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元學案》原本復原
- (清)黃宗羲著 焦印亭整理
- 1431字
- 2021-09-28 16:10:55
伊川再傳
侯仲良門人
文忠胡致堂先生寅
見《武夷學案》。
參議胡茅堂先生寧
見《武夷學案》。
承務胡五峰先生宏
見《武夷學案》。
譙定門人
簡肅劉白水先生勉之
見《龜山學案》。
簡肅胡籍溪先生憲
見《武夷學案》。
其他
觀使劉屏山先生子翬
劉子翬,字彥沖,崇安人,忠顯公韐仲子。以父任授承務郎,辟真定府幕屬。以父死靖康之難,痛憤,盧墓三年。服除通判興化軍。以執喪致羸疾,不堪吏事,辭歸武夷山。間走父墓下,瞻望徘徊,涕泗嗚咽,或累日而返。妻死不再娶,事繼母呂氏及兄子羽盡孝友。姪珙敏而嗜學,教之不懈。所與遊皆海內名士,韋齋朱先生且以子文公托之。先生少喜佛,歸而讀《易》,渙然有得。以為學《易》莫先于《復》,而初九乃其工夫之要。文公嘗請益,先生曰:「吾于《易》,得入道之門焉。所謂『不遠復』者,吾之三字符也,佩服周旋,罔敢失墜。汝尚勉哉!」一日感微疾,謁家廟,泣別其母,與親朋訣,付珙家事,指己所葬處。後二日卒,年四十七。學者稱為屏山先生。
先生學尤深于《易》。家有東西二齋,東以復名,西以蒙名。齋之記有曰:「三代而下,《易》學廢矣!六國之士為談說所蒙,兩漢之士為章句所蒙,晉、魏之士為虛無所蒙,隋、唐之士為辭藻所蒙,皆處偏滯而不反。如波滾沙,反以自渾;如谷騰霧,反以自瞑;初不知其豁然者常存也。今吾與二三子既知之矣,可不兢兢肅肅,以養其聖邪!」
或問:「《原道》謂『軻之死不得其傳』,程子以為非見得真實,不能出此語。屏山乃以為孤聖道,絕後學,何如?」朱子笑曰:「屏山只要說釋子、道流皆得其傳耳!」
聖傳論
吾觀古聖賢進修之速,未有如湯者。湯之《盤銘》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夫豈有瞬息悠悠意度哉!樂善如貪,契理如函,聞非如獲利,舍過如遺蛻,德必日新也。日新之學,非踐履純實,不自覺知。彼謂聖道一言可契,非由陛級,不假修為,以日就月將為初學,以真積力久為鈍才,是自誣也!
學《易》者必有門戶。《復卦》,《易》之門戶也。入室者必自戶,學《易》者必自《復》始。得是者,其惟顏氏乎!(文淵閣四庫全書《屏山集》卷一)
忠肅劉先生珙
劉珙,字共父,崇安人,安撫使子羽之子也。生有奇質,從季父屏山先生學。以蔭補承務郎,登進士乙科,監紹興府都稅務。請祠歸,杜門力學,不急仕進。後歷禮部郎。秦檜欲追謚其父,召禮官會議,先生不至,檜即諷言者逐之。檜死,召為大宗正丞。累遷中書舍人、直學士院。出知潭州、湖南安撫使。終建康府、江東安撫使、行宮留守。進觀文殿學士,屬疾,請致仕,草遺奏言:「恭、顯、伾、文,近習用事之戒。今以腹心耳目寄之此曹,朝綱以紊,士氣以索,民心以離,咎皆在此。陳俊卿忠良確實,可以任重致遠,張栻學問醇正,可以拾遺補闕,願亟召用。」既又手書與南軒、晦翁訣,皆以未能為國雪讎為恨。卒,年五十七,贈光祿大夫,謚忠肅。
先生事繼母以孝聞。功緦之戚,必素服以往。喜受盡言,事有小失,下吏言之,立改。臨數鎮,民愛如父母,聞訃,有罷市巷哭,相與祠之者。
隱君黃穀城先生銖(附門人陳以莊)
黃銖,字子厚,建安人也。隱居不仕,從劉屏山遊。屏山門下,朱子最為大儒,而先生亦其眉目也。屏山歿,遺文散落,晦翁與先生讎校以傳。固窮而卒,所著有《穀城集》五卷,朱子序之,謂其文學太史公,詩學屈、宋、曹、劉,隸、古皆得魏晉以前筆意。而西山《後序》述其詩曰:「先生有遺訓,憂道不憂貧。」又曰:「私意茍未克,放心何由馴!」此不媿為屏山之徒矣。有高弟曰陳以莊,字敬叟,其甥也,亦工詩。(黃氏原本,全祖望修之加詳)
總領詹元善先生體仁
見《紫陽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