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等職業教育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 李向輝
- 24字
- 2021-09-28 15:27:57
第一章 中等職業教育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研究的制度背景
第一節 中等職業教育質量評價制度的歷史變遷
一 中等職業教育質量評價制度的變遷歷程
1978年,中國開始進行中等職業教育結構調整,當時職業教育體系的建設還只有一個初步的輪廓,中等職業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尚未產生。20世紀80年代中期,地方政府及教育管理部門開始出臺相關政策,對中等職業教育的辦學條件、辦學水平等進行試點評價,后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國家教育政策的調整,初步形成了中等職業教育質量評價政策體系,中等職業教育質量評價得以逐步實施,諸多學者也開始進行相關評價政策的研究。陸燕飛等對中國中等職業學校評估制度及政策的演變歷程做了比較系統的梳理,將中國中等職業學校評估制度分為四個階段。探索期:辦學水平試點評估階段(1986—1990年);初步建設期:中等職業學校辦學水平分類評估階段(1990—1996年);調整期:中等職業學校評估標準及評估內涵調整階段(1996—2010年);逐步完善期:以申報制為主及強調建立第三方評估制度的評估階段(2010年至今)[1]。曹曄等將中職教育評估劃分為:有計劃商品經濟時期的探索階段(1978—1991年)、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全面實施時期(1992—1998年)、建立統一的評價標準時期(1999—2005年)、示范校評建結合時期(2005年至今)[2]。本研究借鑒相關研究成果,以政策重心轉移的關鍵節點為依據,將中等職業教育質量評價發展分為四個階段。探索階段:辦學水平試點評估(1985—1990年);發展階段:辦學水平分類評估(1990—2003年);動態調整階段:重點校調整與示范校認定結合(2003—2015年);完善階段:教學工作診斷與年度質量報告(2015年至今)。
1.探索階段:辦學水平試點評估(1985—1990年)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后,中國進入全面改革時期,教育領域也進行了相應改革,中國教育事業得到了全面恢復,開始走上了蓬勃發展的道路,教育評估也被提上了日程。學校評估工作開始于1985年頒布的《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決定》提出將對高等學校辦學水平進行評估。雖然《決定》只提出了針對高等教育領域進行評估,但也對其他教育領域起到了引領作用,教育評估工作也開始在其他教育領域實施。
在中等職業教育領域,各省市教委、各部委等對本系統本行業的職業學校實施了辦學水平的試點評估。1985年10月,上海市教育局聯合其他部門實施了上海市辦學水平試點評估,并在此基礎上修訂評估指標,完善評估方案,形成了《上海市辦學水平指標體系》及綜合評估方案。評估內容包括三部分:辦學的條件、過程和目標。評估結果分為三個等級:A為優秀等級,B為良好等級,C為合格等級。1988年,北京市嘗試對市屬中等專業學校的基本辦學條件開展合格性評估,主要從師資力量、實驗實習條件、校舍、圖書、規模、經費等方面進行,目的是促進學?;巨k學條件的改善和教育質量的提高。[3]1988年7月,原河南省教委通過對職業學校辦學條件進行評估,認定首批18所省級示范性職業技術學校[4]。截至1990年,全國已有18個?。ㄗ灾螀^、直轄市)和8個部委開展了辦學水平的試點評估工作。試點評估的主要目的是對中等職業教育的辦學條件進行評價,尤其是對由普通高中轉制的職業高中的辦學條件進行評估,促進轉制后的職業高中盡快適應職業教育的基本要求。
2.發展階段:辦學水平分類評估(1990—2003年)
1990—2003年,中國開始從國家層面全面關注中等職業教育評估,逐步建立職業教育評估制度、完善評估標準。該階段評估主體是地方政府,同時鼓勵專家與企業參與評估。該階段強調辦學水平的分類評估,主要從兩條線進行,一是點面結合的分類評估,即普適性評估與重點校評估;二是由不同部門實施的分類評估,教育部負責中等專業學校與職業高中教育評估,勞動部等各部門負責技工學校評估。
表1-1 中等職業教育國家層面的評估制度文件

(1)中等專業學校的教育評估
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中等職業管理體制實行多部門管理的不同行政層級政府管理模式。從管理部門來看,有隸屬于國家教委等各個部委的中等職業學校,也有省屬學?;蛘叩厥兴鶎賹W校。很多學校的隸屬關系具有一定的行業性,結合行業自身特點進行評估,有一定的行業特色。1991年1月,原國家教委《關于開展普通中等專業學校教育評估工作的通知》中將評估分為合格評估、辦學水平評估和選優評估三種基本形式。合格評估是一種鑒定性評估,鑒定職業學校的辦學條件,尤其是對新建中等專業學校進行辦學條件的認定與審核。辦學水平評估是在學校辦學條件合格后的督導性評估,分為綜合評估和單項評估,其中,綜合評估主要評估學校的整體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單項評估是對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學等進行專門性評估。選優評估是在辦學水平評估的基礎上遴選優秀,促進辦學水平進一步提高。
(2)職業高中的教育評估
職業高中大部分是由普通薄弱中學轉制而來的,辦學條件較差,辦學水平較低。為促進職業高中辦學水平的提升,教育部門開始以“重點?!睘榍腥朦c,采取建立“省級重點校”和“國家級重點校”的方式,集中力量建設一批重點職業高中。1990年8月,原國家教委出臺《省級重點職業高級中學的標準》(教職〔1990〕008號),各地依據該標準,結合地方實際情況,制定地方性評估標準和辦法,進行省級重點職業高級中學評定。隨后,原國家教委于1994年、1955年先后出臺《國家級職業高級中學標準》(1994)和《關于開展國家級重點職業高級中學評估認定工作的通知》(1995)。1995年,審批認定省級重點職業高級中學909所。1996年2月,審批認定國家級重點職業高中296所。1999年,教育部出臺《關于開展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調整認定工作的通知》,將國家級重點中等專業學校評選和重點職業高級中學評選條件區分開,兩類學校評估指標體系中相應的條件要求具有一定的差異。
(3)技工學校的教育評估
在同一時間段,勞動部頒發了《國家級重點技工學校標準》(1992)、《關于開展技工學校評估工作的通知》(1994)、《技工學校教育督導評估暫行規定》(1997)等一系列評估文件,逐步深入開展技工學校評估工作,按照“合格評估—選優評估”的形式評選出省(部)級重點技工學校和國家級重點技工學校。從對技工學校辦學條件的評估要求上來看,重點技工學校的標準高于中等專業學校和職業高中辦學條件,要求相對比較嚴格。
3.動態調整階段:重點校調整與示范校認定結合(2003—2015年)
(1)重點校調整
重點校的認證與評估促進了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但是,隨著職業教育的布局調整,國家開始對重點校進行重新認定。2003年教育部開始展開此項工作,分兩批對重點職業學校重新認定評估,并建立了專業學校與職業高中統一的評定條件,自此,教育部中職學校評估由分類評估轉向統一評估。經過新一輪的國家級重點學校的認定評估,中職學校的新格局基本形成。為激勵其他學校繼續提升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鞭策現有重點職業學校不斷進步,教育部規定,從2005年始,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監測工作成為常態,即每年進行國家級重點職校的優選與認定工作,將優選與評估作為常規化的檢查手段。2005—2010年,評估認定的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共計2246所。技工學校在管理體制上仍然隸屬勞動部門,也形成了相對獨立的技工學校評估標準以及重點技校、技師學院的評估標準。
(2)示范校評建結合
2010年,教育部聯合人社部、財政部發布《關于實施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計劃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決定2010—2013年重點支持1000所中等職業學校進行改革創新,形成一批國家級重點示范學校。示范學校的認定方式發生了變化,采用“申報—評審”的項目招標形式分批遴選,各地根據《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校建設計劃項目學校遴選基本條件》推薦項目學校。2013年,評估總結建設計劃實施工作情況,然后進行項目建設成果評估驗收。
重點校調整與示范校認定工作目的是通過調整與評估,提高職業學校的辦學質量,引領職業學校健康發展。
4.完善階段:教學工作診斷與年度質量報告(2015年至今)
為了促進職業教育的評估工作不斷深化,2015年教育部出臺《關于建立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的通知》,建立了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常態化的改進機制。隨后又出臺了《高等職業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指導方案(試行)》《中等職業學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指導方案(試行)》,學校常態化自保障人才培養形式拉開序幕。2016年1月,教育部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中關于“實施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制度”的要求、《教育部關于印發〈職業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動計劃(2015—2018年)〉的通知》中關于“建立中職學校質量年度報告制度”的要求,頒布了《開展中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工作的通知》,形成了《教育行政部門中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編制參考提綱》,涉及內容有基本情況(規模和結構、設施設備、教師隊伍)、學生發展(學生素質、就業質量)、質量保障措施(專業布局、質量保證、落實教師編制、教師培養培訓情況)、校企合作(校企合作開展情況和效果、學生實習情況、集團化辦學情況)、社會貢獻(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社會服務、對口支援)、政府履責(經費、政策措施)、特色創新、學校黨建工作情況、主要問題和改進措施。該年度質量報告開始關注中職生的發展情況,包括學生德育工作情況、學生思想政治狀況、文化課合格率、專業技能合格率、體質測評合格率、畢業率等數據及與上一年度相比的變化情況;在就業質量方面關注就業率、對口就業率、初次就業月收入、創業率等數據及與上一年度相比的變化情況,還關注技能競賽的成績等。2016年3月,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發布《中等職業學校辦學能力評估暫行辦法》,評估內容包括學?;巨k學條件、師資隊伍、課程與教學、校企合作、學生發展和辦學效益六個方面。學生發展方面有畢業生計算機等級考試通過率、畢業生職業資格證書獲取率、三年鞏固率、直接就業率等評價指標,這些政策的出臺從國家層面開始關注中職學生發展情況,無疑給中等職業教育質量發展提供了明確導向,也是中等職業教育質量評估體系的重要轉向。從整體來看,教學工作診改方案關注學生發展問題,但是診改內容仍以教育教學條件與設施的投入性診改為主,而教學過程診改、學生學習過程診改、學生學習結果診改等仍需加大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