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 俄蘇僑民文學兩次浪潮的共通性

1.共通的政治主題

兩次僑民文學浪潮中文學作品的政治主題有著許多共通之處。兩次浪潮中的作家都存在對現有社會制度或文化政策的不滿。無論知識分子們是主動還是被迫出走,都具有濃郁的政治色彩,歸根結底是對當時的政治體制和社會制度的不滿。

兩次僑民文學浪潮中充斥著對布爾什維克統治的不滿,對蘇維埃當局舉措的不理解,但同時也表達了對理想社會的希冀。這些特點在什梅廖夫(И.С.Шмелев)和索爾仁尼琴的作品中有所體現。1923年,什梅廖夫發表了中篇小說《死者的太陽》(《Солнце мертвых》)。文中深刻再現了戰爭的殘忍,反映出社會變革對個人命運的影響。全文充斥著作家對戰爭和革命的不解,表達了作者的人道主義情懷,帶有強烈的政治抨擊色彩。

僑民作家索爾仁尼琴兼文學家、政治學家、歷史學家、文化學家于一身,其作品被稱為“我們的固化的眼淚”和“俄羅斯的安魂曲”。索爾仁尼琴是蘇聯“集中營文學”的開創者,長篇小說《古拉格群島》反映了蘇聯“大清洗”的政治主題,以紀實手法描繪了20世紀30年代的蘇聯公民無辜被捕,受到偵查、關押、服勞役的歷史命運。中篇小說《癌病房》影射了蘇聯的政治問題,“癌——這是所有沉浸在難以忍受的、焦灼的、屈辱的、受壓抑的情緒中的人無法逃脫的必然命運。人在黑暗中生活,在屈辱中死亡”。通過深刻的政治隱喻,顯現了一個患有絕癥而且“癌瘤細胞”正在四處轉移擴散的國家機體。

2.共同的家國情懷

俄蘇僑民作家普遍不滿當時國家的社會制度或文化政策,但對故國有深深眷戀之情、濃重的思鄉情緒,他們尊重斯拉夫傳統文化,并善于接受異域文化。流亡海外的僑民作家都懷有對故土的家國情懷和深深思念。生活在異國他鄉,語言上的障礙、生活習慣的不同、異國文化的不適應以及他民族的排斥對他們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戰,這也使僑民作家們更為懷戀故國,想念廣袤的祖國大地。因此,僑民作家的作品中總是蘊含著深厚的離國之苦和思鄉之情。

被譽為“二十世紀第一詩人”的茨維塔耶娃的作品中,祖國這一主題有著很重的分量。著名的懷鄉詩《祖國》(《Родина》)中,茨維塔耶娃深情地謳歌魂縈夢繞的國家:“俄羅斯呀——令我肝腸寸斷的土地——我的驕傲啊,我的祖國!”詩人極其直率地表明了自己對俄羅斯熾熱的愛,用至真至純的語言抒發了自己回歸祖國的渴望。盡管因遭到驅逐而僑居他鄉,約瑟夫·布羅茨基對祖國的依戀卻不曾改變。詩歌《明代書簡》(《Письма династии Минь》)通過對明朝殘酷的描寫,影射了自己去國懷鄉的傷感情緒,作家對祖國的懷念躍然紙上:“還不知要走多少千里。一千里也好,兩千里也好,都意味著此刻你與故鄉遠離。” 蒲寧在中篇小說《蘇霍多爾》(《Суходол》)、《阿爾謝尼耶夫的一生》和《米佳的愛情》(《Митина любовь》)中,都以俄羅斯生活為背景,對俄羅斯、俄羅斯人民、俄羅斯性格進行了深入挖掘和思考,表達對遙遠故園的思念、對俄羅斯大自然的迷戀和對俄羅斯鄉村風情的眷戀。

僑民作家對于流亡的態度是不同的,他們或自愿、或被迫;或把流亡視為解救、或視為死亡,但對祖國的眷念和親人的思念是相同的,他們渴望回到祖國,渴望祖國的召喚。三代僑民文學家索爾仁尼琴雖然被迫流亡美國,但他始終否認自己是個僑民,自始至終都認為自己是俄羅斯文化的傳播者,并期待著再次回歸家園。

3.相同的國際盛譽

20世紀的俄羅斯文學有兩部并行發展的文學史,一部是“本土文學”、一部是“僑民文學”,一部在國內、一部在境外。僑民文學家在“流亡”中堅持對文學的忠誠與熱愛,不僅對俄羅斯文化,而且對世界文化的豐富和發展都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有著深遠的國際影響。

兩次浪潮中眾多杰出的作家及其作品在海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如第一浪潮作家蒲寧的短篇小說集《幽暗的林蔭道》(《Темные аллеи》)和中篇小說《阿爾謝尼耶夫的一生》(《Жизнь Арсеньева》)、什梅廖夫(И.С.Шмелев)的《朝圣》(《Богомолье》),扎伊采夫(Б.К.Зайцев)的自傳性四部曲、納博科夫(В.В.Набоков)的《洛麗塔》(《Лолита》)等,第三浪潮作家索爾仁尼琴的《第一圈》和《伊萬·杰尼索維奇的一天》、布羅茨基的《小于一》(《Меньше единицы》)、西尼亞夫斯基(А.Д.Синявский)的《來自合唱隊的聲音》(《Голос из хора》)等優秀作品都享譽世界。其中蒲寧(И.А.Бунин)、索爾仁尼琴(А.И.Солженицын)和布羅茨基(И.А.Брóдский)三位文壇大家更是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兩次浪潮的國際影響可見一斑。

僑民生活實質上就是俄羅斯社會在海外的縮影(王亞民,郭穎穎,2005),在僑民作家們的不懈努力下,俄羅斯文學才得以在異國他鄉扎根并繁茂生長,最終發展成為俄羅斯乃至世界文學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頁。一方面,俄僑文學繼承了俄羅斯本土文學的傳統。偉大的俄羅斯母親盡管已“不盡如人意”,流亡海外的作家們畢竟無法割舍與俄羅斯的血脈聯系,這就導致了他們的作品永遠無法脫離祖國而獨立存在,處處體現著“俄羅斯聲音”;另一方面,僑民文學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僑居國文化的影響。身處異國,僑民們或主動或被動地接受到僑居國文化、風俗、宗教等方面的熏陶。特別是在第三浪潮中,大多數作家們能夠對西方流行的社會思潮以及價值觀產生共鳴和認可。正是以上兩方面特性造就了俄蘇僑民文學能夠在世界文壇獨樹一幟。俄羅斯僑民文學在推動世界文學多樣化的同時,也為他國僑民文學的發展提供了借鑒性的參考。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京山县| 迁西县| 宁安市| 阿拉善盟| 翁源县| 西昌市| 安乡县| 梁平县| 古丈县| 什邡市| 铜川市| 海原县| 剑河县| 洞口县| 马鞍山市| 泰州市| 阿鲁科尔沁旗| 建瓯市| 股票| 禹城市| 横峰县| 龙南县| 和林格尔县| 咸丰县| 松阳县| 章丘市| 丰城市| 朝阳区| 赤壁市| 治多县| 昌图县| 大悟县| 志丹县| 大洼县| 盱眙县| 榆林市| 荆州市| 留坝县| 类乌齐县| 五大连池市| 怀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