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實通智效:智慧法院建設的鹽田實踐作者名: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國際法研究所法治戰略研究部 深圳市鹽田區人民法院聯合課題組本章字數: 2562字更新時間: 2021-09-29 14:01:00
引言
科技與法律工作深度結合的歷史,是與時代潮流同頻共振的歷史,是與黨和國家事業同向并行的歷史,是與法治中國建設同步共進的歷史。黨的十八大以來,智慧法院建設取得的成就,是中國各級法院快速進入信息化時代的集中反映。其間,中國司法制度恰當其時地浸潤于信息化之變革,審判空間正在發生波瀾壯闊、天翻地覆的變化,值得仔細觀察、深入分析、全面評估。
“人民法院是專門負責解決糾紛的國家審判機關”[1]。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歷史悠久的司法活動中,與信息技術的結合,雖然并不是法院追求司法技藝進步的唯一表現,但是,信息化為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以及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帶來的機遇卻千載難逢。此前沒有任何一代人曾經體驗過如此異乎尋常的技術力量的加速度,這場徹底改變現有的感知、計算、組織、行為和交付方式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不是在現狀的延長線上追求簡單的技術進步,而是一場在基本理論、科學方法和共識信念上的范式轉換。它由表及里,轉變傳統習慣與運轉邏輯,催生新的生產方式和社會運轉模式。一個個細微的數字化轉型,正在逐漸擴張到每一個毛細血管,以更加豐滿、更加系統化的形式,構建“數字大腦”,從更高維度、更長周期的視角,統籌系統的數字化轉型。
智慧法院,是這場技術革命之下法院自身能力建設升級迭代的必然結果,亦是法院的“一場自我革命”,換言之,智慧法院是在改變著人民法院生產正義產品的生產方式。社會、當事人、公眾對于公平正義的需求,并不以法官的意志為轉移,而是同經濟社會發展相輔相成。想要妥善解決人民群眾對于公平正義的需求與司法工作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法院通過對“審判體系”的改革與調整,釋放出“審判能力”的巨大能量,也就是要化智慧優勢為治理效能,推進司法的現代化,進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當前需要回答的是,智慧法院的建設如何在新時代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核心的問題在于,不僅技術的發展一日千里,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5G等技術在全球范圍內的百行百業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數字化轉型浪潮,而且經過四十余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社會的結構也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社會的復雜性已經提升到某個質變的層次,進入了大規模的現代人群的治理階段,國家治理層面出現了許多前所未有的挑戰。司法面對技術與社會雙重復雜性的交織耦合,其體系和能力要如何升級,才能應對此種社會治理的新常態?
本報告選取深圳鹽田法院作為分析樣本,嘗試為回答這一問題提供一種自下而上的觀察視角和分析框架。報告采取總—分—總結構,共分為七章。
第一章聚焦“新時代智慧法院建設的目標和現狀”,本章立足全局,分析新時代智慧法院建設的目標和價值,梳理總結了全國智慧法院建設的現狀與成就,提出未來進一步深化智慧法院建設,一方面要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另一方面應及時總結和推廣富有成效的地方經驗,立足實踐需求,下足細節功夫,進一步強弱項、補短板、增質效、解新題。
第二章總括式敘述鹽田法院探索創新智慧法院建設的基本思路和方案。進一步分析鹽田法院如何以“全流程數字化辦案”為破局點和牛鼻子,塑造了基層智慧法院建設樣本,梳理鹽田智慧法院建設的歷程,總結其在突破瓶頸和創新機制方面的做法和心得,并概括已取得的效果。通過分析,本報告認為,基層智慧法院建設必須牢牢抓住優化審判流程,實現全流程數字化辦案這個關鍵,破除技術決定論的迷信,突破理念和思維方式的瓶頸,以法官需求、法院職能和司法功能為本位,科學規劃建設路徑,優化資源配置,聚焦核心業務,釋放智慧司法新動能。
第三章至第六章分別圍繞鹽田智慧法院建設“實、通、智、效”這四大支柱進行論述。實為基礎,通為前提,智為運用,層層深入又相得益彰,最終體現為智慧法院建設的良好成效。
第三章聚焦“實”,著重分析智慧法院建設的基礎,通過對鹽田智慧法院建設的數字化基礎、技術基礎、制度基礎、激勵機制、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分析,厘清基層智慧法院建設的根本之所在。
第四章聚焦“通”,針對智慧法院建設中常見的信息孤島、數據壁壘、系統平臺相互不通不暢的問題,著重分析鹽田全流程數字化辦案對這些問題的探索和應對,探討智慧法院建設中的協同機制效應。
第五章聚焦“智”,智慧審判彰顯司法能力、智慧執行延伸司法能力、智慧服務強化司法能力、智慧管理提升司法能力,分析智審、智執、智服和智管的實現路徑。
第六章聚焦“效”,即對智慧法院效能進行分析論述。以鹽田智慧法院建設為樣本,全面探討常被忽略的智慧法院建設的效率、效果、效益和長效問題,強調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更高層次需要的同時,“正義的成本”同樣不容忽視。
第七章闡述“智慧法院建設的鼎新之道”。本章基于前文對鹽田樣本的分析,論述智慧法院建設深化發展、創新升級需要把握的要素。筆者認為,智慧法院建設必須始終以司法為民為價值依歸,正確理解中國多期共存的時代特色,運用事物矛盾運動的基本原理,不斷強化問題意識,對智慧法院建設升級的方案做出合理選擇,對智慧法院建設升級的路徑作出正確判斷。以推進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為目標,守正創新,將智慧司法的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需要,構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文明。
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已經就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積極作用為我們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智慧法院建設是人民法院以促進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為目標,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作為和擔當。新時代的基層法院必須在新的外部技術限制條件不斷被打破的過程中,從法院的基因和使命出發,持續回答人民群眾對更高水平公平正義的亙古不變的需求。它們如何理解智慧法院的頂層設計,如何讓宏大的構想落地生根,如何從司法實踐中汲取鮮活的營養,讓技術與司法一線業務深度結合,同時直面最瑣碎和最具體的困難,用實實在在的智慧建成獨具特色的智慧法院,使之煥發出勃勃不息的生命力,并隨時準備轉身、升級、躍遷,這些嘗試和探索本身正蘊藏著智慧法院的進階與鼎新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