收支階段的經驗事實,對中德日美四個國家的收入彈性、價格彈性和匯率傳遞程度進行了跨國對比,為后續中國貿易收支趨勢預測提供支持。結果發現四國價格彈性差異不太大,出口價格彈性均小于進口價格彈性;四國收入彈性差異較大,出口收入彈性和進口收入彈性之比差異也很大。
第十章進行了預測,考察了中美貿易摩擦對中國貿易收支的直接影響、匯率對分行業貿易收支的影響,并通過對比日德貿易收支階段轉變的特征,預測未來中國貿易收支順差。
第十一章是結論及研究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