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月帝的賜婚直接將司徒家族推給了七皇子,至于原因眾人百思不得其解,皇室最不看重的就是感情,一切都是以利益權勢為重,眾人才不信將司徒悠月嫁給軒轅皓軒是因為兩人兩情相悅這種看似合理但根本不現實的說法。
比起文武百官的各種猜測,百姓們聽聞這個消息喜聞樂道的同時又不自覺的有些惋惜,司徒家族在民間的聲望非常高,是保家衛國的忠義家族,司徒悠月小姐又美麗大方,如今可以有好的良緣讓人喜聞樂見,可是七皇子身體不好命不久矣的傳聞連普通百姓都知道,雖然七皇子玉樹臨風德才兼備,是難得的好兒郎,但是活不長久以后豈不是要讓司徒小姐守活寡?這讓百姓們都不由得為司徒小姐惋惜起來。
皓月帝賜婚七皇子軒轅皓軒和司徒悠月的圣旨熱度還未消減下去,皓月帝便又下了一道圣旨到七皇子府和司徒府,封七皇子為軒月攝政王,賜軒月攝政王府一座,尚方寶劍一把,封司徒悠月為軒月攝政王正妃。
軒轅皓軒叩謝接旨后當著眾人的面,在大庭廣眾之下起誓此生只娶一妻:司徒悠月,此生決不納妾,此生要與愛妻一生一世一雙人,攜手天涯共白頭。
當消息傳遍京都時再次引起了震驚和熱議,首先眾人都確定了一點,七皇子軒轅皓軒此生決不會被立為儲君,決不會登基為帝,但是權力地位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地位可以說是相當的高,而且手握尚方寶劍,這個權力可真是太大了,皓月帝在世時有先斬后奏、懲奸除惡的權利,皓月帝先世后那便是先皇所賜之物,就算對繼位的皓月帝都會有很強的震懾監察作用,更不用說其他人了。
其次便是這個封號和軒轅皓軒當眾的誓言,軒月這個封號代表皓月帝認可和支持兩人,同時也代表了對司徒悠月的重視與喜愛,要不然不會有月這個字,軒代表軒轅皓軒,月代表司徒悠月,這封號起的真是簡單直接、強勢又讓人震驚,軒轅皓軒的誓言正好對應了這個封號,使得封號更加名正言順、合情合理,同時也打消了大多數對他有非分之想人的各種心思。
他是短命又如何?他位高權重又深受皓月帝喜愛,未來前途更是不可限量,且不說未來有多遠,是否能解毒活下去,單是攝政王遺孀這個身份就不容小窺,注意是有尚方寶劍在手的攝政王遺孀。
不說用尚方寶劍做什么,估計如果攝政王死了那監察等天大權勢也就如同虛設了,但是當作護身符、震懾的功效肯定是一直都存在的,一般也不會有人吃飽了撐的去隨意招惹攝政王遺孀的。
再者軒轅皓軒活著的時候,身為岳丈,或者哪怕是側妃、妾室的家族也注定會得到很多好處,即使軒轅皓軒不主動出手,就借用他的身份好處便很多很多,萬一軒轅皓軒的毒突然解了,能活的長久了,那豈不是更加好處無限了?
出于這個想法原本很多人都想把女兒塞給軒轅皓軒,讓原本避之唯恐不及的七皇子突然變得炙手可熱起來,可是計劃還未實行、心思還未動起來,就被軒轅皓軒當眾的起誓扼殺在搖籃里了,當然也有不死心想繼續嘗試的,只是當這些居心叵測的女子被斬于劍下,他們的家族又被因各種證據確鑿的原因設罪株連之后,便再也沒有人想往攝政王府塞女人了,只是這些都是后話了。
在軒轅皓軒當眾發下誓言不久后,司徒悠月小姐也表態了,同樣表明了此生非君不嫁,對軒轅皓軒一往情深的態度。
百姓們看到七皇子和司徒悠月小姐,現在應該稱軒月攝政王和王妃,看到兩人一往情深、兩情相悅,不由得深深的感動,同時給予了全心全意的祝福。
倘若是別的女子如司徒悠月這般公開表明態度和愛意,可能會被人說是輕浮不知羞恥,但司徒悠月出自鎮國將軍府司徒家族,加上軒轅皓軒的一往情深,她的表態反而迎來了一片叫好和認同,被贊揚為是真性情、敢愛敢恨灑脫純真,被羨慕和祝福為是一對神仙眷侶,這也讓很多大家閨秀羨慕嫉妒暗恨了一番。
當日皓月帝還下了第三道圣旨,而這第三道圣旨接旨的是二皇子軒轅皓淵,二皇子軒轅皓淵同樣被封了王,被封安順王,賜皓月國東北蒼瓊省為封地,并下令即刻動身前往,不得詔令不得回京都。
此消息傳出時聽聞消息的文武百官再次被震的不清,參加了除夕宮宴的官員們多少了解些內幕,沒資格參加的便很是驚詫莫名,對于皓月帝今日突然封了兩位王爺很是不解。一位大權在握,一位明顯就是流放的意思。
皓月國東北蒼瓊省面積不算小,但是土地貧瘠、物資匱乏、地廣人稀、很是荒涼落后,每年都要靠朝廷的大筆救災賑濟過活,將這作為封地賜給二皇子可以說是對他的放棄了,皓月國的流放之地就離蒼穹省不遠,只是那更加貧瘠和荒涼,那雖然有礦產但是并不是什么值錢的礦產,出礦石率低的讓人不抱希望,挖礦體力勞作只是對犯人的一種懲罰罷了。
參加除夕宮宴的人知道皓月帝對二皇子是幕后黑手的猜測是很有懷疑的,只是可能證據不足,也可能是顧念父子之情,所以并未殺了二皇子,只是選擇了這種好似流放的方式處置了二皇子,留了他的性命也斷送了他的未來,對于二皇子軒轅皓淵來說,不知道是該慶幸保住了性命,還是該悲哀無望的未來?
軒轅皓淵聽完圣旨的宣讀后直挺挺的跪在地上許久都未動彈,垂著頭不知道他什么表情、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一動不動不知道是不是被這突如其來的消息打擊懵了,就連圣旨都是他的管家顫抖著雙手小心翼翼的替他接的,傳旨的公公不滿的居高臨下的大佳諷刺了一番,但二皇子好似充耳未聞般就那樣直挺挺的跪著一動不動,傳旨的公公說累了也就回去復命了,臨走還不屑的看了看跪在地上好似傻了般的二皇子軒轅皓淵。