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養老機構醫養費用支付模式研究
- 楊巍等
- 1961字
- 2021-09-28 15:59:00
第一章 緒論
一 研究背景
(一)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養老挑戰
21世紀是人口老齡化的時代。我國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國家之一,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任務十分繁重。依據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中國老齡協會發布的《奮進中的中國老齡事業》,2035年前后中國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將超過1/4,2050年該比例或將達到三成。日趨增長的老齡人口數量給我國的養老事業提出了空前的挑戰。目前,家庭養老、機構養老和社區居家養老是我國三種基本的養老模式。[1]由于我國20世紀后期推行的計劃生育政策,使得許多新增老年人口家庭只有一個孩子,這導致我國家庭規模不斷縮小,“四個老人、一對夫妻、一個孩子”的“421”的家庭代際結構模式逐漸成為主流。這使得我國傳統的以家庭養老為主的養老模式面臨著巨大挑戰。另外,家庭養老功能的日趨弱化和日益增長的多元化養老需求也促使傳統養老機構功能的更新迭代。可見,養老服務社會化的趨勢已在所難免。
人口老齡化的加速加重了我國的社會保障成本。近年來,不僅養老金的支出總額持續增長,其支出增幅也遠遠大于收入增幅。這給我國財政帶來了嚴峻的挑戰。此外,隨著老齡人口的增加和人均壽命的延長,老齡人口的特殊身體狀況意味著需要消耗更多的醫療衛生資源,這導致醫療保障費用不斷地顯著增長。但是,傳統的“養”與“醫”系統長期分離、養老資源與醫療資源相互獨立,極易造成資源的浪費。因此,構建醫養結合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已成為順應老齡化形勢發展的必然要求。[2]
(二)國家相關政策的有利扶持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養老服務工作,近年來也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以及保障措施。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就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p>
進入21世紀以來,為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養老服務,國務院等各級政府部門制定發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規或文件?!蛾P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意見》《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等系列文件提出:養老產業投資主體應當多元化,服務對象應當公眾化,服務形式應當多樣化?!蛾P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35號)明確提出,“積極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發展方向。2017年《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工信部聯電子〔2017〕25號)、《關于加快發展商業養老保險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59號)等文件指出,“共同推進智慧健康養老商業模式創新,鼓勵社會資本投入”。隨著一系列支持政策的不斷出臺,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9〕5號)。該意見提出了六個方面共28條的具體政策措施,旨在“持續完善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確保到2022年在保障人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的基礎上,有效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的養老服務需求”。該意見通過減免稅費、推動養老機構規?;?、連鎖化發展、加強融資支持等措施,“支持商業保險機構舉辦養老服務機構或參與養老服務機構的建設和運營,適度拓寬保險資金投資建設養老項目的資金來源”,降低了之前對進入養老市場的資金投資限制。對養老產業的發展而言,無疑迎來了新的契機。
(三)商業保險資本進入養老市場的初嘗試
西方發達國家的養老保險體系通常由社會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和個人商業養老保險組成。“從起源到現在,養老金是通過紛繁的私人與公共的混合型式持續發展起來的,國家只是促成了這兩種形態的發展?!?a id="w3">[3]在我國傳統的養老保障體系中,企業年金和個人商業保險發揮的作用非常薄弱。[4]“醫養結合”作為一個朝陽產業,是一個前景廣闊的投資項目,“醫養結合”的商業保險資本運營模式也勢必成為我國未來養老產業的重要一環。近年來,我國眾多資金雄厚、實力強大的商業保險公司紛紛參與其中。如泰康保險集團旗下的“泰康之家”,以“長壽社區+康養醫院”結合提供高品質醫養融合服務;中國平安保險公司以“租賃+銷售”模式,打造養生養老綜合服務平臺;中國人壽籌備成立了注重醫養結合的專項產業基金,旨在打造“三點一線、四季常青”的養老養生戰略布局。盡管商業保險資本已經做出了向養老市場進軍的初步嘗試,但仍舊存在著相關行業標準尚未建立、制度不夠完善、資金來源單一、運行效率低下等弊端,導致社會資本投資壓力大等眾多問題。
就目前而言,商業保險公司開發運行的醫養結合養老項目的收費普遍較為高昂,能夠支付或購買這些養老服務的老年群體十分有限。商業保險公司在投資養老產品的過程中,也極易遭遇資金風險(投資周期長、投資風險高),這些因素導致相關醫養社區的穩健發展得不到有效保障。因此,切實解決相關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的資金問題是改進我國養老服務的核心保障,通過多方籌措、多渠道解決,逐步厘清政府、市場、家庭在有關投資和支付體系中的作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